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公園 (北京)

慶豐公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慶豐閘前街34號(公園東門的門牌號),是朝陽區區屬公園。

簡介

編輯

慶豐公園位於通惠河西部南岸,北京CBD南側,西至靈通觀橋,東至慶豐橋,北至京通快速路,南至鐵路線。全長2300米,寬度約70米至250米,總面積約26.7公頃。[1]

2009年9月28日,慶豐公園正式開園,對公眾免費開放。慶豐公園因慶豐閘而得名。慶豐閘遺址位於公園東園以北,通惠河岸邊。北京東三環南北橫跨該公園,將公園分為東園和西園,其中西園以綠化景觀帶為主,分成桃柳映岸、都市蜃樓等;東園有慶豐古閘、京畿秦淮、疊水花溪、銀楓幽谷等8個景點。整個公園裏的水系景觀用水全部來自通惠河。[2][3]

通惠河素有「北方秦淮」之稱。朝陽區綠化部門在慶豐公園的綠化中,以種植桃樹、柳樹為主,再現了元朝通惠河「桃柳映岸」的風貌。公園內其他樹種有200餘種。拆遷舊房建設公園的過程中,當地的原有樹木被全部保留。公園內的喬木主要是雪松銀杏白蠟,灌木主要是連翹碧桃玉蘭,並分別建成海棠谷、桃花谷、丁香谷。濱水景觀區沿通惠河而建,濱水景觀區的廣場及小品以船和帆為符號,象徵通惠河「北方秦淮」的歷史,並建有兩處長約1公里的「親水平台」帶。公園四周共設8個大門,並在通惠河上建有兩座木板橋。[2][3]

西園的景點有:

  • 樂家花園:位於西園西部。原為元代都水監張經歷的花園,時名「雙清亭」。據清朝《宸垣識略》記載,「雙清亭在通惠河上,元都水監張經歷園也,今廢。」後亦稱張家花園,此後多次易主。中華民國時期另有同仁堂樂家在此地建園,稱樂家花園。1981年此地的地名定為「雙花園」(即張家花園和樂家花園)。現僅存樂家花園,成為慶豐公園西園內的景點。樂家花園為兩進院落,正房坐東朝西,前廊後廈,從山牆門窗形式以及磚瓦砌法看,樂家花園屬於典型的民國式樣。舊時,樂家花園飼養了百隻鴿子,鴿群翱翔是附近的一大景觀。2012年,「樂家花園」被定為北京市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
  • 文化長廊:位於西園中部。為木製長廊,全長60米。木質窗格雕刻着各種花卉圖案。
  • 惠舟帆影:位於西園中東部。與東園的大通帆涌景點相對稱,採用白色金屬構架組成,寓意對影。借通惠河水面倒影,河北岸高樓以及西園內的花海為襯托。
  • 印象之舟:位於西園東部。一艘石舟揚着石帆,仿佛航行在河中。一條條石刻小魚,一隻只石刻小烏龜好像在水中游來游去。幾個金屬塑造的男孩女孩在水中玩耍摸魚。
  • 都市蜃樓
  • 桃柳映岸:1.7公里長的河邊景觀帶,以「柳色綠如煙」的桃柳映岸春意為主,種植垂柳立柳山桃、碧桃、連翹等植物。[4]

東園的景點有:

  • 京畿秦淮:位於東園西端。是一座紀念雕塑,高6米,寬1.5米。雕塑四面以壁畫形式再現了古代二閘「因水轉漕,船艫相接,漕舟千渡,帆檣林立,遊客如織」的景象。
  • 疊水花溪:位於東園西端,京畿秦淮南側。由三塊湖面(海棠谷、桃花谷、丁香谷)組成,是公園生態文化區的主體。湖邊疊石,湖底鋪鵝卵石,湖內有魚,遍種各種水生植物。
  • 二閘詩廊:位於東園西南部,疊水花溪南側。[4]
  • 兒童遊樂場:位於東園中南部,二閘詩廊東側。2013年建成。
  • 文槐憶故:位於東園西部北端。為一株相傳到21世紀初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槐。傳說1748年前後,曹雪芹曾多次來往於通州和香山之間,也許途經慶豐閘時他曾在這槐樹下候船閒坐或與朋友飲茶賦詩。故公園將這古槐命名為「文槐」。
  • 古絲棉木:位於東園中北部,文槐憶故東側,大通帆涌東北側,銀楓幽谷北側。為一株古絲棉木(白杜、明開夜合),樹齡到21世紀初已有約100年,是北京地區少見的珍稀樹種。
  • 大通帆涌:位於東園中西部,銀楓幽谷西北側,文槐憶故東南側。大型主題雕塑區,用硬質白色金屬框架組成三組白帆主體,輔以水流景觀和浮雕石群,展現古代漕運情景。花崗岩雕刻的背景牆呈現了古代漕運的真實故事。層層台階如水波,托起漕船張帆航行。
  • 銀楓幽谷:位於東園中南部。秋季彩葉觀賞區,種植銀杏、白蠟、元寶楓紫葉李等植物。[4]
  • 新城綺望:位於東園中東部。
  • 槐蔭庭:位於東園東端。中央為一株古槐,為二級保護樹,樹齡到21世紀初已有200多年,
  • 惠水春意:即通惠河,遊人可在「親水平台」欣賞通惠河的美景。
  • 慶豐古閘:位於通惠河北岸,即1995年建成的「慶豐閘遺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京畿秦淮”庆丰公园. 新華網. 201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2. ^ 2.0 2.1 通惠河庆丰公园28日开园. 新浪. 2009-09-21. 
  3. ^ 3.0 3.1 庆丰公园今开园 游客免费玩. 新浪. 2009-09-28. 
  4. ^ 4.0 4.1 4.2 融汇古今风采的滨水空间 记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景观建设工程. 中國花卉報.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