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俄羅斯作家,詩人和畫家

米哈伊爾·尤列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國作家、詩人。被視為普希金的後繼者。

米哈伊爾·尤列維奇·萊蒙托夫
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肖像畫,作於1837年
出生1814年10月15日
俄羅斯帝國莫斯科
逝世1841年7月27日(1841歲—07—27)(26歲)
俄羅斯帝國五山城
職業詩人、作家、藝術家
國籍俄國
體裁浪漫主義詩歌

簽名

生平 編輯

父親尤里·彼得羅維奇·萊蒙托夫是退役軍官,母親瑪利亞·米哈伊洛夫娜早逝,由外祖母家撫養長大,童年是在奔薩省阿爾謝尼耶娃的塔爾罕內莊園中度過,自幼體弱多病,能說流利的法語和德語。1827年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進入莫斯科貴族寄宿中學,着手研究普希金拜倫,開始從事寫詩創作,這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海盜》、《罪犯》、《奧列格》。

1830年3月,莫斯科寄宿學校改為普通中學,萊蒙托夫請求退學,並前往斯托雷平家族的謝列德尼科沃莊園,同年考入莫斯科大學。在友人A·M·韋列夏金娜的家中結識E·A·蘇什科娃,並與之熱戀。這時期開始抒情詩的創作,但他不斷地移情別戀,又愛上了劇作家伊萬諾夫的女兒伊萬諾娃。1832年,前往聖彼得堡。同年11月通過近衛士官生入學考試。1835年,成為禁軍驃騎兵團騎兵少尉。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決鬥中受了重傷,29日死亡,萊蒙托夫得知消息後悲憤至極,寫下了《詩人之死》,激怒了沙皇。1837年2月18日萊蒙托夫被捕,調任下諾夫哥羅德高加索騎兵團準尉,足跡遍佈舒沙庫巴舍馬哈卡赫季。由於外祖母的奔走,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生平唯一一部詩集發行。1840年2月,與法國公使之子巴蘭特發生衝突,萊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槍,被交付軍事法庭。1840年4月,調往高加索現役軍隊田加騎兵團,第二次流放高加索。7月參與了高加索山民戰鬥和瓦列里克戰役。1841年2月初,返回彼得堡,其英勇事蹟備受肯定。1841年4月回到高加索。

1841年7月27日,在皮亞季戈爾斯克市近郊旁的馬舒克山麓,韋爾濟林的家庭晚會上,萊蒙托夫的玩笑激怒了士官生學校同學馬丁諾夫,虛榮心很強的馬丁諾夫要求決鬥。萊蒙托夫沒有開槍,結果馬丁諾夫一槍擊中了萊蒙托夫的心臟,使其當場身亡,年僅26歲。外祖母將其安葬在塔爾罕內。

主要作品 編輯

  • 抒情詩《鮑羅金諾》、《祖國》充滿了愛國感情,《孤帆》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
  • 長詩《惡魔》抨擊了黑暗的農奴制社會。
  • 《童僧》描寫了一個不願過監獄般修道院生活的少年山民的悲慘遭遇。
  • 《商人卡拉悉尼科夫之歌》敘述蔑視沙皇權勢、敢於和沙皇衛兵決鬥的青年商人的悲劇。
  • 中篇小說《當代英雄》,寫以畢巧林為代表的貴族知識分子在沙皇統治下精神空虛的生活。
  • 劇本《假面舞會》反映上流社會的虛偽和欺詐。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