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卡瑞丁Icaridin),別名派卡瑞丁Picaridin)、KBR 3023,它在INCI的名稱是羥乙基哌啶羧酸異丁酯Hydroxyethyl isobutyl piperidine carboxylate),學名是2-(2-羥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酯sec-Butyl 2-(2-hydroxyethyl)piperidine-1-carboxylate[1],是一種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評為除了避蚊胺(DEET)以外另一種最有效的驅蚊劑[2]。 埃卡瑞丁本身幾乎是無色無臭,但對不同的昆蟲具有廣泛的功效。

Icaridin
IUPAC名
1-(1-methylpropoxycarbonyl)-2-(2-hydroxyethyl)piperidine
1-(1-甲基丙氧羰基)-2-(2-羥乙基)哌啶
2-(2-hydroxyethyl)-1-piperidinecarboxylic acid 1-methylpropyl ester
2-(2-羥乙基)-1-哌啶羧酸1-甲基丙基酯
別名 埃卡瑞丁(icaridin)
派卡瑞丁(picaridin)
KBR 3023
hydroxyethyl isobutyl piperidine carboxylate
羥乙基哌啶羧酸異丁酯
sec-butyl 2-(2-hydroxyethyl)piperidine-1-carboxylate
2-(2-羥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酯
識別
CAS號 119515-38-7  checkY
PubChem 125098
ChemSpider 111359
SMILES
 
  • O=C(OC(C)CC)N1C(CCO)CCCC1
InChI
 
  • 1/C12H23NO3/c1-3-10(2)16-12(15)13-8-5-4-6-11(13)7-9-14/h10-11,14H,3-9H2,1-2H3
InChIKey QLHULAHOXSSASE-UHFFFAOYAQ
性質
化學式 C12H23NO3
摩爾質量 229.32 g·mol⁻¹
沸點 296 °C(569 K)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名稱問題 編輯

這種化合物最初向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INN),是採用「派卡瑞丁」這個名字的,但到最後世界衛生組織批准使用的名字,卻變成了「埃卡瑞丁」。這種化合物最初是由德國的化工企業拜耳於1998年開發出來的活性成份,並命名為Bayrepel®[3]。這種新的驅蟲劑的好處是:相比於DEET對皮膚會產生各種問題,埃卡瑞丁對皮膚的相容性非常好[3]。2004年7月,拜耳化學事業群及部分的拜耳高分子業務自拜耳集團獨立出來成立了朗盛公司Lanxess AG[4]。2006年4月,朗盛宣佈把精細化學業務分拆出來,以獨立公司實體Saltigo名義運營[5]。與此同時,原來的Bayrepel®由交給Saltigo,並於2008年改名為Saltidin,以糾正大眾認為埃卡瑞丁是一種可以趕走昆蟲的驅蟲劑,而不是透過干擾昆蟲的嗅覺而令牠們離開[6]

參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埃卡瑞丁, 2-(2-羟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酯, 119515-38-7. 2011 [201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中文(簡體)). 
  2. ^ cdc West Nile Virus - QA Insect Repellent Use and Safety.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0-02-25 [201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3) (英語). 
  3. ^ 3.0 3.1 關於台灣拜耳. [201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0) (中文(繁體)). 
  4. ^ 拜耳代理事業群. [201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1) (中文(繁體)). 
  5. ^ 朗盛大事记:历史悠远的年轻公司. [201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4) (中文(簡體)). 
  6. ^ Saltigo renames insect repellant. C&EN News. 2008-05-14 [201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