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p機器(英語:Lisp machines)是被設計來高效運行以Lisp語言為主要軟件開發語言的通用型計算機(通常通過硬件支持)。在某種意識上,Lisp機器是第一個商業的單用戶工作站。儘管在數量上表現不如意(在1988年大概只有7000套),Lisp機器在商業上開創了許多現行的技術,包括高效的內存垃圾收集激光打印窗口化系統,計算機鼠標,高解像度的位圖,計算機圖像解析和網絡革新(像CHAOSN)。

位於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的LISP機器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家公司正建造和銷售Lisp機器:Symbolics(3600,3640,XL1200,Maclvory和其他模型),Lisp機器公司(LMI Lambda),德州儀器(Explorer和MicroExplorer)和Xerox(InterLisp-D workstations)。這些作業系統都是用Lisp Machine Lisp,InterLisp(Xerox)和稍後出現的Common Lisp寫的。

歷史

編輯

歷史背景

編輯

上世紀60和70年代的人工智能(AI)電腦程式大都要求以處理器時間和存儲器空間為測量標準來看十分巨大的計算能力(對當時來說)。這種人工智能研究所需的計算能力上的要求是Lisp符號化程式語言所導致的。在當時商業的硬件都針對匯編類和Fortran系語言做設計和優化。最初,在硬件上的大量花費意味着Lisp機器只能被許多用戶共享使用。但是隨着60和70年代的集成電路技術逐漸縮小了計算機的大小和花費,並且AI程序所需內存開始超過最常用的研究用計算機DEC PDP-10的地址空間。研究者想出一條新思路:一台專門設計的計算機以開發和運行大型的人工智能程序,按照Lisp語言的語義量身定製。為了保持作業系統相對簡潔,這些機器不會被共享,只為個人服務。

初期發展

編輯

在1973年,理查德·格林布萊特和托馬斯·奈特(都來自MIT AI實驗室的程式設計師),開始了一項後來變成了「MIT Lisp機器項目」的工程,而剛開始他們只打算使用24位標籤式架構的方式造一台跟硬件緊密聯繫的可運行特定的基礎的Lisp操作的計算機,而非通過軟件運行他們。這台機器也可進行增量垃圾回收。更準確的說,因Lisp變量是運行時確定類型而非在編譯時,在同一傳統的硬件上,由於有測試和分支指令,兩個變量間的加法運算可能花費五倍時間。

麻省理工學院Lisp機技術的商業化

編輯

在1979年,羅素·諾夫茨克確信Lisp語言的力量和硬件加速這一因素將會給Lisp機器帶來一個光明的商業前景,這將使Greenblatt成為一項建議:他們將使這項技術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