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病毒/Selected article/16

H
H

森林腦炎亦稱蜱傳腦炎(TBE),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英語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感染導致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感染性疾病。該病首先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米哈伊爾·楚馬科夫等人發現以春夏季發病為主,故該病曾被稱為俄羅斯春夏腦炎。該病臨床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腦膜腦炎,在10%至20%的患者中觀察到了長期或永久的神經精神病學後遺症。在歐洲大多數國家中,TBE病例數量一直在增加。TBE對歐洲人的健康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歐洲所有流行地區的TBE病例報告數均增加了近400%。目前已知森林腦炎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宿主,包括反芻動物鳥類齧齒動物、食肉動物、和人等,蜱是病毒傳播的重要媒介,該病也可以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在歐洲,反芻動物和狗是人類主要的直接感染源。在中國,該病散發分佈於東北林區和西北林區,蜱是人類主要的直接感染源。

該病中位潛伏期為蜱叮咬後8天(範圍為4–28天),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隱性感染,少數患者為顯性感染。72–87%顯性感染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雙相型,首發表現為輕度發燒、全身乏力、頭痛、噁心、嘔吐和肌痛等非特異性症狀。顯性感染的首發表現通常在1周內自行消退,並在第2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等繼發表現。該病可導致長期的神經系統症狀,包括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該病總體死亡率為1%至2%,但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的顯性感染患者中,該病病死率可高達30%,死亡通常發生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後的5至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