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頭鯨

海豚科瓜头鲸属哺乳动物

瓜頭鯨學名Peponocephala electra)別名有瓜狀頭鯨多齒黑鯨小殺人鯨伊列特拉海豚[3]。它為海豚科瓜頭鯨屬下的唯一動物,因頭部形狀像木瓜尖端而得名[3]。該物種遍佈世界各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外海的深水海域但不常見,大洋性的島嶼周邊可見,如夏威夷,菲律賓,與臺灣東部海域。

瓜頭鯨
一隻瓜頭鯨,可以清晰的看見他的唇部呈現白色
與成人大小比較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鯨下目 Cetacea
科: 海豚科 Delphinidae
屬: 瓜頭鯨屬 Peponocephala
種:
瓜頭鯨 P. electra
二名法
Peponocephala electra
(Gray, 1846)[2]
瓜頭鯨的分佈區域

特徵及行為

編輯

特徵

編輯

瓜頭鯨有尖瓜狀的腦袋,其也因此得名。其軀體修長呈水雷狀,擁有長而尖銳的胸鰭[3],鰭的長度大約在體長的五分之一[4],這些都是瓜頭鯨較為顯著的特徵。瓜頭鯨較易於小虎鯨混淆,二者除非在近距離內觀察,否則很難區分[3]

瓜頭鯨全身呈藍黑,暗灰或暗棕色[3],它頭部細小,其漸縮為鈍嘴[3],上、下頜均有20-24枚左右顆數的牙齒[4],前段臉部有一塊黑色區域[3]。瓜頭鯨的下巴要麼平直要麼則稍微向內部凹陷,其唇部一般呈白色,淡灰或粉紅色[3],而它的肛門和生殖裂周圍也呈現淡色[4]。瓜頭鯨的胸部有不太明顯的淡灰色錨狀斑紋[3],腹部的斑塊呈現出灰或不純的白色。瓜頭鯨的背鰭高聳,呈現鈎狀,末端較為尖銳,但是背鰭的後緣經常受創[3]。瓜頭鯨的尾鰭較為寬大,長度大約在體長的四分之一[4],但是雌鯨相之較窄[3]

瓜頭鯨初生時長約1米,成年後在2.1米到2.7米左右,重量約在160公斤[3],脊椎骨大約在80枚左右[4]

行為

編輯

瓜頭鯨行動速度較緩,浮升的時候會將頭部揚出水面[3],而在其浮升時,會造成許多小水霧,使人難以觀察到瓜頭鯨。而在其快速遊行時,瓜頭鯨會以小角度躍離海面[3]。瓜頭鯨有時會進行浮窺,而在其下潛時,瓜頭鯨的尾干會明顯的拱起[3]。其一般以烏賊,章魚及魚類為食[3]

瓜頭鯨一般會提防船隻靠近,在受到驚嚇時,瓜頭鯨也會快速的遊走[3],但是其依然受到捕殺和魚網纏困的威脅[3]。瓜頭鯨也存在着船首乘浪和躍身擊浪的記錄[3]

瓜頭鯨具有高度的群棲性,族群中的鯨的數量最少在50隻左右,一般情況下族群的鯨數一般在100到500隻左右,甚至還出現過2000隻的大族群[3]。瓜頭鯨也有着集體擱淺的記錄,例如日本[5]菲律賓[6]都出現過大量瓜頭鯨集體擱淺的記錄。瓜頭鯨也會與弗氏海豚結夥,它偶爾也會同長吻飛旋原海豚條紋原海豚以及其他鯨豚類共游[3]

分佈

編輯

瓜頭鯨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深水海域[3],在菲律賓(特別是宿霧島周圍[3])以及澳大利亞東部沿岸普遍可見[3]夏威夷終年可見,而且大多數的瓜頭鯨目擊報告一般都在大陸架的向海側以及大洋孤島附近,很少出現於暖溫帶水域,它也極少靠近陸地[3]。有人認為瓜頭鯨分佈範圍的北界可能與暖洋流有關[3]

動物保護等級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aylor, B.L., Baird, R., Barlow, J., Dawson, S.M., Ford, J., Mead, J.G., Notarbartolo di Sciara, G., Wade, P. & Pitman, R.L. Peponocephala electr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3-24]. 
  2.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爪头鲸.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鯨與海豚》P156-P157,中國友誼出版社
  4. ^ 4.0 4.1 4.2 4.3 4.4 多牙的鯨類-瓜頭鯨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6-21.
  5. ^ 85頭瓜頭鯨 擱淺日本海灘[永久失效連結]
  6. ^ 200头鲸鱼搁浅 菲渔民抢救. [2011-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