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弗爾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11月13日) |
里弗爾(法語:Livre)是法國古代貨幣單位名稱,又譯作「鋰」、「法鎊」、「利弗爾」。當作為重量單位時則譯為「磅」或「法磅」。
起源
編輯里弗爾來自拉丁語中的「libra」,即古羅馬的重量單位「磅」(相當於現在的328.9克[a])。里弗爾作為貨幣名稱最早出現於查理曼時代。查理曼大帝在公元794年進行了貨幣和度量衡改革[1],將1查理曼磅(約408克)的白銀鑄造為240個第納里烏斯(Dinarius)銀幣。由於當時在歐洲流通的拜占廷帝國金幣「索利都斯」(Solidus)的價值大約是第納里烏斯銀幣的12倍,因此形成了1磅(里弗爾)=20索利都斯(蘇)=240第那裏烏斯(但尼爾)的貨幣體系。里弗爾此時僅為記賬單位,沒有相應的流通硬幣[b]。
西歐國家的貨幣標準大多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法國為「里弗爾—蘇—但尼爾」,在英國為「英鎊—先令—便士」,在意大利為「里拉—索爾多—德納羅」,等等。自10世紀起到拿破崙時代,歐洲各地以磅為重量標準的貨幣單位都是1:20:240進制。
拉丁 | 法國 | 英國 | 意大利 | 德國 | ||||||||||
---|---|---|---|---|---|---|---|---|---|---|---|---|---|---|
譯名 | 單數 | 複數 | 譯名 | 單數 | 複數 | 譯名 | 單數 | 複數 | 譯名 | 單數 | 複數 | 譯名 | 單數 | 複數 |
磅 | libra | librae | 里弗爾 | livre | livres | (英)鎊 | pound | pounds | 里拉 | lira | lire | 磅 | pfund | \ |
索利都斯 | solidus | solidi | 蘇/索爾 | sou/sol | sous/sols | 先令 | shilling | shillings | 索爾多 | soldo | soldi | 先令 | schilling | schillinge |
第那裏烏斯 | denarius | denarii | 但尼爾 | denier | deniers | 便士 | penny | pence | 德納羅 | denaro | denari | 芬尼 | pfennig | pfennige |
發展
編輯查理曼時期的銀幣純度為90%,而在此之前的墨洛溫王朝時期純度為5到9成。
在法國,因圖爾地區的聖馬丁修道院最先鑄造名稱為「里弗爾」的銀幣,因此該貨幣又被冠以「圖爾里弗爾」或「圖爾鋰」的名稱。1203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從安茹伯爵手中奪取圖爾後將該貨幣推行到自己的領地內。1里弗爾等於20蘇;1蘇等於12但尼爾(deniers)。
需要注意的是,同中國的紋銀一樣,里弗爾(磅)只是貨幣的計量單位,在實際流通中,並沒有與其等值的貴金屬貨幣。在古代英國,價值相當於一磅白銀的金幣叫做索維林(sovereign)。在古代法國,價值相當於一磅白銀的金幣叫做法郎(franc)。中世紀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地區通用的金幣為佛羅倫斯的弗羅林(florin)和威尼斯的杜卡特(ducat),後來在波旁王朝時期出現了金埃居(écu d'or)和金路易(Louis d'or)。
儘管「里弗爾」的名稱經久不變,但是其實際價值一直在發生變化,以平均每年0.88%的速度貶值。其原因一是由於貨幣所含貴金屬減少(最初1磅白銀鑄造20蘇,後來演變為鑄造66蘇),二是由於十字軍時代以來貨幣購買力發生變化。1726年,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制訂了新的貨幣標準:1馬克(8盎司)純金折合為740里弗爾9蘇,1馬克純銀折合51里弗爾2蘇3但尼爾。按照這一標準,1個金路易等於24里弗爾,1個金埃居等於6里弗爾。
1795年,法國正式將另一個源於13世紀的貨幣單位——法郎定為標準貨幣,停止里弗爾的使用。新舊貨幣之間按照1法郎等於1里弗爾3但尼爾的比率兌換。在海峽群島,里弗爾作為貨幣名稱一直使用到1837年才被英鎊取代。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法)羅伯特·福西耶主編;陳志強,崔艷紅,郭雲艷等譯. 劍橋插圖中世紀史 上 350-950年[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8.01.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