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

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淮安社區的烏龍江邊,衙署舊址是舊懷安縣縣署衙門所在地,接官道則是懷安縣與外界聯繫的水陸通道,二者均是懷安縣較為重要的歷史遺蹟。2015年1月,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入選第六批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

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
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文物保護單位標誌
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倉山區建新鎮淮安社區
坐標26°05′52.66″N 119°13′18.59″E / 26.0979611°N 119.2218306°E / 26.0979611; 119.2218306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2015年1月24日

衙署舊址

編輯

懷安縣衙署舊址位於石zit3山南麓的江邊。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閩縣九鄉建立懷安縣,始設衙署於芋原江北,咸平二年(999年)遷至縣治石岊山南麓。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遷至懷安縣西部,不久後遷回原址。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衙署移到福州府治之北,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被撤消、併入侯官縣後,衙署改為懷安遞運所。[2]

衙署舊址現存建築為清朝時期所改建,坐北朝南,佔地1092平方米,石木結構,前後三進均為穿斗式木構架建築,第一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懸山頂,一進地面及一、二進間的庭院地面鋪築以條石;第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單檐懸山頂,二、三進間的庭院地面鋪以塊石;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硬山頂。四周的圍牆已毀,僅留有周長150米、高0.9米、厚0.75米牆基。[2][3]

接官道

編輯
 
自淮安三相公廟眺望烏龍江,接官道碼頭坐落於此

位於衙署舊址附近的接官道舊址是懷安縣現存的唯一一個古碼頭舊址,呈突堤式結構,坐東朝西,佔地面積380.81平方米,長57.03米,寬7.76米,南北高差2.16米,西側的三塊石頭伸入江中形成碼頭,石板道為條石鋪成,寬5米,橫向鑿有一百多條鑿槽用以防滑、栓繩和泊船,朱熹曾通過此接官道進入懷安縣。元朝軍隊接管福州後,遭受戰火洗禮的懷安縣逐漸與外界切斷聯繫,碼頭日漸冷清,懷安縣撤消後,碼頭已徹底荒廢,成為當地居民洗滌衣食的場所。[3][4]

文物保護

編輯

2010年代,福州市有關部門經過對淮安社區境內的懷安窯址、三相公廟、五帝廟和臨水宮等相關遺蹟的發掘與修繕,計劃將懷安縣的各類遺蹟串聯起來,建設為遺址公園[5]。2015年1月2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將懷安衙署舊址及接官道列入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為舊址及道周圍20米。[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榕政综〔2015〕17号).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15-01-24 [202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2. ^ 2.0 2.1 福州市郊区文物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 88–89. ISBN 978-7-211-05411-4. 
  3. ^ 3.0 3.1 福州市文物局 (編). 福州市文物志. 福州市: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 209. ISBN 9-787-211-08504-0. 
  4. ^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委會. 海丝史迹点——仓山区怀安窑址及码头_名城保护.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20-09-10 [2024-08-04]. 
  5. ^ 楊瑩. 福建怀安古窑为海上丝路遗址点 鼎盛期持续200年. 中國新聞網. 福州日報. 2014-05-14 [2024-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