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側溝
外側溝(英:Lateral sulcus),亦稱為外側裂或側腦溝,是腦的最為顯著的一個解剖構造。外側溝的分隔大腦三個主要「葉」。外側溝的下方是顳葉,上方是額葉和頂葉。其中,額葉位於頂葉的前部。兩者被中央溝分隔。
外側溝 | |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fissura lateralis cerebri, sulcus lateralis cerebri |
NeuroNames | 49 |
NeuroLex ID | birnlex_1487 |
TA98 | A14.1.06.006、A14.1.09.104 |
TA2 | 5436、5877 |
FMA | FMA:77801 |
格雷氏 | p.819 |
《神經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解剖與發育
編輯大腦的兩側各有一個外側溝,大體為對稱。但是多數人類的左側的外側溝較長。外側溝有一些分支。最為顯著的兩個分支包括
- 上升支(Ascending ramus),亦稱為豎直支(Vertical ramus)
- 水平支(Horizontal ramus)
外側溝的上升支和水平支位於額葉的額下回。
別名
編輯外側溝時常被稱為「Sylvian溝」。這是因為Leiden大學的醫學教授Franciscus Sylvius最早對其命名。
參考文獻
編輯- ^ Jee G. Chi, Elizabeth C. Dooling, Floyd H. Gilles. Gyr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rain. Annals of Neurology. January 1977, 1 (1): 86–93 [2009-07-12]. doi:10.1002/ana.4100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