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疵(?—?),又稱絺疵,《戰國策》中作郤疵春秋戰國之際晉國人,智氏的謀士。

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晉卿智伯瑤聯合韓康子魏桓子出兵攻趙氏,圍攻趙襄子的根據地晉陽晉陽之戰爆發。周貞定王十六年(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智瑤引水灌晉陽城。智瑤巡視水勢,說道:「我今天才知道可以讓人亡國。」伴隨在側的魏桓子和韓康子都警覺起來並互作暗號,因為汾水可以灌魏氏都城安邑,絳水也可以灌韓氏都城平陽。郗疵對智瑤說:「韓、魏二主肯定會反叛。」智瑤詢問緣故。郗疵說:「我是憑着觀察他們二人及戰事情況而知道的。我們調集韓、魏兩家的軍隊來圍攻趙氏,趙氏覆亡,就一定輪到韓、魏兩家面臨禍難了。我們約好滅趙後三家分割其地,晉陽城僅差三版(六尺)就被水淹沒,城內已因為缺糧而要宰為食,晉陽城投降指日可待。然而韓、魏兩家主君沒有高興的神情,反倒面有憂色,這不是要反叛的跡象又是甚麼呢?」[1][2]

第二天,智瑤把郗疵的話告訴了韓、魏二人,二人向智伯堅稱三家分趙在即,好處在前,必定不會冒險背約,反指郗疵為趙家遊說並中傷他們二人,藉此離間三家關係,瓦解攻趙同盟。兩人出去,郗疵進來說:「君上為什麼把我的話告訴韓、魏二主?」智瑤反問:「你怎麼知道的?」回答說:「我見到他們小心地盯着我並急忙離去,這是因為他們知道我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吧。」智瑤不改主意。於是郗疵請求讓他出使齊國,藉此離開晉陽以避禍。[3][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戰國策·趙策一》: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郤(郗)疵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郤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憙志而有憂色,是非反如何也?」
  2. ^ 資治通鑑·巻一》: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竈產鼃,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3. ^ 《戰國策·趙策一》:明日,知伯以告韓、魏之君曰:「郤疵言君之且反也。」韓、魏之君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將拔矣。夫三家雖愚,不棄美利於前,背信盟之約,而為危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為趙計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趨而出。郤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為?」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郤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
  4. ^ 資治通鑑·巻一》: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臣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於二家而懈於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請使於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