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待賓(?—721年),唐朝靈州夏州地區的昭武九姓突厥人)首領,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在蘭池州發動叛亂,史稱「康待賓之亂」,歷時三月,就遭到唐朝的鎮壓,叛亂被平定,康待賓被俘送京城長安處死。或曰逃歸鐡鍵山。幾個月後其族人康願子又起。同年突厥敦欲股領兵大下。

事件經過 編輯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滅亡東突厥後,將十餘萬突厥降戶遷到河南(河套南)一帶,其中包括附屬的中亞昭武九姓胡人。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唐朝在靈州夏州之間設置了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六州,總稱「六胡州」(在今內蒙古鄂托克旗南一帶)[1],並以唐人為刺史[2],實行編戶齊民,進行直接統治。

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四月,六胡州各族胡人(有突厥人、昭武九姓胡、高麗、吐谷渾及鐵勒人等)苦於唐朝繁重的賦稅和徭役[3],胡人顯首、康待賓、安慕容、何黑奴、石神奴、康鐵頭等人佔據了蘭池都督府所屬之長泉縣(後改名歸仁縣),發動叛亂,攻陷六胡州(時為六縣),反抗唐朝的統治[4]。康待賓起兵後,按突厥官制,自稱葉護,唐朝派遣黃門侍郎韋抗持節慰撫。韋抗不敢前往,故意墜馬受傷,半途而返[5]。康待賓等佔據六胡州後,勢力大振,「有眾七萬」,並與居於夏州一帶的党項聯合,進攻夏州。

唐朝中央任命兵部尚書王晙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率隴右節度大使郭知運等隴右諸軍兵馬進行征討。此外,還以太僕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禦討捕大使,天興軍節度大使、檢校并州長史、燕國公張說率河東鐵勒九姓兵馬聯合討伐。

五月唐玄宗下詔說:「朕今發隴右諸軍馬騎掩其南,征河東九姓馬騎掩其北,三城(河北三受降城)士卒截其後,六郡驍雄擊其前,四面齊驅,萬全直進。」;又說:「其蕃漢軍將以下,戰士以上,若生擒及斬獲康待賓等一人,白身受五品先是五品以上授三品。如臨陣先鋒能破北胡部落,所獲資財、口馬牛,並便入立功人等,一切不須官收,仍別加官賞。共叛人內有能自殺獲送者,應酬官賞,亂常之罪,一切並原。」[6]

五月底至六月初,康待賓聯合夏州的党項,進攻夏州的銀城(今陝西神木南)、連谷(今陝西神木北),圖謀佔據倉糧。張說率河東兵馬從合河關(今山西興縣黃河處)渡黃河掩擊,擊敗叛軍,追至連谷西北駱駝堰。此時,叛胡與党項的關係破裂,聯盟瓦解,進而內訌,相互廝殺。叛胡連夜向西遁入鐵建山,餘黨潰散。張說於是乘機招降党項,否決副使史獻建議的盡誅党項之計,恢復其原來的定居處和畜牧業,又奏請在銀城與連谷之間設立麟州,以安置党項餘部[7]。至此康待賓欲向北過黃河聯合突厥的計劃破滅[8]

七月,王晙率朔方軍最終擊潰了康待賓軍,殺一萬五千騎[9],生擒康待賓。雙方會戰地點及詳情史籍闕載。不過,據《新唐書》卷一四八《康日知傳》記:日知「祖植,當開元時,縛康待賓,平六胡州」,知擒康待賓者為康植。王晙將康待賓押送至京師長安,唐玄宗召集四夷酋長,腰斬康待賓於西市[10]

康待賓死後仍有六胡州胡人聚於山谷、沙藪之間,繼續堅持抵抗。唐朝於七月下詔說:其眾「勾引諸蕃同叛逃在山谷、沙藪間,疑懼不出者,並原其罪。宜令夏州都督陽欽明,依前處分安慰;仍以左監門將軍安慶為副,依理宣慰,量加招輯,各令復業,務使安存訖奏聞。若不順從,猶持向背,須別處分,亦具奏來。」[11]

