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嘶啞(英語:Hoarse voice,hoarseness)又稱聲音沙啞沙啞聲[1]聲嗄[2]喉瘖[3],是指聲音不自覺地聽起來有氣喘、沙啞或緊張,或者音量變小或音調變低。 [4] [5]聲音嘶啞,可能與喉嚨不適或發癢有關。 [4]聲音嘶啞通常是喉部聲帶問題的症狀。 [4]它可能是由喉炎引起的,而喉炎又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過敏引起的。 [4]在體育比賽中歡呼,在嘈雜的環境中大聲說話,說話時間過長而不休息,大聲唱歌,或說話時聲音過高或過低,也會引起暫時性的聲音嘶啞。 [4]導致失聲的原因還有很多,治療方法通常是讓嗓子休息並治療根本原因。 [4]如果原因是誤用或過度用嗓,多飲水可能會緩解問題。 [4]

聲音嘶啞
同義詞聲音沙啞
類型嗓音疾病列表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耳鼻喉科學
ICD-11MA82.1
ICD-10R49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它似乎更常見於女性和老年人。 [6]此外,某些職業群體,如教師和歌手,面臨的風險更大。 [7] [8]

應由醫生評估長期聲音嘶啞或持續超過三周的聲音嘶啞,尤其是在與感冒或流感無關的情況下。[4]如果聲音嘶啞伴有咳血、吞咽困難、頸部腫塊、說話或吞咽時疼痛、呼吸困難完全失聲超過數天,也建議去看醫生。 [4]要將聲音歸類為 "發音障礙",必須在一個或多個發聲參數上出現異常:音高、響度、質量或變化性。 [9]在感知上,發音障礙的特點是聲音嘶啞、有氣無力、刺耳或粗糙,但仍然存在某種發聲[9]

發音障礙可分為兩大主要類型:器質性和功能性,分類基於潛在的病理。雖然發音障礙的原因可分為五個基本類別,但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聲帶在呼氣時正常振動的能力中斷,從而影響聲音。對發音障礙的評估和診斷是由一個多學科小組完成的,涉及使用各種主觀和客觀測量方法,這些測量方法着眼於聲音的質量以及喉部的物理狀態。 已經開發了多種治療方法來解決發音障礙的器質性和功能性原因。發音障礙可以通過直接治療、間接治療、醫學治療和手術來解決。功能性發音障礙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的聲音療法來治療,而對於慢性器質性發音障礙則推薦手術治療。 [10]

原因 編輯

聲音嘶啞最常見的原因是喉炎(急性42.1%;慢性9.7%)和功能性發音障礙(30%)。 [11]聲音嘶啞也可由喉部腫瘤引起(良性10.7-31%;惡性2.2-3.0%)。 [11]總體上不太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源性疾病 (2.8-8.0%)、心理疾病 (2.0-2.2%) 和衰老 (2%)。 [11]

導致聲帶異常振動的各種不同原因可引起發音障礙。這些原因可能包括從聲音濫用和誤用到全身性疾病。發音障礙的原因可以分為五個基本類別,儘管類別之間可能會出現重疊。 [12] [13] [14] [15] (請注意,此列表並非詳盡無遺):

  1. 腫瘤性/結構性:聲帶組織的不正常生長。
  2. 炎症性:聲帶組織因炎症而發生變化。
  3. 神經肌肉:控制喉部功能的神經系統的任何組成部分出現紊亂。
  4. 相關的系統性疾病:有影響聲音的表現的系統性疾病
  5. 技術性:與肌肉功能不佳或心理壓力有關,喉部沒有相應的生理異常。
    • 精神性,如解離障礙[16]
    • 過度需求
    • 壓力
    • 聲帶緊張

就業 編輯

有人提出,某些職業群體可能會因工作中過度或強烈的聲音需求而[17]增加患發音障礙的風險。[7][8]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和歌手身上,儘管一些研究已經檢查了其他重度聲音使用者(例如演員、啦啦隊、有氧運動教練等 )。 [7] [18]目前,眾所周知,教師和歌手很可能會報告發音障礙。 [17] [19]此外,體育教師、嘈雜環境中的教師以及習慣性大聲說話的人面臨的風險增加。 [17]然而,職業性嗓音使用者的確切流行率尚不清楚,因為個別研究在獲取數據的方法上差異很大(例如,對「歌手」採用不同的操作定義)。 [17] [19]

