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標39°56′11″N 116°23′58″E / 39.936475°N 116.399335°E / 39.936475; 116.399335

婉容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帽兒胡同35、37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婚前的住所。[1][2]

舊宅園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東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3-64
登錄1984年5月24日

歷史 編輯

該宅園為婉容的曾祖父長順所建。長順官至駐防將軍,從一品,但其宅第僅為一所較大的普通宅院。婉容婚前和父親榮源、母親恆馨及兄、弟等人在此共同居住。婉容被冊封為皇后之後,婉容的父親榮源即授內務府大臣,並獲封三等承恩公,此宅遂升格為承恩公府。但當時的皇室已財力匱乏,僅能略加改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府門改為三間住房,西側原來倒座房處開兩個小門,一為37號,一為35號,院中可相通之處已經被封堵,形成兩個院落。帽兒胡同37號現為某單位宿舍,帽兒胡同35號為辦公用房。兩宅院共同作為「舊宅園」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2]

帽兒胡同37號的產權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1世紀初委託北京首華建設經營有限公司管理。由於商務部長期拒不出資維修,帽兒胡同37號的古建築十分殘破。北京首華建設經營有限公司始終用「以租養房」的模式進行管理。[3]

建築 編輯

婉容故居由東、西兩路組成。西路是居住區,由四進院落組成;東路是一小型私家園林,由三進院落組成。兩路原來共用東側清朝宣統年間改建成的三間大門。婉容獲冊封為皇后之後,此處便成為皇后潛邸,按照清朝規制將府門以及前院擴大。[1]

  • 府門:宣統年間改建之後的府門,面闊三間,筒瓦過壟脊,中間開門,左右兩次間是坎牆格扇窗。門前設有一對上馬石。
  • 影壁:府門內設有一字形大影壁,原來左右各設有四扇屏門,進入西屏門即進入西路院。
  • 西路院(37號院):西路院的建築都是硬山合瓦頂,清水脊,為北京官宦民居的通常做法。
    • 第一進院:進入西屏門之後,便為第一進院,院內南側有南倒座房七間。
    • 第二進院:第一進院北側為一殿一卷垂花門,帶抄手遊廊,向北圍合而成第二進院。抄手遊廊東側有屏門通往花園,遊廊西側有屏門通向後院夾道。第二進院北側為帶有東西耳房的三間穿堂房。
    • 第三進院:穿堂房以北為第三進院,即正房院。院內有正房五間,前後出廊,左右各帶有一間耳房。東西配房各三間,都帶有前廊。正房的室內裝修十分精美,房頂井口天花,明間有一槽棲鳳牡丹落地花罩,西次間有一槽七扇橢圓形玻璃鏡屏,西稍間北壁鑲有整面水銀玻璃鏡,東次間、東稍間有碧紗櫥,是普通民居罕見的。
    • 第四進院:經過第三進院正房東耳房外的過道,可進入第四進院。第四進院有後罩房七間,帶前廊,屋面已經翻建。
  • 東路院(35號院):
    • 第一進院:進入府門之後,過第一進院子西北側的月亮門,便是東路院。
    • 第二進院:月亮門內是第二進院,為園林式。月亮門不在西路院的中軸線上,所以形成了曲折的路線,須繞假山,穿山洞,才能見到山石樹木掩映中的三間正房。正房面闊三間,雙卷勾連搭,前出廊,合瓦硬山清水脊,室內設碧紗櫥、玻璃鏡等等內檐裝修。正房兩側各有一條遊廊,自兩翼前伸,半包圍前庭院,遊廊各間內側的牆上帶有什錦窗,外側帶有倒掛楣子以及坐凳欄杆。遊廊一直向北延伸至後院與後罩房連接。
    • 第三進院:據老人講,第三進院內原來也有假山和水池,東側還有家祠。如今第三進院僅剩下正北的三間後罩房以及兩側的平台廊子。[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东华流韵. www.bjdclib.com. [2020-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2). 
  2. ^ 2.0 2.1 朱鳳榮、高建軍,婉容故居,北京檔案2004年11期
  3. ^ 婉容故居私藏山寨博物馆. 人民網. 2014-05-20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