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悌凡尼號郵船自沉事件

康悌凡尼號郵船自沉事件發生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後的上海黃浦江,為江上的意大利籍船員不欲船隻為日軍徵用,自行鑿沉的事件。

事件經過 編輯

自沉黃浦江 編輯

康悌凡尼號是一艘2萬噸級的意大利籍巨型郵船,定期航行於歐亞之間,1940年為躲避公海上的英軍潛艇的襲擊,長期停泊在愛多亞路外灘的黃浦江中。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打算徵用該船作為運輸艦使用,被意大利船長拒絕;於是日本方面轉而和意大利政府聯繫,意大利船長得知消息後,命令船員自行鑿沉該船。

打撈修復又被擊沉 編輯

由於該船體型過於龐大,高度甚至超過黃浦江的深度,而且設有雙層隔板防沉裝置,因此並未沉入江底,而是傾斜橫倒在江面上,阻塞了黃浦江的交通。為了恢復黃浦江的暢通,當時曾經特製一批特粗的鐵鏈,一頭系在外灘1號的亞細亞大樓上,一頭系在康悌凡尼號上,終於將其扶正。只是橫在外灘馬路上的鐵鏈又造成陸上交通嚴重阻塞。日軍修復該船後,準備投入使用,但剛駛出黃浦江不久,就被公海中的盟軍潛艇擊中,葬身海底。

後續船員情況 編輯

郵船自沉後船員登陸自尋出路。以船上餐廳和廚房人員為主體的登陸人員被比利時商人克萊門的侄女招募到上海法租界內的克萊門公寓,開設了一家名為森內飯店(Sunny Restaurant)的意大利菜餐廳。[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船員陸續離開中國。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