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南淮還是那個南淮/慢潛樂隊 (1)

慢潛(Slowdive)是一支1989年組成於英國伯克郡雷丁的搖滾樂隊。樂隊成員包括 Rachel Goswell 瑞秋·哥斯威爾(主唱/結他),Simon Scott 西蒙·斯科特(鼓), Neil Halstead 尼爾·霍爾斯特德(主唱/結他),Nick Chaplin 尼克·卓別林(貝斯), Christian Savill 克里斯蒂安·薩維爾(結他)。其他曾經參加樂隊的幾位鼓手包括Adrian Sell,Neil Carter 和 Ian McCutcheon。尼爾為樂隊創作了大部分的歌曲。

瑞秋和尼爾在雷丁上學時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朋友。1994年,Scott 離開樂隊。專輯 Pygmalion 發行以後不久,Savill 和 Chaplin 也離開了樂隊,其餘成員則重組為一支新樂隊 Mojave 3。2014年,慢潛重組。[1]

他們的音樂風格被分類為夢幻流行[2][3][4] 、盯鞋搖滾[5][6] 、獨立搖滾[7] 以及氛圍音樂[8]

歷史

編輯

樂隊成立與早期EP:1989-1991年

編輯

1989年10月,瑞秋和尼爾在雷丁成立了慢潛樂隊。 這兩個熱衷於唱歌和彈結他的年輕人從6歲起就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一個周日青年社團里,他們在一個叫做 the Pumpkin Fairies 的獨立流行樂隊裏開始創作音樂,樂隊還包括低音結他手 Mike Cottle 和鼓手 Adrian Sell 。 這支樂隊解散後,瑞秋和尼爾成立了慢潛,成員還包括鼓手 Adrian Sell 和Sell的朋友——低音結他手 Nick Chaplin 。樂隊的第三個結他手是 Christian Savill,他曾是 Eternal 樂隊的成員,也是唯一一個應徵了慢潛樂隊的招募廣告的人。樂隊發出的廣告本要求找一個女結他手,但Christian非常希望加入,他表示如有必要他可以穿着裙子上陣。[9] 樂隊名字"Slowdive" 的靈感來自於兩件事:一是 Chaplin 所作的一個夢[10] ;二是因為瑞秋最喜歡的樂隊之一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有一首單曲叫做 slowdive 。[11]

很快,樂隊就錄製了一個小樣,並在幾個月後與樂隊 Five Thirty 一起演出。EMI的製作人Steve Walters在看了它們的演出後找到了 Savill 並表示想要他們的小樣。 不久之後,Slowdive簽約了 Creation Records。 那時樂隊的平均年齡只有19歲。[12] Sell 感覺事情進展太快,為了上大學,他只待了大約六個月後就離開了樂隊。[13]

1990年11月,樂隊發行了一張同名EP,並獲得了樂評界的好評。 這張EP實際上是他們原來的小樣;樂隊對他們的錄音室版本並不滿意,他們更喜歡他們原來的錄音。[14] 在一篇評論中,新音樂快遞 的Simon Williams認為" Slowdive 消除了那些限制創造力的障礙…… 當他們真正放鬆時,Slowdive 可以使 Cocteau Twins(極地雙子星)聽起來就像 Mudhoney "。Melody Maker授予這張EP"本周單曲"獎,樂隊接下來的兩張EP同樣獲得了這個獎項。

來自另一支雷丁樂隊的鼓手Neil Carter及時加入了樂隊,參與了第二張EP Morningrise 的錄製,[15][16] 但是他在1991年2月發行前就離開了。[17] Simon Scott在他的前一個另類搖滾樂隊 the Charlottes 解散之後接替了鼓手的位置。[18]隨後樂隊在1991年6月發佈了第三張 EP Holding Our Breath, 這張EP在英國專輯排行榜排名52位, 其中的單曲" Catch the Breeze "則登頂了英國獨立樂排行榜榜首。[19]

