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ink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4月27日) |
IO-Link是將智能感測器及執行器連接到自動化系統的通訊系統,依照IEC 61131-9標準中的Single-drop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small sensors and actuators(SDCI)。此規範包括電氣的連接方式以及數位的通訊協定,智能感測器及執行器可以依此和自動化系統互動。
系統簡介
編輯IO-Link系統會包括一個IO-Link主站,一台或是多台的IO-Link設備(可能是感測器或是執行器)。IO-Link主站提供介面給上層的控制器(PLC),並且透過通訊控制連接的IO-Link設備。
IO-Link主站會可以有一個或多個IO-Link接口,基本上每個接口只能連結一個設備,不過現在也有可以串接的設備或是集線器。
IO-Link設備可以是智能感測器、動作器或是集線器。在市面上也有不用額外電源,直接用IO-Link網絡線供電的設備。在IO-Link中,「智能」的定義是指設備上有序號或是參數(例如靈敏度、切換延遲時間等)可以透過IO-Link通訊協定讀寫。PLC可以在和設備通訊時調整其參數。IO-Link以及其傳輸的參數可以進行設備的預防性維修以及維護,例如光感測器若變髒了,會透過IO-Link通知PLC,因此可以及時進行清潔,而不會像定時清潔時,有設備太早清潔,或是沒有及時清潔的情形。
感測器及執行器的參數依設備而不同,不過也有IODD(IO設備描述)格式的參數資訊。
設備商的聲明
編輯各設備IO-Link或是SDCI標準的品質是由設備商的聲明來保證的。要準備設備商的聲明,除了CE認證的測試外,還需要依照IO-Link測試規範V1.1版進行測試。測試需要有一個主站以及一個設備。 目前已有三個可以提供支援的認證中心,其任務是在廠商開發IO-Link設備時提供建議。 自從2011年7月1日起,已強制IO-Link設備都需要設備商的聲明。
連結器
編輯IO-Link纜線是無屏蔽的三芯或五芯線,不超過20公尺,有標準的四針或五針連接器。主站及設備的針腳定義是依照 [1]。主站有定義兩種接頭,class A埠及class B埠。
class A埠使用M5、M8或M12連接器,class B埠只有五針的M12連接器。依照IEC 61076-2-101,M12連結器在機構上是屬於"A"-coded[2]。主站使用母接頭,設備使用公接頭。
主站的第1腳及第3腳提供24V,最大200 mA電流的直流電,可以提供IO-Link設備額外的電源。第4腳依IEC 61131-2規範,可以是數位輸入(DI)或數位輸出(DO),也可以向後相容到依IEC60947-5-2的接近傳感器或其他感測器或是電子開關。
IO-Link的主站會送喚醒電流脈衝所所有設備,使其從串列輸入輸出(SIO)狀態到純串列數位通訊(single-drop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DCI)狀態。主站會在SDCI狀態中和IC-Link設備交換資訊。
在class A埠的連接器中,第2腳及第5腳未使用(NC)。在class B埠的連接器中,第2腳及第5腳可以規劃為未使用、數位輸入、數位輸出,或是額外的電源[3]。
IO-Link的訊號電壓是24V,若傳輸失敗了,會重送二次要傳輸的資料,若第二次仍然沒有成功,IO-Link主站會偵測到通訊失敗,並且回報給上位的控制器。
通訊協定
編輯IO-Link通訊協定包括了通訊埠、通訊模式、資料型態及傳播速度。通訊埠的實體在主站上,可以連接到終端設備,也可以橋接到現場總線及乙太網。連接到終端設備的埠,有四種通訊模式:IO-Link、DI、DQ及不激活(Deactivated)。IO-Link模式會配置通訊埠可以做雙向通訊,DI模式配置為輸入,DQ模式配置為輸出、不激活(Deactivated)模式會使通訊埠無效。資料型態有四種:過程資料(process data)、值狀態資料(value status data)、設備資料(device data)及事件資料(event data)。通訊協定可以配置在 4.8 kilobaud、38.4 kilobaud或230.4 kilobaud的速度下運作。230.4 kilobaud下的最小傳輸時間是400 ms。有工程工具可以規劃主站,運作為網絡橋接模式[4]。
無線IO-Link
編輯無線IO-Link(IO-Link Wireless)[5]是IO-Link在實體層上的擴展。無線IO-Link主站(W-Master)類似給上層系統的立主站。只有下行給IO-Link無線設備(W-Device)的虛擬埠。
傳輸週期包括二個階段。要傳送輸出資料時,W master會送多播-W 頁框(下行),其中在指定的時間區域中有給W-Device的資料。W-Master會接送並且收集W-Device上行的資料,W-Device會依給定的固定時間內,依序的傳送資訊。
為了資料傳輸的安全性,可以使用跳頻擴頻及Channel-Blacklisting。
IO-Link Safety
編輯IO-Link Safety[6]是IO-Link的擴展,在已有的主站及設備中增加安全通訊層,因此主站及設備會變成FS master及FS device。也是利用Black Channel原則的概念來通訊。此概念已由TÜV組織測試過。
IO-Link Safety也將功能安全中常見用的OSSD(輸出切換信號設備)元件擴展到非接觸式保護設備(例如安全光柵)的OSSDe。和標準的IO-Link相同,FS-Device可以運作在OSSDe的切換模式,也可以運作在機能上具有安全性的IO-Link通訊。
來源
編輯- ^ IEC 60947: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5-2: Control circuitdevices and switching elements - Proximity switches.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20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7).
- ^ IEC 61076-2-101: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oduct requirements - Part 2-101: Circular connectors -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M12 connectors with screw-locking.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20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4).
- ^ IO-Link Interface and System Specification (PDF). IO-Link Community Consortium. [20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9).
- ^ What is IO-Link?. IO-Link Cosortium Community. [12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 ^ IO-Link Wireless Exposé (PDF). IO-Link Consortium Community. [27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9-26).
- ^ IO-Link Safety System Descrip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DF). IO-Link Consortium Community. [10 Octo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10).
參考資料
編輯- Peter Wienzek, Joachim R. Uffelmann: IO-Link. Intelligente Geräte brauchen einfache Schnittstellen Oldenbourg Industrieverlag, München 2010, ISBN 978-3-8356-3115-1.
- Joachim R. Uffelmann, Peter Wienzek, Myriam Jahn: IO-Link. The DNA of Industry 4.0. Edition 1. Vulkan-Verlag GmbH, Essen 2018, ISBN 978-3-8356-7390-8.
- Beschreibung von IO-Lin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O-Link組織
外部連結
編輯- Digitale Sensorausgänge: PNP/NPN/PP oder IO-Lin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