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德國人
电视节目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3月22日) |
最偉大的德國人(德語:Unsere Besten,直譯:我們當中最好的人)是2003年11月在德國電視二台(ZDF)播出的電視系列節目,衍伸自英國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1]。在節目播出的幾年後德國亦出現十幾個類似的排名,大多以「德國人最喜歡的話題」為題,例如書籍、地點、歌曲、演員、喜劇演員、體育人士(足球員另列)、發明和電視節目(奧運會節目另列)。
最偉大的德國人
編輯節目的最初目的是找出「誰是最偉大的德國人?」(Wer sind die größten Deutschen?),並用排名列出。德國公眾可以通過明信片、短訊或互聯網,從涵蓋超過300多位歷史及當代德國人的名單中投票選出最偉大的德國人,並能附上額外建議。
將名單預先設定好的原因有兩個:
- 排除德國歷史上某些時期的爭議性人物,如阿道夫·希特拉和埃里希·昂納克。
- 由於德國歷史十分複雜及其邊界的變動,節目需要事先定義哪些人是「德國人」,這可能會排除諸如莫扎特和羅密·施奈德(生於今奧地利)或艾伯特·史懷哲(生於今法國)等人。
然而,節目將以德語為母語的尼古拉·哥白尼斯列入科學家名單在波蘭引起非議。哥白尼在波蘭被尊為民族英雄,波蘭參議院於2003年6月12日宣佈他為 「卓越波蘭人」[2]。同樣,節目把莫扎特和佛洛伊德加入候選名單也在奧地利受到批評。另外該節目也因其對電話投票收取昂貴費用而爆發爭議[3]。
在最終前十名的決選中,主辦方舉行了額外投票,每個候選人都由一位「宣傳大使」(大多數是記者)來解說他們所支持人物的成就與重要性。
最終名單
編輯排名 | 姓名 | 著名成就 | 提名宣傳大使 | |
---|---|---|---|---|
1 | 康拉德·阿登納 | 西德總理(1949年至1963年任職),因使戰後的西德重新成為民主國家和政治經濟大國而受到欽佩。 | 吉多·克諾普,記者兼作家 | |
2 | 馬田·路德 | 宗教改革領袖、新教之父。 | 馬戈·開斯曼,神學家 | |
3 | 卡爾·馬克思 | 作家、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 | 格雷戈爾·吉西,政治家 | |
4 | 索菲和漢斯·朔爾 | 活動家,二戰期間反納粹抵抗團體白玫瑰的成員。 | 愛莉絲·史瓦澤,記者 | |
5 | 維利·勃蘭特 | 西德總理(1969年至1974年任職),實施 「東方政策」,因其和平主義政策和對德國戰爭罪行進行正式公開道歉而受到欽佩。197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弗雷德里希·諾沃提尼,記者 | |
6 |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作曲家,其作品如B小調彌撒曲、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至今仍膾炙人口。 | 戈茨·阿爾茲曼,電視節目主持人兼歌手 | |
7 | 約翰·胡爾夫岡·馮·歌德 | 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浮士德》的作者;被廣泛推崇為有史以來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德語作家。 | 彼得·左丹,演員、導演兼政治家 | |
8 | 約翰尼斯·古騰堡 | 歐洲活字印刷術發明者。 | 沃爾夫·馮·羅耶夫斯基,記者 | |
9 | 奧托·馮·俾斯麥 | 政治家,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首任帝國首相,人稱「鐵血宰相」。 | 赫爾穆特·馬克沃特,記者 | |
10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理論物理學家,發表廣義相對論和光電效應,因其推動和平主義而受到歡迎。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尼娜·呂格,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兼小說家。 |
第11–100名
編輯- 阿道夫·科爾平(1813-1865),牧師和人道主義活動家。為青年工人提供社會支持。1991年受封真福者。
-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1827),作曲家(知名作品如《第5號交響曲》、《第9號交響曲》)
- 赫爾穆特·科爾(1930-2017),西德總理(1982年至1998年任職),在1990年兩德統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羅拔·博世(1861-1942),發明家、工業家,創立羅拔·博世公司。
- 丹尼爾·庫布拉克(1985–2018),流行歌手。
- 康拉德·楚澤(1910-1995),計算機發明家,發明了第一台商業計算機Z4。
- 約瑟夫·肯特尼(1885-1968),牧師和神學家,捨恩施塔特神父會創始人。
- 阿爾伯特·史懷哲(1875-1965),醫生和慈善家,在非洲長期從事人道醫療工作而聞名。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卡爾海因茲·伯姆(1928-2014),演員和慈善活動家。
