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公婆禮
見公婆禮,即見舅姑禮、婦見舅姑、婦見婿之父母、拜堂,[1]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中婚後禮之一,是確立新娘成為男家成員的一項重要通過儀禮。新娘必先經過見公婆禮後,才正式成為男家媳婦。實際儀式因應時代、地域以及個別家庭做法而有所差異。
在新人行對席禮之後,新人已正式成為夫婦,但新娘仍未拜見公婆,就未確認媳婦身份。因此人們一直都很重視這儀式。即使近年有一些這新人結婚不幾乎不做傳統結婚儀式,例如行西式婚禮、旅行結婚,甚至是裸婚。但他們仍然十分重視見公婆禮。若新郎父母拒絕讓新娘行禮,就代表他們不接受這個媳婦入門;即使她和兒子已經過法律程序註冊成為合法夫妻,沒有經過此禮,在民俗上她也不是男家的成員。
各地儀式
編輯中國
編輯古時稱妻子為婦。由於古代流行姑/姨/舅表親婚姻,妻子也稱公婆分別為舅、姑。婦見舅姑這一古禮原為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婦拿着盛着棗、栗和腶修(腶修是搗碎加以薑桂的干肉。)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寢門外等待。[2]棗取早起之意,栗取顫慄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宋代起有於對席後即換妝拜見公婆。
然後新媳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即婦饋舅姑。[3]這一古禮已逐漸演化成試廚的一部分,即公婆和其他夫家人品嘗新娘將親手做的食物。公婆不能把新媳婦進呈的食物吃光,必須留下一些,而新媳婦要象徵性地吃掉公婆的餘食以示恭孝。[4]稱為「舅姑饗婦」。之後公婆為新婦安食漱口,以示長輩的關懷。[5]即「舅姑醴婦」。新媳婦再向公婆行一獻之禮,即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稱為「獻」;次由客還敬,稱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或爵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着飲,稱「酬」。新媳婦以一獻之禮於大堂上向公婆敬酒,禮畢,公婆先下西階出堂屋,隨後新媳婦下阼階(東階)出堂屋。[6]因古時民居結構以西階為賓位,阼階為主位,新媳婦從阼階下來,表示從此之後授之以室,代理家政。[6] 近代華南地區演變成新娘向公婆奉上裝有蓮子、百合、桂圓、紅棗的茶,因此又稱為飲新婦茶。公婆喝茶後會給新婦紅包、首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