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阿旺白姆

吉普·阿旺白姆(?—1991年)女,西藏拉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1][2]

生平

編輯

阿旺白姆出身帕拉家族,性格開朗而又和藹。西藏和平解放後,在江孜縣設立中共江孜分工委。過去,駐江孜的印度商務代表處經常舉辦星期聚餐會,組織貴族家小姐打球、跳舞、看電影,阿旺白姆也曾去過,但接受中共江孜分工委教育,知道愛國及革命道理後,就再沒去參加。她轉而參加中共江孜分工委組織的活動,包括學習《十七條協議》、政治時事、社會發展史、民族宗教政策、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等,以及各類文娛、宣傳活動,她還在廣場登台演出。1952年l0月1日,江孜學習《十七條協議》委員會成立,她是最早參加該會者之一。1954年11月26日,江孜愛國青年聯誼會成立,她任委員。1955年5月23日,江孜愛國婦女聯誼會成立,她任委員,後來升任副主任。她申請加入團組織,中共江孜分工委1956年批准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任中共江孜分工委團委副書記。1958年8月30日,江孜基巧辦事處成立,她任常委。[1][2]

她嫁到貴族吉普家族時,按傳統習俗成為吉普家兄弟倆的妻子。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江孜後,出嫁不久的阿旺白姆和兩個丈夫吉普·平措次登吉普·頓珠平措一起參與政治活動。接受新思想後,她進行婚姻改革,選擇一夫一妻制,1955年與兄弟中的吉普·平措次登組成新家庭。該行動在江孜上層青年男女中影響很大。[1][2]

她的幾個哥哥在西藏噶廈任職。1959年3月拉薩騷亂時,她大哥帕拉·土登為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列為叛首之一,三哥帕拉·多吉旺久也被視為「叛亂」頭目,二哥帕拉·扎西旺久從江孜到拉薩參加「叛亂」。她則繼續在中共江孜分工委團委工作。她的幾個哥哥隨達賴逃到印度(後遷居瑞士)後,不斷給她寄來信和材料,勸她外逃出國與他們會合。她思來想去,最終將信和材料交到中共江孜分工委。[1][2]

195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孜專區委員會成立,她當選為副主席。1964年,江孜專區與日喀則專區合併為日喀則地區,她繼續任日喀則地區政協副主席。[1][2]

西藏民主改革中,政策規定對未參加「叛亂」的領主,其土地、牧場、住房、牲畜、生產工具全部折合人民幣付給領主作為贖買金,再分配給農牧民。吉普家沒有要應得的贖買金(江孜各貴族家共有兩家沒有要),據說當時這在整個西藏都少有。[1]

文化大革命,她和丈夫與其他幹部一樣受到迫害。她曾穿着破爛衣服,背着筐子,和其他幹部一起「接受勞動改造」,干粗活。改革開放後,她歷任日喀則行署副專員、西藏自治區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婦聯副主任。[1][2]

1991年,吉普·阿旺白姆病逝。[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李國柱,紀念好朋友吉普·阿旺白姆,載《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徐平、鄭堆. 西藏农民的生活——帕拉村半个世纪的变迁.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0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