機制 編輯

位於頸部前部的是喉部(也稱為發聲盒),該結構由多個支撐軟骨和韌帶組成,其中包含聲帶[20]在正常的發聲過程中,呼出的空氣從肺部排出並向上通過聲道[20]在喉部,呼出的空氣使聲帶向聲帶中線移動(這一過程稱為內收)。內收的聲帶不會完全閉合,而是保持部分打開。褶皺之間的狹窄開口稱為聲門[20] [9]當空氣穿過聲門時,它會導致空氣顆粒變形,從而使聲帶產生振動運動。正是這種振動運動產生了發聲或聲音。 [9]在發音障礙中,產生適當程度發聲的能力受損。更具體地說,它是由聲帶振動或喉部神經供應受損引起的。 [9]

診斷 編輯

發音障礙的評估和診斷由多學科團隊完成,例如耳鼻喉科醫生和語言病理學家,涉及使用客觀和主觀措施來評估語音質量,如以及聲帶組織振動模式的狀況。 [21]

定義 編輯

發音障礙是一個廣泛的臨床術語,指的是聲音的異常功能。 [20] [9]更具體地,當以下語音參數中的一個或多個存在異常或損傷時,語音可被歸類為「發音障礙」:音調、響度、質量和可變性。 [9]例如,異常音調的特徵可能是聲音太高或太低,而異常響度的特徵可能是聲音太小或太響。 [9]類似地,具有頻繁、不適當中斷的聲音表徵異常質量,而單調(即,非常平坦)或不適當波動的聲音表徵異常可變性。 [9]雖然聲音嘶啞與發音障礙可互換使用,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這兩者不是同義詞。聲音嘶啞只是一個主觀術語,用於解釋發音障礙聲音的感知質量(或聲音)。 [22]雖然聲音嘶啞是發音障礙的常見症狀(或主訴), [20]還可能存在其他幾種體徵和症狀,例如:呼吸困難、粗糙和乾燥。此外,當聲音對個人的功能或職業需求造成問題或不適合他們的年齡或性別時,可將其歸類為發音障礙。 [9]

聽覺感知測量 編輯

由於其快速和非侵入性的特性,聽覺感知測量是臨床醫生最常用的評估語音質量的工具。 [23]此外,這些措施已被證明在臨床環境中是可靠的。 [24]評級用於評估患者語音的各種語音特徵的質量,包括整體嚴重程度、粗糙度、呼吸、緊張、響度和音調。這些評估是在自發的演講、句子或段落閱讀或持續的元音產生期間完成的。 [15] GRBAS(Grade、Roughness、Breathiness、Asthenia、Strain)和 CAPE-V(Consensus Auditory Perceptual Evaluation-Voice)是兩種通常用於此目的的正式語音評級量表。 [23]

聲帶成像 編輯

臨床醫生使用聲帶成像技術來檢查聲帶,並允許他們檢測聲帶病理並評估聲帶振動的質量。喉頻閃鏡檢查是用於此目的的主要臨床工具。喉頻閃鏡使用同步閃光通過剛性或柔性喉鏡來提供聲帶運動的圖像;該圖像是通過對幾個振動周期進行平均而創建的,因此不是實時提供的。 [25]由於該技術依賴於周期性聲帶振動,因此不能用於中度至重度發聲困難的患者。 [15]聲帶的高速數字成像( videokymography )是另一種成像技術,不受喉頻閃鏡檢查相同的限制。使用硬性內窺鏡以每秒8000幀的速度拍攝圖像,並實時顯示圖像。同樣,該技術允許對非周期性振動進行成像[15] ,因此可用於出現各種嚴重程度的發聲困難的患者。

聲學措施 編輯

聲學測量可用於提供聲音功能的客觀測量。信號處理算法應用於持續發聲或自發講話期間的錄音。 [26]然後可以檢查的聲學參數包括基頻、信號幅度、抖動、微光和噪聲諧波比。 [15]然而,由於所採用算法的限制,這些措施不能用於表現出嚴重發音困難的患者。 [26]

空氣動力學措施 編輯

聲音的空氣動力學測量包括風量、氣流和聲門下氣壓的測量。聲音的正常空氣動力學參數因人而異,這導致發音障礙和非發音障礙患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重疊範圍。這限制了這些措施作為診斷工具的使用。 [15]儘管如此,當與其他語音評估措施一起使用時,它們還是很有用的,或者作為隨着時間的推移監測治療效果的工具。 [24]

