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2019年2月《路標》摘要及導讀

2019年4月
翻譯

第四卷

2019年2月《路標》摘要及導讀


本頁面是英文維基百科《路標》月刊2019年2月28日刊出的內容摘要。英文原文見此

新聞

英文維基或將展示橫幅抗議歐盟版權法

去年七月英文維基百科為表達對歐盟新版權法的抗議,針對德國IP顯示的橫幅

飽經爭議的歐盟《數碼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將在3月到4月投票,且大多數歐盟國家支持。維基媒體基金會及其他組織機構多次表態反對這一法案的一些條款,認為這些條款如果付諸實施,將會嚴重阻礙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博客和《路標》也曾刊文反對。日前,英文維基百科互助客棧中正有討論,是否要就這一版權法在維基百科頁面上展示橫幅抗議。維基媒體項目曾多次展示橫幅,以表達社群對某個社會問題的意見;一些語言的維基百科甚至關站表示反對。

《求聞》將撰文為各位詳細介紹歐盟這個引發爭議的法案始末。

基金會正在設計「部分封禁」功能

正在設計的「部分封禁」功能頁面

基金會正在設計如圖所示的「部分封禁」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管理員禁止用戶在全站做出任何編輯,也可以讓用戶禁止在某個頁面做出編輯。其核心類似「編輯禁制」功能。

維基百科上有一些IP段上有針對某幾個或某一類條目的破壞者,但也有無辜的一般IP用戶。「部分封禁」功能落實後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替代目前使用過濾器來實現的「編輯禁制」。

仲裁報告

英文維基仲裁委員會創建OTRS郵件列表協助處理有償編輯

英文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開設 paid-en-wp@wikipedia.org 這個郵箱專門處理付費編輯。這個郵箱使用OTRS。

點擊量

盤點英文維基點擊量最高的條目

本節英文全文:Traffic report

跟中文維基比較類似,英文點擊量最高的條目大多也以熱映的影視劇節目、明星,體育以及政治人物為主。

技術報告

本節英文全文:Technology report

「工具實驗室」(Tool labs)出現大規模故障

工具實驗室出現了故障

【英文維基百科《路標》月刊2月28日報道】題:工具實驗室的問題 (作者:Evad37)

二月中旬的一系列事件導致一部分「工具打造台」(Toolforge)和「雲虛擬專用伺服器」(Cloud VPS)服務出現不可使用。「工具打造台」和「雲虛擬專用伺服器」[前稱「工具實驗室」(Tool Labs)和「維基媒體實驗室」(Wikimedia Labs)]能讓維基媒體社群的開發者在其中運行Cydebot這樣的機械人(Cydebot是英文維基百科運行的一個機械人——譯者注),Huggle這樣的半自動編輯工具,以及諸如InternetArchiveBot的管理面板之類的網頁服務。

在2月13日和14日,一個叫PAWS的服務因為數據庫連接問題而下線。若干數據庫表崩潰——大多數的崩潰都可以修復,但其中有兩個無法恢復。

「雲虛擬專用伺服器」的架構也經歷了「謎一般的硬件錯誤」,三塊單獨的固態硬盤牽扯其中。把固態硬盤關了再打開起初好像修復了這個問題,但沒過多久又再次出現。在故障期間,https://tools.wmflabs.org/ 下線,並提示「500內部伺服器錯誤」。硬盤故障也導致了一些數據損壞。

硬件問題在2月16日修復,有關服務被形容為「目前總體穩定」;然而數據庫連接問題仍然持續,受依賴的有關工具和服務仍受影響。雲服務團隊估計至少還需要十天才能完全恢復過來。

截至2月18日,工具數據庫服務被遷移到一個新伺服器上,進而解決了連接問題。

英文維基上任三名新界面管理員

英文維基百科本月上任了三名新界面管理員。《路標》作者DannyS712非常期待三名新界面管理員將來的表現。他說,三名界面管理員都很期望貢獻在各類小工具上。

報道介紹了三名新界面管理員各自目前專注的小工具,以及其他編者目前編寫的小工具。

報道還提到,用於編輯參考文獻的小工具ProveIt日前正在申請基金會撥款來協助改進。撥款申請提到希望能讓改進後的ProveIt同時兼容可視化編輯器和文字編輯器。

有討論建議給小工具代碼設立一種「半名字空間」

目前有討論建議給小工具代碼設立一種「半名字空間」。這類空間會存儲小工具經常共用的「腳本模塊」。「腳本模塊」是一小段代碼,可以被不同的腳本作者反覆使用、引用在自己的腳本代碼里。

