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之亂唐睿宗(武則天稱制)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朝宗室琅琊王李沖博州(治今山東省聊城市東北)、李貞豫州(治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起兵,反對武則天臨朝稱制的戰爭。

事件經過 編輯

武則天自光宅元年(684年)平定李敬業後,自知天下人大多反對自己,於是在垂拱二年(686年)正月下詔復政於唐睿宗李旦,實則繼續臨朝執政。大開告密之門,用酷吏,企圖全部剪除宗室諸王與異己臣僚,以代唐稱帝。唐朝宗室不安,密有匡復之志,待機而起。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武則天召宗室朝會於明堂,諸王懷疑武則天要起殺戮,非常驚恐。韓王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黃國公李譔假作睿宗璽書,交給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朕遭幽禁,諸王宜各發兵救我。」李沖又假作睿宗璽書,說武則天想要篡奪李氏社稷。范陽王李藹遣使至李沖和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處,約定諸王並起,才能事成。諸王於是相約舉兵之事。但相約未定,李沖卻據博州先反。

八月十七日,李沖令長史蕭德琮等募兵,並分告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和父親越王李貞,讓他們一起起兵共赴神都洛陽。諸王倉促不能相應。武則天得知,即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進討李沖。李沖募兵五千餘人,先攻打武水(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南),企圖渡黃河,取濟州(治盧縣,今山東省東阿縣西北)。武水令郭務悌向魏州(治貴鄉縣,今河北省大名縣北)求救。莘縣縣令馬玄素領兵一千七百人,想要中道截擊,害怕兵力不敵,於是進入武水城拒守。李沖派士卒推草車塞其南門,因風縱火,想要乘火突入,但火作風反,李沖軍不得進,士氣受阻。當時堂邑縣丞董玄寂為李沖率兵攻武水,在所部散佈琅邪王反對國家言論,被李沖處斬,眾人恐懼,散入草澤,不可禁止。李沖遂帶家僕左右數十人,逃回博州,八月二十三日至城門,被守門人所殺。此次起兵七日即敗。丘神勣軍到博州,將出迎的官吏全部斬殺,共破一千餘家。

越王李貞聽說兒子起兵,也在豫州舉兵響應,攻陷上蔡。得知李沖兵敗,想要自縛請罪,他任命的新蔡縣令傅延慶,募得勇士二千餘人相助。李貞聲言琅邪王已攻破魏州、相州,有兵二十萬,朝夕即至,來鼓勵士氣。於是發動屬縣兵五千人,分為五營,令汝南縣丞裴守德等率領,並任命九品以上官員五百餘人。所屬官吏因為是脅迫,沒有鬥志,只有裴守德與其同謀,李貞就把女兒嫁給他,並任命他為大將軍。九月初一,武則天命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內史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又命同平章事張光輔為各軍節度,率軍十萬人進討李貞,並下詔削去李貞父子屬籍,改姓虺氏。麴崇裕等軍至豫州城東四十里時,李貞派少子李規和裴守德率兵拒戰,兵敗而還。李貞閉門自守。官軍進至城下,李貞、李規和裴守德及其妻子全部自殺。張光輔縱兵暴掠,將投降之人殺了很多。至此,李貞起兵二十日告終,與李貞父子起兵有牽連的唐朝諸王很多被武后誅殺、流放。此後,武則天為其篡唐改號奠定了基礎。

後續發展 編輯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敬暉等人上奏:虺貞、虺沖父子死於社稷,請復爵土,於是唐中宗恢復了虺貞的李姓和族籍,不過,恢復爵位遭到了武三思上官婉兒等一眾武氏餘黨的反對,直至開元五年(717年),時任皇帝唐玄宗才下詔追復李貞、李沖父子爵位,以禮改葬。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