預防 編輯

鑑於某些職業更容易發生發聲障礙(例如教師),因此已經開展了針對預防研究的研究。 [27]對發音障礙預防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尚未產生明確的結果,但是,研究仍在進行中。 [28] [27]主要有兩種被專業人士認可的有助於預防的聲樂訓練:直接和間接。直接預防是指努力減少可能會增加聲帶負荷的條件(如病人教育、放鬆策略等),而間接預防策略是指改變發聲的基本生理機制(如調整聲帶內收的方式、呼吸訓練、改變姿勢習慣等)。 [28] [27]

治療 編輯

雖然語音問題沒有統一的分類,但語音障礙可以分為某些類別:例如,器質性(結構性或神經源性)、功能性、神經性(心理性)或醫源性。 [29]根據聲音問題的診斷和嚴重程度,以及根據聲音障礙所屬的類別,可以向患者建議各種治療方法。專業人士必須牢記,沒有一種通用的治療方法,而是臨床方法必須找到針對特定患者的最佳有效行動方案。 

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語音治療和手術治療。 [30]必要時,某些聲音障礙會使用多種治療方法。 [28]例如,醫療包括使用肉毒桿菌毒素(botox)或抗反流藥物。肉毒桿菌素是治療痙攣性發音障礙等語音障礙的關鍵藥物。 [31]語音治療主要用於有語音誤用或濫用的潛在原因的患者。 [32]喉科醫師還向患有器質性聲音障礙的患者推薦這種類型的治療,例如聲帶結節、囊腫或息肉,以及治療功能性發音困難。 [28]也可以實施某些手術治療 - 聲帶顯微手術(用顯微鏡去除聲帶病變)、喉部框架手術(操縱聲箱)以及注射增強術(向聲帶褶皺處注射物質以改善閉合 )。對於器質性發音困難的患者,可能會推薦手術治療。 [33] [34]

間接治療法(用於改變影響聲帶的外部因素的方法)[35]和直接治療法(用於以聲帶使用過程中的運作機制,如發音或呼吸為重點的方法)的結合[35],可用於治療發音障礙。[28][36][37][38]

直接療法 編輯

直接療法解決發聲的物理方面。 [28]技術可以改變聲帶接觸,管理呼吸模式,和/或改變喉部的張力。 [28]值得注意的技術包括但不限於打哈欠法最佳音高喉部操作、哼唱、重音法Lee Silverman Voice Treatment[28] [37]直接治療的一個例子是喉周手法治療,它已被用於減輕張力和按摩舌骨-喉部肌肉。 [36]該區域通常因喉部的慢性抬高而緊張。 [36]當患者哼唱或維持元音時,壓力會施加到這些區域。 [36]傳統的聲音療法常用於治療肌肉緊張性發聲困難。 [36]

間接療法 編輯

間接療法考慮了可能影響發聲的外部因素。 [28]這包括保持聲音衛生習慣,以及預防有害的聲音行為。 [39]聲帶衛生包括聲帶的充足水分、監測聲音使用和休息的量、避免聲帶濫用(例如,大喊、清嗓子),並考慮可能影響聲帶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例如,吸煙、睡眠習慣)。 [39]在劇烈的聲樂活動之前,可以採用聲樂熱身和放鬆來改善肌肉緊張並降低受傷的風險。 [39]應該考慮到,單獨的聲音衛生習慣對治療發音困難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應與其他療法結合使用。 [39]

藥物和手術 編輯

已推薦藥物和手術治療來治療器質性發音困難。痙攣性發聲困難(由於聲帶過度內收導致發聲周期性中斷導致聲音嘶啞)的有效治療方法是注射肉毒桿菌毒素[10] [40]該毒素通過阻斷甲狀腺杓狀肌釋放乙酰膽鹼起作用。雖然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但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在初始階段有所不同;一些人報告說,注射的副作用是吞咽問題和呼吸困難的聲音質量。 [10] [40]男性的呼吸困難可能比女性持續更長的時間。 [40]

手術涉及喉部肌肉的肌切除術以減少聲音中斷和喉成形術,其中改變喉部軟骨以減少張力。 [10]

流行病學 編輯

發音障礙是語音障礙的通用術語,有時與聲音嘶啞的感知語音質量同義。[11]它是所有到初級保健提供者處就診的人中的1%的原因。 [11]初級保健患者出現聲音嘶啞的終生風險為30%。[11]由於聲音嘶啞是一種普遍症狀,因此它與許多喉部診斷有關。 [11]

