維基百科:優良條目/腦膜炎

腦膜炎指發生於腦膜急性發炎,腦膜是包裹大腦脊髓的保護薄膜。腦膜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其他症狀還包含精神錯亂或意識改變、嘔吐、畏光或無法忍受大聲的聲響。兒童通常只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如易怒、精神萎靡或餵食困難。如果出現皮疹,則可能暗示腦膜炎發生的原因,如由腦膜炎球菌引發的腦膜炎就可能伴隨特定形態的皮疹。腦膜炎的病原體可能為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藥物偶爾也會引致腦膜炎。腦膜炎的發炎位置接近大腦和脊髓,可能致命,因此被歸為急症。腰椎穿刺是診斷或排除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其作法是將穿刺針戳入脊椎管,採集大腦和脊髓周圍的腦脊髓液檢體,再送往實驗室進行醫學檢驗。有些腦膜炎可藉由疫苗接種來預防,如腦膜炎雙球菌流行性腮腺炎肺炎鏈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引發的腦膜炎。一些類型的腦膜炎可以用抗細菌藥治療,目前腦膜炎的第一線治療即是立即給予抗細菌藥或抗病毒藥物皮質類固醇則可預防嚴重炎症引發的併發症,這些嚴重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失聰癲癇腦積水、認知障礙等,尤其在未及時治療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發生。2015年,全球罹患腦膜炎的人口約有870萬人,造成37.9萬人喪生。比起1990年致死的464,000人已有所下降。在妥善治療下,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可以降至15%以下。漠南非洲每年12月至隔年6月之間,會爆發大規模的細菌性腦膜炎疫情,該區域甚至因此被稱為腦膜炎帶。其他區域有時也會爆發小規模的疫情。腦膜炎的英文單詞「meningitis」,來自於古希臘語「μῆνιγξ」(meninx),意指「膜」;而後面的「-itis」則代表「發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