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詩社
消寒詩社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以翰林院官員為主的文人在北京進行的文學性結社活動。因活動地點在宣武門外宣南地區,又稱宣南詩社、宣南詩會、城南吟社等。
消寒詩社的主要活動是作詩,也兼談經學。內容基本上是歌詠生平,詩歌推崇宋詩,散文宗桐城派,總體上是保守的。
這個組織曾經被誤認為維新的先聲,甚至南社的先驅,具有反帝國主義性質。[1]事實上,雖然林則徐曾短時加入,但關係並不深。龔自珍、魏源等則根本未參與活動。[2]
主要成員
編輯歷史
編輯嘉慶九年(1804年)翰林院庶吉士陶澍等組織消寒詩社,成員有朱珔、吳椿、洪介亭等,皆嘉慶七年(1802年)同年進士。活動內容為消寒(圍爐飲酒,迭為賓主)、賞菊、憶梅、試茶。嘉慶十年因陶澍返歸湖南安化家鄉,宣南詩社停止活動。
嘉慶十九年(1814年)冬,翰林院編修董國華出面再組,參加者有陶澍、朱珔、胡承珙、李彥章、梁章鉅、劉嗣綰、周之琦等。林則徐曾參加宣南詩社。
道光元年(1821年),潘曾沂應邀加入詩社,仿洛陽九老會,有九人為代表,後潘曾沂請王學浩繪《宣南詩社圖卷》,詩社又告停歇。
道光十一年(1831年)徐寶善再發起詩社,舉行消寒集會,有卓秉恬等人參加。
評價
編輯胡承珙說:「間旬日一集,集必有詩。嗣是歲率舉行,或春秋佳日,或長夏無事,亦相與命儔嘯侶,陶詠終夕,不獨消寒也;尊酒流連,談劇間作,時復商榷古今,上下其議論,足以祛疑蔽而泯異同,並不獨詩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