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福(1847年—1897年),榜名家樹,字綏之(一字銳止),號望炊望炊樓主人銳庵桃園主人[1]吳縣桃花塢人,蘇州生員出身,晚清實業家、慈善家,洋務運動人物。

生平 編輯

謝家福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於蘇州城內桃花塢,家境殷實,父親謝元慶(字蕙庭)是一名中醫,也是當地知名的慈善家。謝家福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但是在他六歲時太平天國佔領南京,江南科舉連停12年,十四歲時太平軍佔領蘇州,父子被太平軍俘虜,二人僥倖逃出,父親死於逃亡途中,年僅15歲的謝家福隨祖母漂泊上海,靠祖母做針線為生。太平天國之亂平定後,作為醫術傳家的地方望族之後,官府請謝家福協理閶門地區的善後[2]。在仕途上,謝家福順利成為吳縣庠生,同治七年(1868年)補蘇州府學博士子弟生,時年21歲。同治八年(1869年)入職江蘇輿圖局,董理江北輿圖,後來負責分校各國輿圖,從此開始學習外語。同治十年(1871年),入學江南製造局下屬上海廣方言館,當時廣方言館的錄取年齡在20歲以下,但因為讀書人皆以科舉為正途,廣方言館往往招不滿人,謝家福才得以超齡入學。[3]謝家福在廣方言館從教於金楷理,畢業後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從事翻譯工作,親自赴各沿海、沿江各險要考察,留下不少有關海防的書籍。[4]

清朝光緒元年至四年(1875年-1878年)間全國性的丁戊奇荒給謝家福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清政府救災不力,災區救濟反而由外國教會和駐華官員承擔。朋友都勸謝家福募款便可、不必親往,他認為外國人可以到中國的土地賑災,中國人怎麼能不到中國自己的地方賑災,中國人不應該在本國的社會救濟和慈善公益上落後於外國人,由此成為了最早跨越省區組織全國民間慈善事業的中國人,他所在的蘇州桃花塢、上海電政總局也在後來成為民間義賑災濟的組織中心。光緒二年(1876年)蘇州、蘇北同時發生饑荒,謝家福不僅組織本地救災工作,還收留了流落蘇州的江北難民。光緒三年(1877年),謝家福原本只是到江蘇省內的蘇北賑災,聽聞「耶穌教(新教)之洋人慕惟廉倪惟思李提摩太煙臺領事哲美生等在東(山東)賑濟災民」,回到蘇州之後「深懼敵國沽恩,異端借肆,不能無動於衷,顧以才微力薄,莫可挽回」,災民「幾乎知有洋教,不知有中國矣」,並且認為長此以往「民心外屬,異教橫恣」[5],出於強烈的愛國心,他再度籌款北上,在山東災區創設義塾和留孩所。光緒四年(1878年)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直隸旱災,謝家福勸募籌款銀鈔二百餘萬兩,親赴河南災區賑災。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去世之前,各地大小災荒幾乎無役不與,光緒帝為此七次嘉獎,並恩准建「樂善好施」牌坊。[3][6][7]

在光緒初年的洋務運動中,謝家福意識到電報對於協調統籌各地救災的重要性,極力支持盛宣懷開辦電報,是中國電報事業的先驅之一。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上曾多次徵召謝家福北上直隸,但謝家福以孝順家母為由推脫,後來李鴻章請他出任招商局會辦也遭到拒絕。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奏請開設天津至上海的電報線路,以天津為電報總局,蘇州、上海也設分局,光緒七年(1881年)謝家福以國子監學正議敘知府[1]先後主政上海、蘇州兩地電報分局,後來成為上海電報局的四大商董之一。[8][9]光緒十年(1884年)浙江、福建、江蘇電報線路完工後上海電報分局升電政總局,謝家福升任總局總辦,各地負責人幾乎都是地方義賑領袖,以電報為紐帶江南慈善事業開始走向聯合,並在後來利用電報統籌光緒九年(1883年)山東大水、光緒十三年(1887年)黃河決口等賑災事項[6]。謝家福自己則在不久後母喪丁憂,原本李鴻章上奏以直隸知縣補用奪情,謝家福在直隸時親身經歷了朝野內外關於興辦電報的毀謗,乃至於他提交技術建議都被駁回,以「每每格於時議」、「未能見施行」回擊空談的官吏,憤而辭職回鄉。[3][6][10]

回鄉後,重修私家園林五畝園,創辦儒孤學舍,免費收容並教授孤兒西學,後來在儒孤學舍的基礎上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創辦蘇州電報傳習所。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謝家福主動寫信給李鴻章,承諾籌款三千萬用於購買戰艦和炮彈,並且願意辭去一切職務專務於軍事參謀,但李鴻章未有回應,年底謝家福便開始重病。甲午戰敗之後,謝家福雖然重病在身,卻仍然關注時務、發表議論,並響應盛宣懷倡議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開始籌建桃花塢中西學堂,九月九日重陽節謝家福病情惡化、咳血,但在十月招生時候仍堅持到場,十一月初一彌留之際仍口授遺囑,仍不忘學校事務,是日離世。儒孤、中西成為蘇州電報傳習所的基礎班和進階班,蘇州電報傳習所每年定向向蘇州電報分局輸送人才,成為了晚清培養電報人才的三大基地。[3][10][1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李峰; 湯鈺林. 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6: 954. ISBN 978-7-5326-4718-7. 
  2. ^ 星華. 桃花坞五亩园,苏州电信人才的启蒙地. 蘇州廣播電視報. 2021-08-20. 
  3. ^ 3.0 3.1 3.2 3.3 胡伯誠. 桃花坞人物春秋.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171–181. ISBN 7-5474-0362-X. 
  4. ^ 蘇州市博物館圖書館. 序言. 蘇州博物館 (編). 谢家福书信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10-4132-9. 
  5. ^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 206–227. ISBN 7-5528-0208-1. 
  6. ^ 6.0 6.1 6.2 靳環宇. 谢家福与晚清义赈制度的创立. 西部學刊. 2013, (3). 
  7. ^ 李婷. 革新派、慈善家、文人三位一体的谢家福. 姑蘇晚報. 2012-04-10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8. ^ 剛苗苗. 论晚清时期谢家福对中国电信事业的贡献.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34 (2). 
  9. ^ 柯繼承. 我国电报事业的开拓者:谢家福. 蘇州雜誌. 2002, (3). 
  10. ^ 10.0 10.1 柯繼承; 吳培源. 苏州电报传习所创办人谢家福传略. 《蘇州史志資料選輯》編輯部 (編). 苏州史志资料选辑 第6輯. 1986: 129–133. 
  11. ^ 桃坞存史谢家福. 蘇州日報. 2013-05-17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