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旱船旱船,是一種漢族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每逢佳節時,山西河北境內都會流行這種民間舞蹈。這是一種模仿船在水中滑動的舞蹈,通常有五六個人表演。表演的道具通常是顏色艷麗的船隻,有的地方用紅綢紙花,還有的地方用彩燈、明鏡等來裝飾。船的中間是空的便於人站在中間進行表演,給人一種人在船中坐着的感覺。乘船者多表現為姑娘、媳婦。[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表演方式 編輯

划旱船表演時有一名艄公划槳引船,做出各種划船的動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這樣能使船身保持平穩的狀態前進,猶如在水面上漂動的船那樣,頗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

旱船多在鄉村農民家中演出,每逢農曆春節,它要從農曆正月初一活動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節),它調演的目的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旱船表演人數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員立於旱船中,稱為「船娘子」,兩人手拿「連響」,相當於撐舵人員,還有一人飾演小丑,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槳,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圍來回扇動蒲扇,從而引發觀眾的笑聲,其餘人在邊上敲鑼打鼓,伴奏樂器有:大鑼、小鑼、鼓、鑔等,旱船便根據節奏的變化進行表演。開場的一陣鑼鼓音樂結束後,拿連響的表演者會穿插表演唱,在旁的伴奏人員也會在每一段內容結束後的最後一個唱詞附和着伴唱,但鑼鼓聲仍不停止。 乘船者不止一隻船,三、五成群,一線兒排開,與「船公」默契配合,時起時伏,隨着「波浪」旋轉、顛簸,猶如是水上跑船時的生動畫卷。 跑「旱船」時,一股使用的伴奏樂器是鑼、鼓、鈸等打擊樂器,也有的地方加上一至兩支噴吶伴奏、氣氛熱烈,情緒活躍,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民族色彩。

近年發展 編輯

近幾年來,跑旱船在原有基礎上又有發展。一些農村里,將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摩托車裝飾成「旱船」,也有的將自行車裝飾成「旱船」,由人駕車,結隊前進,在前進中跑出、表演出各種各樣的活動圖案,形成各種各樣的套路,也十分吸引觀眾。其中最出名的是清徐旱船和虹星橋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