Just for a Day:1991-1992年

編輯
 
現場演出中的尼爾和瑞秋,1992年在萊斯特。

在1991年中期,Slowdive已經被英國媒體認為是典型的盯鞋搖滾樂隊,也是樂壇新潮流「the scene that celebrates itself」的一份子。 盯鞋(shoegazer)風格的樂隊往往類似 我的血腥情人節(My Bloody Valentine's),採用大量的結他失真和空靈的人聲,[20] 「the scene」代表了這些志同道合的樂隊及其社會行為;盯鞋樂隊常常在一起演出。 1991年夏天,Slowdive與其他盯鞋樂隊一起巡迴演出。然而隨着英倫搖滾垃圾搖滾的風潮開始盛行,英國音樂媒體開始更多地貶低盯鞋運動 。

在尼爾說服 Creation Records 的負責人 Alan McGee 樂隊有足夠的歌曲來製作一張完整的專輯之後不久,Slowdive開始了首張專輯的製作工作。實際上樂隊當時並沒有足夠的創作數量,於是他們急忙開始在錄音棚里寫歌。在此過程中發生了聲音和大麻的實驗。尼爾從音樂的抽象本質中汲取了抒情的靈感。他回憶道,「我們在錄音棚工作了六個星期,開始時一首歌曲都沒有,最後我們有了一張專輯」。

他們的首張專輯 Just for a Day 發佈於1991年9月,並被列入英國獨立排行榜的前10名。 NME對這張專輯給予了好評 但大多數媒體不喜歡這張專輯,此時媒體對盯鞋潮流的反對已經開始了。 如作家 Peter Buckley 所說,這張專輯「沉悶而缺乏想法」。 Melody Maker的作家 Paul Lester 同樣不喜歡這張專輯,稱其為「真他媽的令人失望」。[21]  1991年11月 My Bloody Valentine's 發行專輯 Loveless 後,樂評界重新評價了盯鞋運動,這種惡評變得更加糟糕。

1991年秋季,樂隊在英國進行巡迴演出。隨後,樂隊首次訪問美國並與另類搖滾樂隊模糊(Blur) 一起巡迴演出。隨後則是1992年2月的歐洲巡迴演出。[22] 

Souvlaki:1992-1994年

編輯

當他們在1992年年初演出中宣傳精選集 Blue Day [23] 重新發行他們早期的EP時,樂隊開始為後續專輯創作歌曲,但是Slowdive在媒體上收到的負面報道影響了他們的歌曲創作。 「[它]確實影響了我們,因為我們當時都是青少年」,Scott 在2009年的採訪中說,「[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人們對我們的聲音感到如此憤怒,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告訴NME或者隨便什麼人他們希望我們去死!"[24] 他們反覆錄製了大約40首歌曲,因為樂隊對他們的創作和可能收到的回應都非常自我意識。當 McGee 聽了新的錄音後,他立即退回了它們,表示「都是狗屎」。 在2009年的一次採訪中,尼爾生動地回憶起這一事件:「我記得要在巴斯的一個錄音棚開始錄製。Spiritualized 在那裏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模型車跑道。我記得我們在那裏玩得很放縱!諷刺的是,我們放棄了所錄製的所有內容......我們不得不重新開始在牛津郡錄製。我們不應該天天只知道玩賽車「。[25]

樂隊回到英國後,他們寫了一封信給著名氛圍音樂製作人 Brian Eno 布賴恩·伊諾 ,希望他製作樂隊的第二張專輯。 伊諾作出答覆,告訴他們他喜歡他們的音樂,但他想要合作而不是製作。 尼爾後來稱這次錄音是「他生命中最神奇的經歷之一」。 尼爾記得,「當他走進工作室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時鐘從牆上取下來,放在混音台旁」。 「然後他說'好吧,你來彈結他,我來錄音。我不在乎你要彈什麼,你想彈什麼都可以。'」這次合作的兩首單曲都收錄在隨後的專輯中:與伊諾共同創作的「Sing」,以及伊諾演奏鍵盤的「Here She Comes」。

Creation Records 希望 Slowdive 能夠製作一張暢銷專輯。[26] 尼爾表示同意:「我們想製作一張'流行'唱片,但製作需要一定時間」。 有一次,尼爾在1992年夏天突然離開,在威爾斯一間小屋尋求隱居。 Savill,Chaplin和Scott被留在Weston-super-Mare的錄音棚里,在等待尼爾的回歸時,錄製了一些「笑話歌」。對於他們的不幸,McGee獲得了他們並且變得沮喪,此時尼爾帶着新寫的音樂回來,包括「Dagger」和「40 Days」。 在美國喜劇二人組合Jerky Boys演出的關於錄製惡作劇電話的短劇之後,樂隊將他們的第二張專輯命名為 Souvlaki 。

