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歷史

2014年由尤瓦爾·哈拉里撰寫的科普讀物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英語: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希伯來語קיצור תולדות האנושות‎)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所著,於2011年出版。[1]

人類大歷史
原名קיצור תולדות האנושות
作者尤瓦爾·哈拉瑞
系列人類三部曲
語言希伯來文,後翻譯為45種語言
主題歷史人類演化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2011年
出版地點以色列
續作人類大命運
規範控制
OCLC8865651778

作者講述了人類從石器時代至21世紀的演化與發展史,並將人類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該書深受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影響。[2]

自2011年希伯來文版出版以來,該書已被翻譯為45種語言(2017年6月)。2014年,其中文版出版。2015年,該書獲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3] 2016年,獲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4]

該書出版後獲得的評價好壞參半。部分人類學家對該書的許多觀點抱有懷疑和否定的態度,而公眾對本書的評價基本上是正面的。

概述 編輯

本書主要從自然科學特別是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歷史。哈拉瑞認為生物學限定了人類活動的極限,而文化則塑造了在極限以內所發生的事情。歷史學科則是對文化變遷的記錄。

哈拉瑞在本書中,將從石器時代至今天智人演化歷史分為了四個階段:[5]

  1. 認知革命 (約公元前70,000年,智人演化產生了想像力)
  2. 農業革命 (約公元前10,000年,農業開始發展)
  3. 人類的融合統一 (人類政治組織逐漸融合統一為一個「全球帝國」)
  4. 科學革命 (約公元1500年至今,出現了現代科學)

認知革命 編輯

「智人之所以得以統治地球,是因為智人是唯一可以『大規模地』且『靈活地』合作的物種」,是哈拉瑞在《認知革命》中的最主要觀點。哈拉瑞認為,史前智人的活動,是包括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屬物種以及大量其他的大型動物滅絕的重要原因。而智人之所以可以在大規模範圍內進行靈活的合作的原因,是因為在「認知革命」之後,智人擁有了創造及相信虛構事物和故事的能力,這些虛構事物和故事包括了國家民族企業人權等。哈拉瑞在書中聲稱,人類所有大規模合作的系統,包括宗教政治體制貿易法律制度等,都由於智人獨特的對「虛構事物和故事」的認知能力而產生。[6] 同時,哈拉瑞將金錢視為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並將政治和經濟系統視為或多或少與宗教類似的系統。 哈拉瑞認為,只有智人可以談論他們從未見過,摸不到或聞不到的所有種類的實體,虛構事物和故事不僅使我們能夠想像事物,而且使我們能夠集體想像。

農業革命 編輯

哈拉瑞在本章節中的主要觀點是:「儘管農業革命促進了智人人口數和小麥、牛等共同進化物種的數量的增長,但農業革命令智人及其馴化、豢養動物的生活方式及飲食變得更為單調無趣,使得絕大多數智人及豢養動物的生活品質,與智人狩獵採集社會時代相比,反而出現了惡化」。在本章及全書中,哈拉瑞也用了較大篇幅介紹了智人對待其他動物之冷酷。

人類的融合統一 編輯

這一章節的主題則是,智人在歷史進程中,在政治與經濟上逐漸走向融合與統一。哈拉瑞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逐漸融合統一的主要動力,包括了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帝國主義對領土的擴張要求,以及普世主義思想的發展。

科學革命 編輯

哈拉瑞認為起源於歐洲的科學革命,基於當時的精英們一種創新的觀點:願意承認人類的無知,並希望通過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的科學研究,補救他們的無知、獲得新的能力。這種觀點同科學革命之前「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為神所知」的想法完全不同。承認人類的無知,成為了早期歐洲帝國主義發展和當前人類文化融合的重要驅動力。哈拉瑞在這一章節也論述了歷史上對幸福研究的匱乏,並認為現代人不見得比過去的人更加幸福。[7]

在全書最後部分,哈拉瑞展望了人類的未來。他認為,基因工程、對長生不老的科學研究、人工智能假定型生物化學等的現代科技將有可能很快終結智人的歷史。在哈拉瑞看來,人類已經變成了「神」:人類獲得了創造物種的能力。

