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

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有時省去兩個地名之一)是構成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洋殼歐洲非洲之間還有一些洋盆,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與它們合稱西特提斯洋或阿爾卑斯洋。[1]

構造史 編輯

 
白堊紀(1億年前),亞德里亞板塊和歐洲板塊(大勞拉西亞)之間的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其位於地圖西北角。

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形成於侏羅紀,位於勞亞大陸(在大洋以北)和岡瓦納大陸(在大洋以南)之間。兩個大陸之間形成的洋殼就是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白堊紀時,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位於西北邊的歐洲(以及伊比利亞微板塊)和東南邊的亞德里亞板塊(非洲板塊的亞板塊)之間。

晚白堊世時,亞德里亞板塊開始向西北方向移動,皮埃蒙特-利古里亞的洋殼開始潛沒於其下。古新世時,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徹底消失在亞德里亞板塊下,亞德里亞板塊和歐洲板塊開始發生大陸碰撞,導致了第三紀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的誕生。

殘餘 編輯

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洋的洋殼保存為阿爾卑斯山的彭尼內推覆體和亞平寧山的圖斯坎推覆體中的蛇綠岩套。這些推覆體在再次仰沖前時常潛沒到地幔的極深處。在如此深度的壓力下,大部分物質都經歷了變質作用,變為藍片岩相或榴輝岩相。

參考 編輯

  1. ^ Le Breton, Eline; Brune, Sascha; Ustaszewski, Kamil; Zahirovic, Sabin; Seton, Maria; Müller, R. Dietmar. Kinematics and extent of the Piemont–Liguria Basin – implications for subduction processes in the Alps. Solid Earth. 2021-04-21, 12 (4): 885–913 [2022-12-21]. ISSN 1869-9510. doi:10.5194/se-12-885-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