Souvlaki was released in May 1993 alongside the Outside Your Room EP, a few months after Suede released their popular debut and the Britpop movement began.[27] Critical reaction, as with their previous album, was generally negative. NME writer John Mulvey gave an ambivalent review. Despite noting their dated and "unfulfilling" sound, he did call it an "exemplary product". Dave Simpson, writing for Melody Maker, declared, "[This] record is a soulless void [...] I would rather drown choking in a bath full of porridge than ever listen to it again". To make matters worse, Slowdive booked a tour with fellow shoegazers Catherine Wheel for a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only to find SBK had pushed the album's US release date back eight months. The band recorded an EP, titled 5 EP, and started a modest tour through Europe with dream pop band Cranes. Scott was unhappy with the gap between releases and quit the band in 1994.[28]

重組:2014至今

編輯
 
2014年 Slowdive在 Primavera 音樂節的現場演出
 
2017年Slowdive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的福克斯劇院

注意到

編輯
  1. ^ slowdive
  2. ^ Murray, Robin. MFlow - Dream Pop. Clash. 16 April 2010 [14 April 2015]. 
  3. ^ A Different Tune: Greg Araki in his All Splendor. CMJ. November 1999, 88 (75): 72. 
  4. ^ Mojave 3. Spin. January 2001, 124 (17): 28. 
  5. ^ McGovern, Kyle. Slowdive End 20-Year Silence With Promise of Tour, Possible New Album. Spin. 29 January 2014 [14 April 2015]. 
  6. ^ 31 January 2015. Five Reasons Slowdive’s Souvlaki Trumps Loveless. Paste: Schonfeld, Zach. [14 April 2015]. 
  7. ^ Kellman, Andy. Slowdive biography. Allmusic. [2009-08-22]. 
  8. ^ Slowdive. The New Yorker. 2003, 79. 
  9. ^ Watson (2005a), p. 2
  10. ^ Strutt. Slowdive interview. Pennyblackmusic.co.uk. 24 February 2014 [1 July 2015]. 
  11. ^ Eisenhardt, Asa. WTSH interviews with Neil Halstead and Simon Scoot of Slowdive. When the sun hits. 1 August 2014 [1 July 2015]. 
  12. ^ Buckley, Peter. The Rough Guide To Rock 3rd. Rough Guides. November 2003: 956. ISBN 1-84353-105-4. 
  13. ^ NME staff. Slowdive biography. NME. [2009-08-22]. 
  14. ^ Watson (2005a), p. 4
  15. ^ http://www.tenementtv.com/news/slowdive-celebrate-25th-anniversary-with-live-version-of-avalyn/
  16. ^ Slowdive | Biography & History | AllMusic
  17. ^ Kellman, Andy. Morningrise review. Allmusic. [2009-08-22].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18. ^ Kellman, Andy. The Charlottes biography. Allmusic. [2009-08-22].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19. ^ Kellman, Andy. Holding Our Breath review. Allmusic. [2009-08-22].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20. ^ Allmusic staff. Shoegaze. Allmusic. [2009-08-22].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21. ^ Watson (2005a), p. 6
  22. ^ Watson (2005b), p.2
  23. ^ Celebrating 20 years of Ride’s Going Blank Again – Creation Records
  24. ^ Gourlay, Dom. Shoegaze Week: DiS talks to Simon Scott about his time in Slowdive. Drowned in Sound. 2009-04-23 [2009-08-23].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25. ^ Gourlay, Dom. Shoegaze Week: DiS meets Neil Halstead. Drowned in Sound. 2009-04-22 [2009-08-23].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26. ^ Tudor, Alexander. Shoegaze Week: Slowdive: "ecstasy without the clubbing". Drowned in Sound. 2009-04-23 [2009-08-23].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27. ^ Watson (2005b), p. 6
  28. ^ Watson (2005c), p. 2

[[Category:1995年解散的音乐团体]] [[Category:1989年成立的音樂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