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中國古代教育制度中的一種稱謂,即參與科舉考試而尚未得功名者。

簡介 編輯

明朝清朝時期,參加地方官學——府學、州學、縣學的應考者稱為「童生」,也稱作「儒童」、「文童」。「童生」這一名稱中雖然帶有「童」字,但是童生的年齡並無要求,只要沒有取得府學、州學、縣學的生員資格,就都稱作童生。[1]

另外,唐朝童子科出身的人,只要在10歲以下,能通一《經》,及《孝經》、《論語》每一卷誦文十通者,給予官職;通七者,給予出身,即稱作「童生」。這個「童生」與明清時期的「童生」並無關係。[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周發增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辭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2. ^ 史仲文、胡曉林,中華文化精粹分類辭典 文化精萃分類,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