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瑟弗德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拉瑟弗德隕石坑(Rutherfurd)是位於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年輕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距今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十九世紀美國天文學家,首位對月球進行望遠鏡拍攝的劉易斯·莫里斯·拉瑟弗德(Lewis Morris Rutherfurd,1816年-1892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拉瑟弗德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61.15°S
經度12.25°W
直徑49.98公里
深度3.12公里
余經日出時13°
命名來源劉易斯·M·拉瑟弗德

描述

編輯
 
拉瑟弗德隕石坑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拉丁字母顯示了克拉維斯環形山的衛星坑。

該隕坑坐落在極其巨大的克拉維斯環形山東南內壁上,東北偏北毗鄰波特環形山、東南偏南靠近齊薩杜斯隕石坑格林伯格環形山位於它的南面、西南偏南則橫亙着布蘭卡納斯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61°09′S 12°15′W / 61.15°S 12.25°W / -61.15; -12.25,直徑49.98公里[3],深度3.12公里[4]。拉瑟弗德隕石坑是組成克拉維斯環形山坑底一串尺寸遞減、呈弧形分佈的鏈坑中最大的一座撞擊坑,但該鏈坑中的各撞擊坑顯示其地質形成期並不一致,因此,該鏈坑可能是自然隨機而成。

拉瑟弗德隕石坑外觀大致呈橢圓形,南北方向稍長,幾乎未受到侵蝕。西、北二側坑壁因坐落在克拉維斯環形山內壁上而顯得更高,北側外壁克拉維斯環形山坑底延伸出一系列輻射狀的山脊。拉瑟弗德隕石坑內側壁則寬度不勻,北側陡峭而南側更平緩,沿內壁分佈有一些階地狀結構。坑底表面崎嶇而形狀不規則,散佈有大量的小山丘,中心偏東北坐落了一座中央峰。中央峰的位置及地表上長條形噴出物的分佈形狀,顯示該隕坑形成於來自東南方的一次低角度撞擊。

拉瑟弗德隕石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由於該隕坑的地質齡較短,大部分地表凹凸不平且佈滿碎岩石,因而,其雷達反射亮度值達到70厘米。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拉瑟弗德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LAC-126 區域圖
拉瑟弗德 緯度 經度 直徑
A 62.2° S 11.9° W 10 公里
B 62.6° S 11.4° W 6 公里
C 62.5° S 10.7° W 14 公里
D 63.2° S 8.8° W 8 公里
E 62.8° S 8.3° W 9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Rutherfurd on LAC-126 map. (PDF).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4.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5. ^ List of craters with bright rays system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ssociation(ALPO)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