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環橋,有指曾名為太玉橋,當地居民俗稱為「拱橋頭」,位於中國浙江省玉環市沙門鎮白嶺下村,是一座古橋,為玉環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平環橋重建於1878年(清朝光緒四年),始建時間不詳,曾是來往玉環和溫嶺(古稱太平)的必經之路。

平環橋
玉環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沙門鎮白嶺下村
分類古建築
時代1878年(清光緒四年)
認定時間2016年8月24日

歷史

編輯

平環橋橋上有刻着「大清光緒四年重造」的字樣,可見此橋重建於1878年(清朝光緒四年),不過始建時間不詳[1]。根據玉環民間傳說,此橋建造開支由附近幾個村莊的民眾承擔,民眾大多樂意義務協助修築工程,並會輪流設宴款待工匠,以示尊敬[1][2]。之所以得名「平環橋」,是因為此橋橫跨溫嶺(古稱太平)和玉環的交界溪流,連接兩地[1]。由於《玉環廳志·玉環輿地誌·敘水》曾提及一座地理位置與平環橋重合、但名為「太玉橋」的橋樑,加上太平和玉環在古代分別簡稱為「太」和「玉」,報章《今日玉環》推論平環橋曾名為「太玉橋」[2]。另外,據《玉環廳志》記載,當地居民常稱平環橋為「拱橋頭」[1]

在古代,平環橋是來往玉環和溫嶺的必經之路,若不經此橋,就只得踩着溪上幾排石頭躍過,故它被視為唯一安全的要道[1]。兩地民眾靠平環橋滿足交通和經商需要,故人潮往來頻繁[1]。每逢夏天晚上,有些居民會帶着草蓆到平環橋納涼,躺着橋上睡覺,自稱為「睡在兩府中」(因玉環和溫嶺當時分別隸屬於溫州府台州府[1]。到了現代,玉環和溫嶺之間興建了公路,平環橋不再是必經之路,變得人跡罕至,逐漸荒廢[1]

保護和研究

編輯

文化大革命期間,平環橋遭到破壞,橋上石欄杆、欄板、石獅子被拆毀並推入河中[1][3]。2004年3月,玉環縣文物管理委員會(現稱玉環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把平環橋列入縣級文物保護點[2]。玉環文物部門其後在2008年下半年派員到平環橋,進行文物普查工作[2]。2016年8月24日,玉環政府公佈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平環橋榜上有名[4]。2019年9月,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又公佈了平環橋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為自橋體輪廓向外擴展劃定範圍線:東南面距橋約8米;東北面距橋約10米;西南面以河道西南側岸線為界;西北面距橋約13米。建控地帶則在保護範圍線的基礎上再向外擴展劃定範圍線。東南面距保護範圍約13米;東北面距保護範圍約19米;西南面距保護範圍約12米;西北面距保護範圍約13米。[5]

雖然平環橋如今已不再是交通要道,但具有研究價值,有助學者研究玉環一帶的古代造橋工藝[2]

結構

編輯

平環橋為單孔拱橋,橋下可供船隻通過[3]。此橋橋身通長9.38米,跨徑總長近7米,淨跨徑為5.8米,寬2.95米,拱圈有兩層;橋身較薄,最薄處的厚度約為0.35米[3][6]。平環橋以石材建成,用上了超過三十塊石板和條石,石料表面平整、銜接緊密,橋面鑲邊條石以鐵耙釘固定[2][3]。橋邊有拴船石,為鑿有方孔之石塊[2][3]。橋面兩邊本來有石欄杆和欄板,欄杆柱頭有石獅子雕塑,不過這些結構全都已經被毀,此後橋上沒有護欄[2][3][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吳達夫. 余彩虹 , 編. 探寻与发现:横跨温岭玉环两地的“平环桥”. 台州晚報. 2013-08-25 [2018-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孫仁雨. 百年古桥——平环桥. 今日玉環. 2016-05-06. 
  3. ^ 3.0 3.1 3.2 3.3 3.4 3.5 李枝霞. 玉环文物概览. 文物出版社. 2011: 100. ISBN 9787501031375. 
  4. ^ 玉环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玉環縣人民政府. 2016-08-24 [2018-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8). 
  5. ^ 市文廣旅體局. 关于同意划定戚武毅继光平倭纪念碑等20处玉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9-09-17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6. ^ 6.0 6.1 朱惠勇. 中国古船与吴越古桥.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 199. ISBN 730802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