近期研究

本節英文全文及研究論文連結:Recent research

維基百科是網絡電視觀眾的「第二塊屏幕」

一直以來,似乎無論什麼語言,維基百科點擊量最高的條目總是跟近期時興的電視節目有關。《求聞》今年1月的時候也有專門分析過2018年中文維基百科點擊量前100的條目。最近,來自日本的調研團隊分析了維基百科點擊量跟電視節目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了日本網絡電視AbemaTV的觀看情況與電視正在播放的節目在維基百科上對應條目的點擊量之間的關係,發現觀眾普遍出現了「第二塊屏幕」的現象,即在看電視的同時看維基百科。《路標》評價道,這與一般人憑直覺所想的「要麼看電視、要麼看維基」正好相反,也一定程度上地解釋了為什麼電視節目條目總是在維基百科條目的點擊量中佔據前列。

學生們更喜歡英語維基百科,即使英語不是他們的主要語言

作為中文維基人,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中文維基百科內容不全、不中立,一些關鍵內容的條目缺乏信息。即使我會翻牆,我還是更喜歡去英文維基找資料。——研究發現,這一現象在其他語言維基百科中廣泛存在。

研究摘要中寫道,77個大一的視聽傳播學學生(主要講加泰羅尼亞語或西班牙語)在一節叫「數字文化」的大一課程時,編寫維基百科是他們作業的一部分。在他們編寫維基百科之前和之後,這些學生被要求填寫兩個調查問卷。問卷涉及到他們在使用維基百科時在語言上的傾向以及最終選擇的語言。學生在詢問中表示,他們更傾向於使用英文維基百科,即使他們讀英文並不如讀自己母語一樣流利。研究認為,同時使用多種語言維基百科的用戶經常會毫不察覺地從一種語言切換到另一種,進而駁斥了一些人認為「小語種維基只寫跟他們自己有關的那些事」的觀點。

維基數據計算文化多樣性

這份研究調研了維基百科上有關本語言所涉及的文化內容(比如中文維基上有關陸港台的內容、日語維基上有關日語的內容等)。這些內容中的很大一部分只在該語言維基有內容覆蓋,在其他語言則根本沒有。研究人員結合了這一現象與維基數據,發現了一些有關維基媒體計劃文化多樣性方面的有趣結論。

維基百科與翻譯者

《路標》介紹了五個與維基百科上內容翻譯相關的研究。第一個研究針對職業翻譯對維基百科有何期望。研究發現,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的人會使用維基百科,期望從中找到語言、詞義、術語、詞典編撰和其他文化信息。第二個研究針對維基百科上從事翻譯的用戶。其研究了英文維基百科上「東京」條目的建設。第三個研究針對在維基百科上跨國編纂條目的合作問題、寫作方法等。第四個研究則針對了俄羅斯政治家鮑里斯·涅姆佐夫被暗殺後,維基百科上「知識的翻譯與生產」。

第五個研究針對了中文和俄語維基百科向英文翻譯的內容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其摘要寫到,「大多數維基百科的內容都是原創而非從外語維基翻譯過來的這一觀點是普遍接受的。(中略)這篇論文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給這種新型協作翻譯的方式找到其主要焦點,並針對地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其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使用百科全書列表式的結構,以及頁面構造的不同特性」。

維基媒體研究白皮書

【英文維基百科《路標》月刊2月28日報道】維基媒體基金會研究團隊宣佈了三本有關接下來五年的研究計劃和優先事項的白皮書。這三本白皮書分別對應了「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s)、「知識氣節」(knowledge integrity)和「基礎」(foundations)的戰略主題。

達里奧·塔拉博雷利和埃里克·扎赫特離開維基媒體基金會

【英文維基百科《路標》月刊2月28日報道】兩名長期在維基媒體基金會工作,在維基媒體計劃的統計和研究上著名的員工本月離開維基媒體基金會。2003年就在後來被稱為維基統計的項目上做志願者,自2008年開始就在給基金會做數據分析師,從基金會領工錢的埃里克·扎赫特宣佈了他退休的消息。達里奧·塔拉博雷利是基金會研究的領頭者(同時也是這份研究報告以及相關聯的@wikiresearch推特賬號的共同創辦人)宣佈他將離開工作八年的地方,在另一家組織繼續做開放科學工作。

更多活動

元維基有關頁面上有未來的活動、截止日期,以及過去每月維基媒體研究展示活動的視頻和幻燈片。

其他研究摘要

  • 維基百科的文化鴻溝:符合資格的內容在超過40個不同語言的版本中失去平衡
  • 在數字參與中基於個人身份的動機:社區和文化認同對參與維基百科的影響
  • 在各語言維基百科中,文化認同的影響
  • 針對維基數據的案例分析:合作進行建設跨語言本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