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喜格》日本平安時代延喜7年(907年) 11月完成,次年12月開始施行的律令格式,是三代格式之一。

概述

編輯

《延喜格》是奉醍醐天皇之命編撰,選取了貞觀十一年(869年)至延喜七年間最重要的聖旨和太政官符,按各省分類排列[1] 。本來共十卷,後來又臨時增加兩卷,共十二卷。雖然沒有關於編撰者的記錄,但在臨時增加兩卷中,提到了參與編撰的左大臣藤原時平,以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藤原定國日語藤原定国等人的名字,據信他們便是《延喜格》的編撰者。

《延喜格》編撰時,沒有記錄在《弘仁格日語弘仁格》和《貞觀格日語貞観格》中已經出現過或當時已經廢止的法條,不過對前二者內容不足或不清楚的部分進行了修改。雖然現今《延喜格》的原文並不存在,但《延喜格》內容在《類聚三代格日語類聚三代格》和《政事要略日語政事要略》保存許多,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可以得知的。

目錄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日本史用語研究會. 必携日本史用語 四訂版. 実教出版. ISBN 978440731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