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內閣

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內閣印尼語Kabinet Republik Indonesia Serikat)是印度尼西亞聯邦制時期的中央行政部門(內閣),是在荷屬東印度當局將主權移交給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後成立的。該屆內閣任期內,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及其內閣(蘇桑托內閣哈利姆內閣)繼續存在,但是作為印尼聯邦共和國的組成部分只是地方性政府,並不擁有印尼的全部主權。直到聯邦解體,印尼重新成為統一的單一制共和國,該屆內閣不久即解散。

成立背景

編輯

日本投降後,印尼宣佈獨立。但是荷蘭仍然試圖恢復東印度殖民地,乃與英國聯合入侵印尼,遭到印尼的抵抗。英國軍隊撤離後,荷蘭軍隊又單獨發動兩次大規模侵略戰爭。新生的印尼共和國終究不敵,乃遵照與荷蘭簽訂的《倫維爾協定》的規定,與荷蘭佔領下的15個傀儡邦組成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或印度尼西亞合眾國)。[1]1949年,原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蘇加諾當選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總統後,任命原印尼共和國副總統穆罕默德·哈達擔任聯邦共和國總理組成新一屆內閣。同年,12月20日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內閣宣告成立。[2][3]

組成

編輯
 
哈達總理兼外長

內閣首腦

編輯

內閣部長

編輯

國務部長(無任所)

編輯

閣員變動

編輯

1950年1月19日,國務部長穆罕默德·魯姆被選為駐海牙的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最高委員會委員。1950年4月5日,國務部長蘇丹哈米德二世被印尼總檢察長舉報參與由荷蘭殖民軍將領雷蒙德·韋斯特林領導的叛亂而被免職。兩位被免職的國務部長都沒有繼任者。[4]

內閣終結

編輯

1950年8月15日,印尼聯邦共和國被統一的單一制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取代而不復存在。同日,哈達總理兼外長把他的委任狀交還給蘇加諾總統。印尼聯邦共和國內閣正式解散,並在新一屆內閣(納席爾內閣)成立之前作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看守內閣繼續工作。[5]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梁英明. 东南亚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3月: 190–197. ISBN 978-7-01-007653-9. 
  2. ^ Simanjuntak 2003,第91–102頁
  3. ^ 美荷帝国主义扶植下 印尼新傀儡政府组成. 人民日報 (北京: 新華社). 1949-12-23. 
  4. ^ Simanjuntak 2003,第94頁
  5. ^ Simanjuntak 2003,第102頁

書目

編輯
  • Kahin; McTurnan, George,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2, ISBN 0-8014-9108-8 (英語). 
  • Ricklefs, M. 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Macmillan Southeast Asian reprint, 1982, ISBN 0-333-24380-3 (英語). 
  • Simanjuntak, P. N. H., Kabinet-Kabinet Republik Indonesia: Dari Awal Kemerdekaan Sampai Reformasi, Jakarta: Djambatan: 91–102, 2003, ISBN 979-428-499-8 (印度尼西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