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剪子咔嚓響

羊毛剪子咔嚓響》(英語:Click Go the Shears)又名《剪羊毛[1],是澳洲最廣為人知的民歌之一,描繪了電動羊毛剪髮明之前,工人們在工棚中使用剪子徒手剪羊毛的場面[2]

澳洲藝術家湯姆·羅伯茨英語Tom Roberts的畫作剪羊毛英語Shearing the Rams再現了當時徒手剪羊毛的工藝

歷史

編輯

《羊毛剪子咔嚓響》的曲調可以追溯至19世紀60年代南北戰爭時期美國音樂人亨利·克萊·沃克英語Henry Clay Work為慶祝北軍勝利而創作的歌曲《搖鈴吧!守夜人》(英語:Ring the Bell, Watchman)。該歌很快流傳至美國以外,並被多次改編;其傳入澳洲的時間不早於1868年[3]。1891年,澳洲羊毛工人罷工英語1891 Australian shearers' strike爆發;同年11月,巴克斯沼澤快報刊載了一首改編自《搖鈴吧!守夜人》、題為《光肚皮老母羊》(英語:The Bare Bellied Joe)的歌曲。此歌署名C. C. Eynesbury,歌詞與今日傳唱的《羊毛剪子咔嚓響》非常相似;有學者認為它的創作與工人運動之間可能存在關聯[4]

然此後的半個世紀,此歌一直不為眾人所知;直至20世紀40年代,叢林詩人傑克·莫斯英語Jack Moses才將其重新發掘出來,並在他辭世前的一次邂逅中將其交給了採風者佩西·瓊斯英語Percy Jones。瓊斯在1946年發表的論文《澳洲民間音樂》(英語:Australia's Folk-Songs)中提及了這首歌;該文亦是整個二十世紀以來首篇描述此歌的文獻。瓊斯本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在發表這篇論文前後他亦對採風工作失去了興趣。1952年,同樣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瓊斯與當時在澳洲開巡迴演唱會的美國歌手伯爾·艾芙斯英語Burl Ives相遇;瓊斯教會了艾芙斯包括《羊毛剪子咔嚓響》在內的一眾澳洲民歌。當年7月,艾芙斯在演唱會上以他的美國口音演唱了這首歌,令它在澳洲家喻戶曉。隨後,該歌被許多音樂人重新演繹,在音樂劇、電影、電視裏多次出現,亦曾走進學校的音樂課堂之中,最終成為了澳洲民間音樂的重要象徵,有學者認為其重要性僅次於《叢林流浪》;1966年澳元發行之時製作的電視宣傳片的背景音樂亦是在此歌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2][4] [5][6][7]

詞曲

編輯
副歌部分,由蘭尼爾·龍英語Lionel Long演唱

《羊毛剪子咔嚓響》是一首熱情、活潑的勞動歌曲,採用大調式。歌詞刻畫了昔日大型羊毛工棚中,使用剪子徒手剪羊毛的羊毛工人,在樓上巡視的老闆以及在一旁待命、為傷羊塗焦油消毒的年輕人等諸多人物形象。[2][7][8]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lick Go The Shears.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2. ^ 2.0 2.1 2.2 Keith McKenry. Click Go the Shears: The making of an Australian icon 24. Australian Folklore. 2009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3. ^ Ring the Bell, Watchman. freesonate.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4. ^ 4.0 4.1 Click Go The Shears dates from time of shearers strike in 1890s, newly unearthed lyrics reveal. ABC News. 2014-01-30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5. ^ Dollar Bill Turns 50 Years Old.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6). 
  6. ^ Keith McKenry. Percy Jones story in Overland 186. Overland. 2007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7. ^ 7.0 7.1 Walter W. Stone. Treasury of Australian Folklore. Golden Press. : 108. ISBN 9780727012661. 
  8. ^ 楊曉魯, 張振濤. 中外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0: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