與發音障礙相關的性別和年齡差異是相互作用的。 65 歲以下成年人發音障礙的患病率為6.6%。[18]發音障礙在成年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 [18] [41]可能是由於與性別有關的發聲機制的解剖學差異。 [6]然而,在兒童時期,男孩的發音障礙比女孩更常見。 [42]由於青春期前男孩和女孩的喉部在解剖學上沒有差異,因此有人提出,男孩的聲音障礙發生率較高是由於社交活動的嘈雜、個性因素或更頻繁的不恰當的發聲引起的。 [42]兒童中最常見的喉部診斷是聲帶小結[18],這種情況已知與破壞嗓子的行為有關。 [43]然而,因果關係尚未得到明確證實。 [42]兒童發音障礙的總體患病率為3.9%-23.4%,最常見於8-14歲之間的兒童。 [18]在老年人中,發音障礙既與自然發生的解剖學和生理學變化有關,也與較高的病理狀況率有關。 [41]老年人發音障礙的患病率為 29%。 [18]關於一般人群中老年人發聲障礙患病率的調查結果差異很大,範圍為4-29.1%。 [41]這種可變性可能是由於從參與者那裏獲取信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18]老年人中最常見的喉部診斷是息肉、喉咽反流、肌張力障礙、聲帶麻痹、聲帶腫塊、聲門功能不全、惡性病變和影響喉部的神經系統疾病。 [4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2-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2. ^ https://www.termonline.cn/word/12989/1#s1
  3. ^ 存档副本. [2022-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Hoarseness. NIDCD. 2015-08-18 [2017-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7). 
  5. ^ Shortfal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Hoarseness (Dysphonia).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August 2010, 143 (2): 175–7; discussion 175–80. PMID 20647114. doi:10.1016/j.otohns.2010.05.026. 
  6. ^ 6.0 6.1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dysphonia in a large treatment-seeking population. The Laryngoscope. February 2012, 122 (2): 343–8. PMID 22271658. doi:10.1002/lary.22426. 
  7. ^ 7.0 7.1 7.2 Williams, N. R. Occupational groups at risk for voice disord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03, 53 (7): 456–460. PMID 14581643. doi:10.1093/occmed/kqg113. 
  8. ^ 8.0 8.1 Review: occupational risks for voice problems. Logopedics, Phoniatrics, Vocology. 2001, 26 (1): 37–46. PMID 11432413. doi:10.1080/14015430119969.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Clinical voice disorders. New York: Thieme. 2009: 1–5. 
  10. ^ 10.0 10.1 10.2 10.3 Treatment for spasmodic dysphonia: limitations of current approaches.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June 2009, 17 (3): 160–5. PMC 2763389 . PMID 19337127. doi:10.1097/moo.0b013e32832aef6f.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Hoarseness-causes and treatments.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May 2015, 112 (19): 329–37. PMC 4458789 . PMID 26043420. doi:10.3238/arztebl.2015.0329. 
  12. ^ Hoarseness in adult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August 2009, 80 (4): 363–70. PMID 19678604. 
  13. ^ Pylypowich, Ashley; Duff, Elsie. Differentiating the Symptom of Dysphonia. 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2016, 12 (7): 459–466. doi:10.1016/j.nurpra.2016.04.025. 
  14. ^ Harries, Mered; Bradley. Ludman, Harold S. , 編. Hoarseness and Voice Disorders. West Sussex, UK: Wiley-Blackwell. 2013: 95.  |editor-first1=|editor-first=只需其一 (幫助)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Morris, Richard; Bernard Harmon, Archie; Muller. Damico, Jack , 編. Describing Voice Disorders. Chichester, U.K.: Wiley-Blackwell. 2010: 455–473.  |editor-first1=|editor-first=只需其一 (幫助)
  16. ^ Dr Pragya Semwal, Dr Shobit Garg Chronic Dissociation Presenting as Dysphonia Plica Ventricularis: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Int. j. med. case reports Vol 6 Issue 3 Jul-Sep 2020 1-3. http://www.ijomcr.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7. ^ 17.0 17.1 17.2 17.3 Voice disorders in teacher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work-related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March 2013, 46 (2): 143–55. PMID 23415241. doi:10.1016/j.jcomdis.2013.01.001.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Hoarseness (Dysphonia) (Update).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March 2018, 158 (1_suppl): S1–S42. PMID 29494321. doi:10.1177/0194599817751030. 
  19. ^ 19.0 19.1 Prevalence of Voice Disorders in Singe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Voice. November 2017, 31 (6): 722–727. PMID 28342677. doi:10.1016/j.jvoice.2017.02.010.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Colton, R. H., Casper, J. K., Leonard, R. Understanding voice problems: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ltimore, MB: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1: 372–385. 
  21. ^ Voice assessment: updates on perceptual, acoustic, aerodynamic, and endoscopic imaging methods.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June 2008, 16 (3): 211–5. PMC 3775647 . PMID 18475073. doi:10.1097/moo.0b013e3282fe96ce. 
  22.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hoarseness (dysphonia).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September 2009, 141 (3 Suppl 2): S1–S31. PMID 19729111. doi:10.1016/j.otohns.2009.06.744. 
