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塔 (北京)

座標39°53′42″N 116°20′45″E / 39.8951089°N 116.3459298°E / 39.8951089; 116.3459298

天寧寺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天寧寺內,是一座八角磚木結構的密檐式佛塔。該塔始建於隋代,而現存保留的是遼代的磚石結構佛塔,在明清年間均有維修。雖然歷史文獻記天寧寺塔為隋代建造,林徽因梁思成首先以科學方法斷定天寧寺是遼代建造的。1991年至1992年時曾整體修繕,修繕中發現了遼代建塔時的記事碑,從而確定了確切的建塔時間及塔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北京市西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3-150
登錄1988年1月13日

歷史 編輯

天寧寺和其佛塔,歷史文獻記為隋代建造,現代據梁思成考證,認為天寧寺確有過隋代佛塔,為木造桔構而防火性不佳,後因火災焚毀而在遼代時重建磚石結構的佛塔,天寧寺後歷經多次火災,佛塔附近的佛殿經閣大多焚毀,天寧寺塔則安然無恙[1]

按歷史文獻,天寧寺塔為隋代時期隋文帝所建舍利塔[2][1]。1935年時,梁思成林徽因發表了《平郊建築雜錄(下)·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其中曾以天寧寺塔為例,主張建築年代的鑑別方法應該「用科學考據態度辯證其確切年代」,斷定「天寧寺塔絕對絕對不是隋宏業寺的原塔」[3],並給出了該塔建於遼代末年的結論[4]。1991-1992年天寧寺塔大修時,於塔剎(寶頂)拆砌作業時,從剎座內取出遼代建塔碑,從而肯定塔的名稱和準確建塔年代,驗證了梁思成考證結果[5]

天寧寺寺廟為北魏孝文帝元宏所建,其所在寺廟最早被稱為「光林寺」[註 1]唐朝遼朝時期被稱為「天王寺」。元代末年,天王寺除塔之外的主要建築全部毀於戰火。明宣德十年(1435年)寺廟重建並改名為「天寧寺」,該塔遂定名為天寧寺塔。此後在正德十年(1515年)、嘉靖三年(1524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時,該塔均曾被重修[7]:28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寧寺塔曾於文革期間被砸毀多尊浮雕佛像,而塔剎也曾與唐山大地震期間被震掉[8]。1992年4月清理塔頂時發現一塊漢白玉石碑,後經考證發現該碑為遼代的建塔碑,該塔的建造年代被確定為遼天慶九年(1119年)[註 2]。修復完成後,該碑被放回原位[9]:636

結構 編輯

 
天寧寺塔的基座。下為須彌座,中為須彌座上加的一道束腰,上為平座,最上為三層仰蓮座
 
須彌座束腰處的壺門內雕刻的獅獸頭
 
塔身北面拱門內上方的準提菩薩

天寧寺塔為實心密檐式八角磚塔,高57.8米,共計13層。塔建在一座方形平台之上。該塔由下至上可分為塔座、塔身、塔剎三個部分。其中塔座的最下層為兩層須彌座,每層均建有束腰,並雕刻有壺門。上層須彌座上方為平座,上有磚雕的斗拱和欄杆。平座以上為蓮台,該蓮台由3層仰蓮組成。塔身位於蓮台之上,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個方向分別有磚雕的假門,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則有磚雕直櫺窗,直櫺窗和假門的兩側有力士造像,頂部有半圓形的菩薩等造型的浮雕,其他壁面部分還有裝飾性浮雕。塔身轉角處的磚柱上有升降龍的浮雕。部分浮雕殘損嚴重。塔身上有欄額和普柏枋;塔身上半部分為13層塔檐,檐下均有仿木結構的磚雕雙抄斗拱,其中最下層的塔檐下有一朵補間鋪作,轉角處出45°斜拱。自第二層往上均無斜拱,但均有兩朵補間鋪作,各層塔檐自下而上逐層收分。各層塔檐椽、飛椽、角梁全部木製,檐瓦和脊獸為琉璃制。塔頂為兩層八角仰蓮座,上托磚刻寶珠作為塔剎。[7]:289-290[11]:7

保護 編輯

1957年,天寧寺塔被列為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2]:4。1988年,天寧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3-44[14]。由於北京盛行西北風,導致塔的西北方向的佛像比東南向的佛像磨損要更加嚴重[8]。1991年至1992年時,北京市文物局主持重修了天寧寺塔[7]:289-290。2009年8月,天寧寺塔塔尖上的避雷針更換完成[15]。2011年,該塔的正南方向的假門外被信眾安放了一尊釋迦摩尼佛像[16]。2014年3月,天寧寺內僧人在沒有任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在天寧寺北側、天寧寺塔保護範圍之內建設了3層和4層的違章建築。北京市和西城區的文物保護部門先後於7月和8月對該處違章建築下達執法文書,但施工方並不配合。當年8月初,北京市文物局現場執法才叫停了這處違章建築的建設。最終該處違章建築被拆除,而西城區文物、住建部門則分別對天寧寺塔管理方北京市佛教協會,以及違章建築的施工單位進行行政處罰[17]

評價 編輯

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天寧寺塔的設計造型富有音樂韻律,是中國古代建築設計的傑作[1][18]。梁思成認為此塔型顯然是漢族工匠為滿足契丹族統治階級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的新類型,是兩個民族的智慧結晶,而豐富了中國建築類型[19]