評價 編輯

正面評價 編輯

2011年,該書以希伯來語首次出版。2014年,該書的中文版出版。截至2017年6月,本書已有45種語言版本[8]。該書被列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於2015年獲得了中國國家圖書館2014年度文津圖書獎[9][10]。2018年,英國衛報將本書列為「10年內十大『brainy book』」之一[11]。英國皇家生物學家協會在其2015年的圖書獎中入圍了這本書[12]

負面評價 編輯

  • 加拿大人類學家Christopher Robert Hallpike英語Christopher Robert Hallpike認為本書沒有任何「對知識的重大貢獻」。 Hallpike認為「...他列舉的事實大體上都是正確的,但並不是新的觀點;而當他自己提出新觀點和新假設時,往往會出錯,一些錯誤還十分嚴重」,他認為本書只能算是一本資訊娛樂出版物,為讀者提供了「跨越歷史全程的瘋狂的知識之旅,夾雜着令人震驚的推測,並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對人類命運的預測結束。」 Hallpike認為,語言顯然是人類文化的基礎。但是哈拉里認為,不僅語言而且他所謂的「虛構故事」對於人類的崛起都至關重要。 文化是虛構的說法只是用一種反常方式來說明顯而易見的事實,文化是一組共享觀念,而觀念本身就不能成為物質性對象。語言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意義,是因為它使人類可以通過共同的思想連接在一起,成為角色和機構。 哈拉里混淆了物質的與真實,非物質與虛構。虛構的反面不是物質而是真實,虛構和真實能夠都只存在於非物質的思想世界中。 [13]
  • 美國進化人類學家Avi Tuschman在華盛頓郵報中認為,作者「自由思考的科學思維同他被政治正確束縛的模糊的世界觀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本書存在許多問題」,但同時認為本書「對於嚴肅思考、自我反思的智人們而言,是一本重要的讀物」[14]
  • 英國分析哲學家Galen Strawson在英國衛報評價本書「許多內容都非常有趣、寫得也不錯。然而繼續閱讀下去之後,你會發現本書吸引人的內容逐漸被粗心大意、過度誇張、聳人聽聞的內容所淹沒」[15]
  • 芝加哥大學研究生John Sexton在《新亞特蘭蒂斯》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該書「根本上沒有科學的嚴謹性,不配獲得當下該書受到的普遍讚譽及關注」[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rari, Yuval Noah; Vintage (2014).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ISBN 9780099590088.
  2. ^ Kennedy, Paul. Sapiens. Ideas: with Paul Kennedy (CBC Radio 1). 2015-01-12 [2017-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3. ^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揭晓. 新京報. 2015-04-23 [2017-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5). 
  4. ^ 「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得獎名單. PanSci 泛科學.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5. ^ Ben Shephard.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review – thrilling story, dark mess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uardian, 21 September 2014.
  6. ^ Book overview at Yuval Noah Harari's website. [201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5). 
  7. ^ Harari, Yuval Noah. Were we happier in the stone 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uardian, September 5, 2014.
  8. ^ Barnea, Nahum. Lifnei she-Sorfim et ha-Machashefoth (Before they burn the witches) (Ha-Musaf la-Shabat, weekend supplement). Yedioth Ahronoth. 2017-06-16. 
  9. ^ China Book A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央電視台, April 23, 2015.
  10. ^ What makes us hum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ina Daily, May 18, 2016, p. 20.
  11. ^ Best ‘brainy’ books of this decade. The Guardian. July 29, 2018 [2019-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31). 
  12. ^ 存档副本. [2019-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3. ^ Hallpike, C. R. A Response to Yuval Harari's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English Review, December 2017.
  14. ^ Tuschman, Avi. How humans became human. The Washington Post. 16 June 2016 [16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5. ^ Strawson, Galen.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 review. The Guardian. 11 September 2014 [15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 
  16. ^ A Reductionist History of Humankind. The New Atlantis. [2018-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