  23. ^ 23.0 23.1 Auditory-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disordered voice quality: pros, c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lia Phoniatrica et Logopaedica. 2009, 61 (1): 49–56. PMID 19204393. doi:10.1159/000200768. 
  24. ^ 24.0 24.1 A basic protocol for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voice pathology, especial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of (phonosurgical) treatments and evaluating new assessment techniques. Guideline elaborated by the Committee on Phoniatrics of the European Laryngological Society (ELS).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February 2001, 258 (2): 77–82. PMID 11307610. doi:10.1007/s004050000299. 
  25. ^ High-speed laryngeal imaging compared with videostroboscopy in healthy subjects.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March 2009, 135 (3): 274–81. PMID 19289706. doi:10.1001/archoto.2008.557. 
  26. ^ 26.0 26.1 Exploiting nonlinear recurrence and fractal scaling properties for voice disorder detecti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June 2007, 6: 23. PMC 1913514 . PMID 17594480. doi:10.1186/1475-925X-6-23. 
  27. ^ 27.0 27.1 27.2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voice disorders in adul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ctober 2007, 4 (4): CD006372. PMID 17943906. doi:10.1002/14651858.cd006372.pub2.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honia and prevention of voice disorders.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May 2008, 138 (5): 557–65. PMID 18439458. doi:10.1016/j.otohns.2008.01.014. 
  29. ^ Muscle misuse voice disorders: descri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cta Oto-Laryngologica. May 1993, 113 (3): 428–34. PMID 8517149. doi:10.3109/00016489309135839. 
  30. ^ The Acoustic Voice Quality Index: toward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 assessment in voice disorder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May 2010, 43 (3): 161–74. PMID 20080243. doi:10.1016/j.jcomdis.2009.12.004. 
  31. ^ Treatment efficacy of electromyography versus fiberscopy-guided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in 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14, 2014: 327928. PMC 4213399 . PMID 25383369. doi:10.1155/2014/327928. 
  32. ^ Studies of oxygen binding energy to hemoglobin molecul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October 1975, 66 (4): 1424–31. PMID 6. doi:10.1016/0006-291x(75)90518-5. 
  33. ^ Stabilometric finding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organic dysphonia before and after phonomicrosurgery. Acta Otorhinolaryngologica Italica. August 2017, 37 (4): 286–294. PMC 5584100 . PMID 28872158. doi:10.14639/0392-100x-1035. 
  34. ^ Encyclopedia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Kountakis, Stilianos E. Berlin: Springer. 2013. ISBN 9783642234996. OCLC 837855971. 
  35. ^ 35.0 35.1 Voice Disorders: Treatment.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英語).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tension dysphonia: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Journal of Voice. March 2011, 25 (2): 202–7. PMID 20400263. doi:10.1016/j.jvoice.2009.10.009. 
  37. ^ 37.0 37.1 The efficacy of voice treatment..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June 1999, 7 (3): 125. doi:10.1097/00020840-199906000-00005. 
  38. ^ What's new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oarseness?.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June 2009, 17 (3): 209–15. PMID 19469052. doi:10.1097/moo.0b013e32832a2230. 
  39. ^ 39.0 39.1 39.2 39.3 Vocal hygiene for the voice professional.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June 2009, 17 (3): 149–54. PMID 19342952. doi:10.1097/moo.0b013e32832af105. 
  40. ^ 40.0 40.1 40.2 Botox treatment in 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une 2002, 45 (3): 469–81. PMID 12069000. doi:10.1044/1092-4388(2002/037). 
  41. ^ 41.0 41.1 41.2 41.3 Prevalence of voic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October 2015, 272 (10): 2601–9. PMID 25149291. doi:10.1007/s00405-014-3252-7. 
  42. ^ 42.0 42.1 42.2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ysphonic childre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CoDAS. April 2014, 26 (2): 159–63. PMID 24918510. doi:10.1590/2317-1782/2014408IN. 
  43. ^ Nonmedical Treatments of Vocal Fold Nodul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Voice. September 2018, 32 (5): 609–620. PMID 29032130. doi:10.1016/j.jvoice.2017.08.0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