註釋 編輯

  1. ^ 關於光林寺是否是後來的天寧寺,在考古學界一直存有爭議[6]
  2. ^ 該碑銘文標題為「大遼燕京天王寺建舍利塔記」,正面陰文刻寫「皇叔判留諸路兵馬都之帥府事秦晉國王天慶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奉聖旨起建天寧寺磚塔一座舉高二百三尺共一十個月了畢」等字樣[9]:636。在該碑出土之前,關於該塔的確切建造年代一直沒有定論[10]:98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王銘珍. 梁思成先生的故事. 建築知識. 2003-1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關於天寧寺,歷史文獻上都說是隋代建造的,連乾隆皇帝金口玉言也說天寧寺是隋代建築的。據梁思成先生考證,原來天寧寺確實是有過隋代佛塔的,不過那座隋代佛塔是木質結構的佛塔,防火性能不佳。後來,因為發生火災,木質佛塔被大火焚毀。遼代在此基礎上重建磚石結構的佛塔,防火性能相應加強了,雖經受了以後的多次火劫,拂塔仍安然無羔,而佛塔附近的佛殿經閣卻大多被火燒毀了。《長安客話》云:「寺當元末,兵火盪盡」。這就是元代末年,天寧寺毀於戰火的紀錄。...  梁思成先生鍾情天寧寺,他說天寧寺塔富有音樂韻律,為古代建築設計的傑作。 
  2. ^ 李乾朗. 北京天宁寺塔. 紫禁城. 2010-11: 8–9. 
  3. ^ 林徽因. 平郊建筑杂录. 学生万有文库:你是人间四月天. 天地出版社; Esphere Media(美國艾思傳媒). 10 May 2015: 171. ISBN 978-7-5455-0920-5. 
  4. ^ 陳莘. 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 Past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iao Dynasty: from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to Present. [2015-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孫進己; 馮永謙; 蘇天鈞; 《中國考古集成》編委會. 中国考古集成. 北京出版社 (中文(中國大陸)). 唯 1935 年梁思成、林微音著《平郊建築雜錄(續) ,天寧寺塔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對 此塔的年代作過考證,在當時沒有獲得直接 ... 一、塔史與寺史 1991 - 1992 年大修天寧寺塔,在拆砌塔剎(寶頂)時,由剎座內拆出一塊遼代建塔碑,從而肯定了建塔的準確年代和塔的名稱。 ... 
  6. ^ 中國網. 天寧寺:遼代地標沒于現代市景. 2011-08-11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7. ^ 7.0 7.1 7.2 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主編;宋惕冰(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文物卷·文物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3-01: 784. ISBN 7-200-05631-6. 
  8. ^ 8.0 8.1 西北风使塔身北侧破损严重 (PDF). 新京報電子版. 2011-08-1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10) (中文(中國大陸)). 
  9. ^ 9.0 9.1 林福臨,王廷柱,邢叢羅主編;北京市宣武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市宣武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11-01: 967. ISBN 7-200-05937-4. 
  10. ^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11-01: 615. ISBN 978-7-200-06614-2. 
  11. ^ 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主編;馬林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科学卷·科学技术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05-01: 967. ISBN 7-200-05865-3. 
  12. ^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 CSBN 7068·26. 
  13. ^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 北京志·市政卷·房地产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11-01: 489. ISBN 7-200-04168-8. 
  14.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3-05-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15. ^ 天宁寺塔换避雷针 8月底前结束工程. 千龍網. 2009-08-2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0) (中文(中國大陸)). 
  16. ^ 閻正. 从天宁寺塔释迦牟尼佛像说起. 收藏界. 2011-9: 25,106–109. 
  17. ^ 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塔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案情况通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4-10-1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9) (中文(中國大陸)). 
  18.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北京市委員會.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 北京出版社. 2006. ISBN 978-7-200-06536-7 (中文(中國大陸)). 天寧寺古塔王世仁天寧寺塔位於明清北京城廣安門外,遼金故城延慶坊內,是北京城區 現存最古的地上建築。它是全國 ... 1991 — 1992 年大修天寧寺塔,在拆砌塔剎(寶頂) 時,由剎座內拆出一塊遼代建塔碑,從而肯定了建塔的準確年代和塔的名稱。碑文主文... 
  19. ^ 梁思成.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線裝書局. 2006. ISBN 978-7-80106-384-7 (中文(中國大陸)). 和這塔同一類型的是北京城外天寧寺塔。它是公元1083年(遼)建造的。從層次安排的「韻律」看來,它與嵩岳寺塔幾乎完全相同,但因平面是八角形的,而且塔身砌出柱枋,檐下用磚做成斗栱,塔座做成雙層須彌座,所以它的造型的總效果就與嵩岳寺塔迥然異趣了。這類型的塔至11世紀才出現,它無疑地是受到南方仿木結構塔的影響的新創造。這種特殊形式的密檐塔,較早的都在河北省中部以北,以至東北各省。當時的契丹族的統治者因為自己缺少建築匠師,所以「擇良工於燕薊」(漢族工匠)進行建造。這種塔型顯然是漢族的工匠在那種情況之下,為了滿足契丹族統治階級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的新類型。它是兩個民族的智慧的結晶。這類型的塔豐富了中國建築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