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謙(1884年—1941年3月5日),別字竹君,別號退庵雲南劍川鞏北營頭村人。白族。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生平 編輯

幼時家貧,父楊瀚新逝後進城就學於張嘉樂門下。清光緒甲辰(1904年)應童子試,中庠生,府院試拔置第一名。1909年10月,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步兵科(後敘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三期)學習,1910年10月畢業。1911年隨部參加昆明重九起義,以參謀隨蔡鍔入督署,率所練炮兵,一舉攻破清軍北門武庫,推動起義成功。1913年,任湖口炮兵營營長,應李烈鈞徵召赴江西參加湖口起義[1]。1915年,隨李烈鈞等離開日本,登船繞道入滇,與唐繼堯等秘密研究起義討袁事宜。事敗後奔走海外尋求革命道理。1915年初,任中華革命黨雲南支部長。護國軍興時返回雲南,1915年12月任滇軍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部副官長。後任滇軍營營長,滇軍近衛團團長,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長,滇黔贛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駐桂滇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兼任援桂滇軍總司令唐繼堯部第四軍軍長等職[2]

1921年,返回雲南,歷任雲南靖國聯軍總司令部參贊,雲南省政府軍咨處處長[3]。1922年10月,任靖國聯軍第四軍軍長。1926年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司令部總參議。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部代理參謀長。1930年,任討逆軍第十路軍總指揮龍雲部參謀長,1932年7月16日,兼任蒙自關監督。1935年,任雲南第二殖邊督辦公署督辦。同年,緬甸英國殖民者出兵侵佔瀾滄縣班洪地區(今屬滄源縣),楊益謙積極支援瀾滄,支持李占賢組建「雲南西南邊防民眾義勇軍」馳援班洪,將英軍擊退,是為班洪事件。然而南京國民政府迫於英帝勢力,令雲南省政府查懲「肇事者」。雲南省政府以楊益謙「煽起國際爭端」,予以撤職查辦[4]

1936年10月16日,敘任陸軍少將[5]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0月,任雲南楚大師管區司令部司令官等職。1940年2月,他出席軍府召開的「兵役會議」。1941年3月5日,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9歲,安葬於金華山萬松崗[6]

參考 編輯

  1. ^ 雲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续云南通志长编 下. 雲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6.06: 760–761. 
  2. ^ 寸麗香編著. 白族人物简志. 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9.03: 94. ISBN 978-7-80069-857-6. 
  3. ^ 薛琳主編.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04: 301. ISBN 7-222-02726-2. 
  4.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 卷9.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12: 277. ISBN 7-222-03006-9. 
  5. ^ 劉國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上.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5.12: 994. ISBN 7-80214-039-0. 
  6. ^ 陳予歡著. 云南讲武堂将帅录.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11.03: 147. ISBN 978-7-5462-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