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縣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嘉興府附郭縣嘉興縣縣學文廟,原位於府城東門內,嘉興縣署東側(今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中山東路北側、秀州路西側),原建築已不存,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嘉興縣誌》縣學圖。

嘉興縣文廟始建於宋初,原在縣西北二百步,後附設於州學,南宋咸淳五年(1269)知縣張抃利用西城舊驛舍單獨興建縣學,嘉靖十四年(1535)知縣黃獻可遷至縣署東興聖寺故址,即今址,後世陸續重修[1]

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版《嘉興縣誌》記載及附圖,清末嘉興縣文廟佈局為左學右廟(與嘉興府文廟相似),廟南大街上東西各建有牌坊一座,東題金聲玉振(舊為流虹),西題江漢秋陽(舊為毓聖),西路孔廟依次為萬仞宮牆、櫺星門三間、大成門、大成殿三間(前有東西廡各九間)和崇聖祠,東路儒學依次為屏牆、頭門、儀門、泮池泮橋、明倫堂五間和教諭署(前堂後樓,均為五間),儀門前東有奎星閣,西有流虹亭,亭後為忠義孝悌祠,明倫堂東北為尊經閣,西北為訓導署。名宦祠、鄉賢祠在府學內附祀[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清·趙惟嵛修,石中玉、吳受福纂,《光緒嘉興縣誌·卷五·學校》:嘉興縣學在縣治東,明嘉靖十四年遷建(大清一統志)。案祥符圖經,有文宣王廟在天星湖上,唐開元中建,乾符中廢。五代晉天福中縣升為州,崇廟祀,未立學制(柳志)。宋初廟在縣西北二百步,後附於州學,而縣學址更為郡社壝。咸淳五年縣令張抃以西城舊驛舍為縣學(至元志)。……(嘉靖)十四年知縣黃獻可以縣東興聖寺改為今學。
  2. ^ 《光緒嘉興縣誌·卷五·學校》:正殿三間,為先師廟,左右廡廟各九間,即其重門為廟門,外門外靈星門,廟之後為啟聖祠。廟之東為明倫堂五間,堂後為敬一亭,堂左為器籍庫,左折而北為綠槐衢,又北為訓導宅二所各五間,堂右為文卷房、魁星亭(扁曰鳳皇林)、土地祠(即宰牲所),右折而北為碧桐巷,又北為教諭宅一所,計八間。堂之前為月台,為甬道,為泮池,池上有橋,左右為考德、問業二齋各三間,號舍各八間,中為儀門,門外左為尊經閣上下各五間,右為流虹亭(詳後),外為大門,榜曰儒學,前有屏牆,街東西坊二(東曰金聲玉振,舊為流虹,西曰江漢秋陽,舊為毓聖),規制咸備。十五年知縣黃獻可作正役亭。……廟制今為大成殿,前露台,東西為兩廡,前戟門,東為昌黎祠、孝子祠,前櫺星門,門前屏牆,護以石欄。……名宦祠在府學,嘉興縣附祀。鄉賢祠在府學,嘉興縣附祀。忠義孝弟祠在泮池之西南隅流虹亭後,國朝雍正元年建於明倫堂之西北隅,乾隆五十四年公捐遷建於此。尊經閣明嘉靖中遷學建於儀門左(湯志),國朝乾隆十九年知縣湯元文重建於明倫堂之東北隅(伊志)。教諭署今在明倫堂後(舊敬一亭址),講堂五間,左右廂各一,堂後樓五間,庖湢之屋俱全。訓導署今在明倫堂右禮門內(舊忠義孝弟祠址),講堂三間,廂三間,堂後樓三間,余屋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