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喬治斯·薩辛

米高·喬治斯·薩辛(英語:Michel Georges Sassine,阿拉伯語:ميشال جورج ساسين‎)是一位黎巴嫩政治家。他作為貝魯特阿什拉斐葉區的代表,連續擔任黎巴嫩議會議員24年(1968-1992年)。他曾經多次擔任副總理,副議長和內閣部長職務。並建立了住房和合作社部,被委任以勞動部長、旅遊部長等七項政府部門正職。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以極強的職業道德和反腐敗原則而聞名。 他在1970年的總統選舉[1] 和1990年的「塔伊夫協定英語Taif Agreement」等歷史性的轉折點都扮演了重要角色。[2]

米高·喬治斯·薩辛
Michel Georges Sassine
米高·薩辛閣下與保祿六世
副總理
副議長
勞動部長
旅遊部長英語Ministry of Tourism (Lebanon)
住房和合作社部長
議會議員
個人資料
出生(1927-02-27)1927年2月27日
黎巴嫩貝魯特阿什拉斐葉區
逝世2014年8月2日(2014歲—08—02)(87歲)
黎巴嫩貝魯特阿什拉斐葉區
政黨無黨派人士
宗教信仰希臘東正教會

個人生活 編輯

薩辛出生在阿什拉斐葉區一個優渥的希臘東正教家庭,父母是喬治斯·薩辛和勞麗絲·布斯特羅斯。年少時父親過世,薩辛承擔了照顧四位兄弟姐妹(包括一對雙胞胎)的責任。而後薩辛帶領自己的家庭一同進入政壇,並與他的兄弟皮埃爾和約瑟夫一起將自己的家庭都奉獻給了整個黎巴嫩社會。

1968年議會選舉 編輯

1968年,米高·薩辛第一次參與黎巴嫩議會議員選舉,爭得首都貝魯特的希臘東正教席位。作為無黨派人士,薩辛與納斯里·馬阿魯夫英語Nasri Maalouf並肩作戰,戰勝了謝赫皮埃爾·賈邁伊勒英語Pierre Gemayel領導的有政府和外交大臣福阿德·布特羅斯支持的聯盟贏得了選舉。

1970年總統選舉 編輯

在黎巴嫩歷史上最焦灼也是最有爭議的總統選舉中,蘇萊曼·弗朗吉亞憑藉一票的優勢,於1970年8月17日被議會選舉為黎巴嫩共和國總統。 在90年代初的黎巴嫩政壇,在經歷了謝哈布派長達十二年的執政(包含1958-1964年的福阿德·謝哈布政府以及1964-1970年的查爾斯·賀盧政府)後,這次總統選舉對於未來的黎巴嫩政治走向異常重要。這場選舉中兩個主要的候選人分別是謝哈布派支持的時任中央銀行行長伊利亞斯·薩爾吉斯英語Elias Sarkis,以及反對派支持的蘇萊曼·弗朗吉亞。[3]

在第三輪投票環節,弗朗吉亞僅比薩爾吉斯多出一票。時任議長,謝哈布派的薩布里·哈馬達拒絕在這樣具爭議性的投票結果面前,宣佈總統歸屬,並徑直走出了議會。作為副議長的米高·薩辛繼而走上前,承擔了議長的責任,宣佈了弗朗吉亞成為新一任總統,從而避免了國家陷入政治真空,挽救了黎巴嫩的命運。[1][4][5][6]

在弗朗吉亞任期的1972至1975年內,薩辛輪換在四個政府部門擔任部長及副總理職務。[5]

與卡米勒·夏蒙總統的關係 編輯

米高·薩辛最初是作為無黨派人士被選入議會,而且其政治生涯里始終未加入過任何黨派。但是,他與時任總統卡米勒·夏蒙有十分親密的政治及個人關係,並在1990年夏蒙之子丹尼去世前,在黎巴嫩自由國民黨Al Ahrar)中 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塔伊夫協定中的角色 編輯

薩辛是宣佈結束黎巴嫩內戰的「塔伊夫協定英語Taif Agreement」的簽署人。[7] 在1989年10月22日議會簽署協定並於1989年11月4日通過協定的過程中,他一直是議會的副議長。在塔伊夫協定簽署前,薩利姆·胡斯與奧馬爾·卡拉米政府執政時期(1990-1992年),薩辛也被委任以副總理及勞動部長職務。[8]

其他成就 編輯

  • 全權行使副總理和副議長的權力:因為薩辛在黎巴嫩教派系統中佔據了分配給希臘東正教的最高職位,所以他是為數不多的充分利用這份為象徵性意義而設置的職位的人之一。 除了他在1970年的總統選舉中扮演的角色之外,他多次擔任議會議長,並多次率領議會通過重大改革。由於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和個人品格,薩辛才得以行使希臘東正教副職的職責。
  • 使十三位黎巴嫩人免於幾內亞處刑:七十年代初,十三名黎巴嫩人在幾內亞因企圖參與政變推翻總統艾哈邁德·塞古·杜爾而被判處死刑。由於行刑將在逮捕一周後執行,而眾多調解嘗試均告失敗,蘇萊曼·弗朗吉亞總統命令時任副總理的米高·薩辛赴幾內亞執行緊急外交任務。薩辛成功進行了干預,最終塞古·杜爾同意特赦,並將所有十三名黎巴嫩被拘留者交由薩辛帶回黎巴嫩。[9][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The Owosso Argus-Press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 news.google.com.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 
  2. ^ Group, Taylor & Francis.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2004. Psychology Press. 2003-10-30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透過Google Books. 
  3. ^ Zamir, Meir. The Lebanes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f 1970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Civil War of 1975-1976. Middle Eastern Studies. 1980-01-07, 16 (1): 49–70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透過JSTOR. 
  4. ^ 存档副本.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6). 
  5. ^ 5.0 5.1 5.2 Michel Sassine Biography_draft version. Scribd.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6. ^ (See two additional pictures of Sassine announcing Frangieh President:[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9). 
  8. ^ Background Notes: Lebanon. dosfan.lib.uic.edu.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9. ^ PoliticalArticles.NET. www.politicalarticles.net.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補充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