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仁萬壽宮,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盆兒胡同,是一座道教宮觀,主祀文昌帝君,現已無存。

簡介 編輯

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盆兒胡同」條記載:「……少西曰萬壽東宮,明之宏仁萬壽宮也。……《行國錄》:宏仁萬壽宮,萬曆四十三年敕建,中為文昌殿,額曰崇貞保運。左以祀諸葛孔明,封號曰天樞上相。右以祀文信國,封號曰天樞左相。皆目之曰真君。祀雷神於後殿,設禮斗台,最後高閣十二楹,曰太極造運寶閣,以安昊天上帝,有神宗御製碑文,督工者司設監林潮。內官不學,神號無稽,知禮者當議輟也。案:萬壽宮久廢,神像移於玉皇廟,今廟亦頹敝矣。」[1]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城市外城西城二」記載:[2]

原:宏仁萬壽宮,萬曆四十三年勅建。中為文昌殿,額曰崇真保運。左以祀諸葛孔明,封號曰天樞上相,右以祀文信國,封號曰天樞左相,皆目之曰真君。祀雷神於後殿,設禮斗台。最後建高閣十三楹,曰太極造運寶閣,以安昊天上帝。有神宗皇帝御製碑文,督工者司設監太監林潮也。內官不學,神號無稽,知禮者當議輟也。(《行國録》)

臣等謹按:宏仁萬壽宮,在盆兒胡衕之西隙地,遺址僅存無寸椽矣。土人猶目為萬壽東宮,因其西百餘武尚有萬壽西宮也。文昌像及諸葛孔明、文信國像與雷神像今俱移奉於盆兒胡衕玉皇廟內,詳下條玉皇廟。按語中禮斗台、高閣及明神宗碑俱無考,其旁之萬壽西宮尚完整,有關帝殿三楹,呂祖殿三楹,其後斗姥閣三層高四五丈,關帝殿前亦有明神宗碑。

宏仁萬壽宮文昌殿(崇真保運殿)、雷神殿的銅像遷至玉皇廟(後更名為三教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教寺被中國戲曲學校佔用。[3]銅像中除了雷祖像因體積過大而無法運走外,其他全部移往旁邊的天仙庵暫時保存,文化大革命後移奉白雲觀文昌殿。三教寺被中國戲曲學校佔用後,逐漸被拆改,2000年夏,三教寺雷祖殿被挑頂扒牆拆除,雷祖像移往別處。

白雲觀文昌殿的銅像,現有12尊。其中,殿門外有一尊魁星立像。其他11尊均在殿內:[4]

  • 文昌帝君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北壁前正中,面前有牌位「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像高約2.65米,為坐像,頭戴烏紗帽,短鬚,胸前束玉帶,右手撫玉帶,左手撫膝,官服前胸有圓形補子。
  • 孔子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東北角,文昌帝君東側,面前有牌位「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像高約2.40米,為坐像,頭戴諸葛綸巾,雙手掐訣。該像實際應是諸葛孔明,白雲觀誤將其當作孔子。
  • 朱熹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西北角,文昌帝君西側,面前有牌位「朱熹夫子神位」。為坐像,文官打扮,頭戴展翅幞頭,雙手掐訣,胸前束玉帶。該像實際應是文信國,白雲觀誤將其當作朱熹。
  • 文官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東牆下最北,為立像,頭高約50厘米,像高2.34米,頭戴梁冠,貌似老者,雙手掐訣,雙手姿勢和孔子像(實為諸葛孔明像)類似。
  • 文官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西牆下最北,為立像,頭高約50厘米,像高2.35米,頭戴梁冠,年紀似比東側的文官像略輕。
  • 童子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東牆下、文官像南側,為立像,頭高46厘米,身寬80厘米,身高2.27米。頭梳雙髻,雙手姿勢和東側的文官像類似。
  • 童子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西牆下、文官像南側,為立像,體量和東側的童子像類似,頭梳雙髻。
  • 侍女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東牆下、童子像南側,為立像,頭高約37厘米,身高1.80米,身體最寬處46厘米。雙手托一方形物,應為文昌帝君的印。
  • 侍女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西牆下、童子像南側,為立像,體量和東側的侍女像類似。雙手托一長方形物。
  • 侍女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東牆下最南,為立像,手中無持物。
  • 侍女像:位於白雲觀文昌殿內西牆下最南,為立像,雙手托一方形物,應為印。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爵、朱一新,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師坊巷志稿,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 于敏中 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3. ^ 話里畫外名家談——王森(上),博寶藝術網,2008-03-24
  4. ^ 代洪濤,北京白雲觀文昌殿明代銅像初探,蘭台世界2012年3月下旬,第66-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