但唐朝的招撫因主將之間的矛盾而收效甚微。原來唐朝先派朔方軍大總管王晙,接着又命隴右節度使郭知運進擊。王晙上言:「朔方軍兵自有餘力,其郭知運請還本軍。」未報,而郭知運軍至。兩人為爭功,而不相協。王晙招降的部眾,而郭知運卻縱兵擊之,於是降者以為王晙有意設計陷害,復相率叛走,互相聚結。時在開元九年七、八月間。唐朝原因王晙之功封其為清源縣公,仍兼御史大夫,至是貶其為梓州刺史。[8]

慶州方渠(今甘肅環縣)降胡康願子接過康待賓反唐的旗幟,繼續抵抗唐軍,並自立為可汗,謀劃掠奪唐軍監牧的戰馬,向西渡過黃河出塞,與突厥會合。開元十年(722年),唐朝以燕國公張說為朔方軍節度大使,率兵圍剿康願子。九月,張說進兵擊潰了康願子,並生擒,又追擊其家屬及餘部於木盤山,俘獲男女三千餘人。康願子及其家屬被執送京師長安,旋被斬首。至此,「康待賓之亂」終於為唐朝所鎮壓。

為了根除六胡州及整個河曲六州原突厥降戶再次起兵反抗,唐朝將殘餘胡人五萬餘口強迫遷徙到許州汝州唐州鄧州仙州豫州等中原河南、江淮各州,河套南部與朔方千里之地空置。直到十五年後,才又由江淮放回胡戶,於此置宥州及延恩、懷德、歸仁三縣。

康待賓叛亂爆發於唐朝的開元盛世時期,且發生在鄰近京畿的六胡州;唐朝調動了朔方、隴右、北方三受降城及河東九姓的兵力,四面合圍,進行圍剿。甚至當時居於安樂州的吐谷渾首領慕容曦光及內廷党項拓拔思泰等也領所部兵馬,參軍鎮壓叛軍的戰爭。因此,可以想像,康待賓的叛亂的確成了唐朝當時國內的重大事件,影響至為深遠。

註釋 編輯

  1. ^ 周偉洲《唐代六胡州與「康待賓之亂」》:「據此大致確定六忽州(即廢宥州)的位置,即在夏州與靈州之間,鹽州之北,距安北都護府較遠,今內蒙鄂托克旗南一帶。」
  2. ^ 《新唐書·地理志一》卷三七:「調露元年(679年),於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為刺史,謂之六胡州。長安四年(704年)並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707年)置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
  3. ^ 《舊唐書·王晙傳》:「蘭池州胡苦於賦役,誘降虜餘燼攻夏州反叛。」
  4. ^ 《舊唐書·王晙傳》:「夏四月庚寅,蘭池州叛胡顯首、偽稱葉護康待賓、安慕容、偽多覽設大將軍何黑奴、偽將軍石神奴、康鐵頭等,據長泉縣,攻陷六胡州。兵部尚書王晙發隴右諸軍及河東九姓掩討之。」
  5. ^ 《舊唐書·韋安石傳》:「河曲叛胡康待賓擁徒作亂,詔抗持節慰撫。抗素無武略,不為寇所憚。在路遲留不敢進,因墜馬稱疾,竟不至賊所而還。」
  6. ^ 冊府元龜
  7. ^ 《舊唐書·張說傳》:「九年四月,胡賊康待賓率眾反,據長泉縣,自稱葉護,攻陷蘭池等六州。詔王晙率兵討之,仍令說相知經略。時叛胡與党項連結,攻銀城、連谷,以據倉糧,說統馬步萬人出合河關掩擊,大破之。追至駱駝堰,胡及党項自相殺。阻夜,胡乃西遁入鐵建山,餘黨潰散。說招集党項,復其居業。副使史獻請因此誅党項,絕其翻動之計,說曰:「先王之道,推亡固存,如盡誅之,是逆天道也。」因奏置麟州,以安置党項餘燼。」
  8. ^ 8.0 8.1 周偉洲《唐代六胡州與「康待賓之亂」》。
  9. ^ 《資治通鑑》卷212
  10. ^ 冊府元龜》卷一百二十八 帝王部·明賞第二:「七月己酉,擒康待賓至京師腰斬之。己丑,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清源縣開國男王晙進封清源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兼與一子官,賜物五百匹。天興軍節度大使、右羽林軍將軍、檢校并州長史、攝御史大夫、燕國公張說與一子官,賜物一百匹。天興軍蕃漢討擊使、特進史獻與一子官,賜物二百五十匹,賞平胡之會也。」
  11. ^ 《冊府元龜》卷986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