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藻
劉中藻(1605年—1649年),字薦叔,號泂山,福建福安人。南明時期人物,官至南明時期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著有《泂山集》、《泂山九潭志》和《葛衣集》,今僅存《葛衣集》。[1]
生平
編輯明崇禎六年(1633年)舉癸酉科順天鄉試,官閩清教諭,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崇禎十七年(1644年),奉旨出山海關慰勞守邊三軍,回京復命恰逢李自成破北京,中藻被執。李軍脅其歸降,中藻不降。後吳三桂帶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中藻趁亂逃歸福安故里。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立於福京,中藻被擢拔為兵科給事中,因得罪鄭芝龍罷職。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敗歿於福建汀州,中藻組織義軍萬餘人(多為畲族子弟兵),以孤軍轉戰閩浙倆省之間,攻下泰順、福安、古田等七縣。[2]魯王入閩監國,中藻被封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3]。永曆二年(1648年)四月初六攻克福寧州城,殺死清首任福寧州知州宋若蘇。永曆二年(1648年)十一月中藻親率士卒五千名守浙江慶元,清總兵劉世昌、馬得功等進攻,十一月初二日攻破慶元,中藻移駐福安。
永曆三年(1649年)正月清福建總督陳錦率兵十萬,城外挖溝、樹柵,把福安城團團圍住。永曆三年(1649年)四月十二日,城中糧盡彈絕,中藻知道已經回天無力,懸掛明高祖的畫像於中堂上,穿上明朝衣冠,施朝禮說道:「臣力竭矣!此一塊殘疆,終非我有。唯有一死報列後在天之靈耳!」在他決死時,開列府庫錢糧數額清單,致信陳錦,表示決死,並請清軍不要屠殺無辜百姓。據清朝版《福安縣誌》記載,中藻是吞金屑自殺。[4]在劉氏族譜中有載,中藻兩次服毒,都沒有死,割開動脈敷服毒藥還是沒有死成,最後自縊身亡。當時,劉中藻的兒子劉思沛身在福建浦城,清兵也一直想招他為官。但他一直不願意,當他聽說父親為守節而自殺的消息後說:「父為國盡忠,子為父盡孝。」此後,也自殺身亡。
清順治追認劉中藻為「忠臣」,其故居為「劉中藻室」。[5][6]另有明末在福安傳教的天主教相關文獻顯示,當時中藻攻福安曾屠殺並焚城三分之一。清兵破城,又是進行報復性的大屠殺。[7]
參考資料
編輯- ^ 劉中藻《葛衣集》憶九潭:「念載肝脾泊到今,藤香肯不夢相尋。每於峰起雲煙迥,驚見濤飛鐘鼓深。霜滿冬冬冰柱語,鳥啼片片雨花心。無端扭捏乾坤事,拾得月明松澗陰。」
- ^ 大清國版《福安縣誌》
- ^ 查繼佐《魯春秋》記:丁亥(1647)十月
- ^ 《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劉中藻,福安人。由進士官行人。賊陷京師,薙髮,被搒掠。賊敗南還,事唐王。既事魯王,攻降福寧守之,移駐福安。大清兵破城,冠帶坐堂上,為文自祭,吞金屑死。
- ^ 黃宗羲《海外慟哭記》云:魯監國四年(順治五年)「夏四月,虜陷福安,大學士劉中藻死之。」翁洲老民《海東逸史》卷五《劉中藻傳》記:「丁亥(順治四年)十月,中藻率兵攻取福寧州,守之,與周鶴芝相犄角。久之,移駐福安,鄭彩遂掠其地。北兵乘之來攻。中藻善守,所殺傷數千人。己丑(順治六年)三月,北兵乃循城十里掘濠樹柵以困之,中藻不能出戰,食盡,冠帶坐堂上,為文自祭,吞金屑而死。」
- ^ 謝陶靖寧德晚報著文「劉中藻:民族氣節不遜岳飛」
- ^ 聖劉方濟傳. [2015-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