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廉(745年—806年),雲陽(重慶市雲陽縣)人。唐德宗時期宦官,貞元中,德宗特置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以宦官領軍,時號兩軍中尉。左右神策軍驕縱招權,依附者眾多,宦官之勢益盛。貞元以後,中尉之權傾於天下,皇帝廢立,皆由其掌握。楊志廉貞元十七年任左神策護軍中尉,與右神策護軍中尉孫榮義,怙寵驕恣,貪利冒寵之徒,紛紛賄賂依附兩人門下。楊志廉宦官家族從德宗一直到昭宗,是唐代重要的宦官家族之一。

生平 編輯

楊志廉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判飛龍事宦官楊延祚收為第六個養子。成年後成為唐代宗寵信宦官劉清潭心腹,授文林郎、掖庭局監作之職,後改任內謁者。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入長安,楊志廉跟隨唐代宗出奔陝州,因從駕有功,轉任奚官令(掌奚隸工役、宮官品命)。大曆年間,唐代宗派他與劉清潭撫諭田承嗣李正己等藩鎮,逐漸升任至內侍伯。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德宗下詔令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涇原軍救援討伐李希烈叛軍的哥舒曜,涇原軍出京城至滻水時,倒戈謀叛,亂兵聚集於丹鳳闕下,唐德宗與太子、諸王、妃主百餘人出苑北門,由右龍武軍使令狐建召集射手四百人護駕,逃到奉天(陝西乾縣,光宅元年將高宗乾陵一帶設為奉天縣)。楊志廉隨侍於德宗左右,得到信任,興元初(784年),升為內給事,進階朝散大夫。後外派出任監軍,貞元四年(788年)六月,加中散大夫,七月,封弘農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十二年,進階中大夫。十六年,任義成軍節度使盧群的監軍,不久盧群去世,楊志廉代理處置軍府事務。十七年(801年)六月,竇文場退休,楊志廉接任左神策護軍中尉[1],左街功德使,左監門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駕崩,楊志廉等神策軍宦官擁戴唐順宗即位,並用神策軍軍費為德宗修崇陵,被授予特進、開國公等榮銜,順宗即位8月後,由於久病不愈,傳位於太子李純,楊志廉見新皇登基,於是上表求致仕,由吐突承璀接任左神策護軍中尉[2]。元和元年(806年)卒於長安修德里府第,年六十三。追贈揚州大都督。葬於城西龍首鄉安門原。[3]

夫人劉氏,追贈魯國夫人,貞元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卒,年五十。繼室南宮氏。元子楊定之,涇州四門府別將,次子楊欽濟,宦官,任內府局丞,次楊欽則、楊欽政、楊欽穆、楊欽義。侄女嫁神策軍副使劉渶潤毛伯良撰《楊志廉墓誌銘》,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有書刻。

楊欽義之子楊玄翼、楊玄價、楊玄寔、楊玄略。楊玄翼養子楊復恭(本姓林)。

註釋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六
  2. ^ 《舊唐書》:以內常侍吐突承璀為神策護軍中尉。
  3. ^ 王誗,〈唐故楊州大都督楊公墓誌銘〉. 

參考書目 編輯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
  • 《楊志廉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