- 胡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1756-1791),作曲家(知名作品如《小夜曲》、《魔笛》)。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薩爾斯堡,當時屬於薩爾斯堡采邑總主教區。薩爾斯堡今位於奧地利。
- 赫爾穆特·施密特(1918-2015),西德總理(1974年至1982年任職)。
- 雷金·希爾德布蘭特(1941-2001),政治家。
- 愛麗絲·施瓦澤(1942-),女權主義記者。EMMA雜誌創始人。
- 湯馬士·戈特沙爾克(1950-),廣播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 夏拔·格羅內梅爾(1956-),搖滾歌手、演員和人道主義活動家。
- 米高·舒麥加(1969-),賽車手。
- 路德維希·艾哈德(1897-1977),西德總理(1963年至1966年任職)。領導德國戰後的經濟改革,對經濟衰退負有主要責任。
- 威廉·倫琴(1845-1923),物理學家。發現了X射線。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君特·耀赫 (1956-),電視節目主持人和記者。
- 迪特·金特·波倫(1954-),流行歌手(摩登語錄合唱團),電視節目主持人和音樂製作人
- 揚·烏爾里希(1973年-),自行車運動員。
- 施特菲·格拉夫(1969-),網球運動員。
- 薩穆埃爾·哈內曼(1755-1843)醫生,發明順勢療法。
- 迪特里希·潘霍華(1906-1945),神學家和路德宗牧師,認信教會的共同創始人,因抵抗納粹主義而被處決。
- 鮑利斯·貝克爾(1967年),網球運動員。
- 法蘭斯·碧根鮑華(1945-2024),足球運動員、教練及總教練。
- 奧斯卡·辛德勒(1908-1974),實業家,拯救超過1200名猶太人,小說《辛德勒的方舟》和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角。
- 妮娜(1960-),流行歌手(成名曲為《99隻氣球》)。
- 漢斯-迪特里希·根舍(1927-2016),政治家。西德副總理(1974-1982,1982-1992)、外交部長(1974-1982,1982-1992)、內政部長(1969-1974)。
- 海因茲·呂曼(1902-1994),電影演員。
- 哈拉爾-施密特(1957-),喜劇演員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 腓特烈大帝(1712–1786),普魯士國王。
- 伊曼紐·康德(1724-1804),哲學家(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
- 柏特歷·林德納(1960-),歌手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 哈特穆特·恩格勒(1960-),歌手。
- 赫德嘉·馮·賓根(1098-1174),修女、作家、詩人、哲學家和作曲家。
- 海諾(1938-),流行歌手。
- 里夏德·馮·魏茨澤克(1920-2015),聯邦總統(1984-1994)。
-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1907-1944),反希特拉軍官,7月20日密謀案主要執行人物之一。
- 瑪蓮娜·迪特利希(1901-1992),電影演員和歌手(代表作《藍天使》)。
- 羅拔·科赫(1843-1910),醫生,提出了柯霍氏法則,並分離出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 約瑟夫·菲舍爾(1948年-),聯邦德國外交部長(1998-2005)和副總理(1998-2005)。
- 卡爾·邁(1842-1912),小說家。
- 維科·馮·布洛(1923-2011),喜劇演員、漫畫家、電影導演、演員和作家。
- 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約1200-1280),哲學家和神學家,1622年受封真福者,1931年封聖。
- 魯迪·沃勒爾(1960-),足球運動員。
- 海因茲·艾哈特(1909-1979),喜劇演員。
- 羅伊·布萊克(1943-1991),歌手和演員。
- 海因茲-哈拉爾德·弗倫岑(1967-),賽車手。
- 胡爾夫岡·阿佩爾(1951-2017),動物保護人士。
- 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1859),植物學家和探險家。
- 彼得·克勞斯(1939-),歌手。
- 韋恩赫爾·馮·布勞恩(1912-1977),火箭科學家。V-2火箭和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發明者。
- 德克·諾維茨基(1978-),籃球運動員。
- 坎皮諾(1962-),歌手。
- 法蘭斯·約瑟夫·施特勞斯(1915-1988),政治家。聯邦國防部長(1956-1962)、聯邦財政部長(1966-1969)、聯邦核子事務部長(1955-1956)。
- 塞巴斯蒂安·克尼普(1821-1883),醫生。開發了克尼普法。
- 腓特烈·席勒(1759-1805),小說家、詩人、哲學家和劇作家。
- 李察·華格納(1813-1883),作曲家(知名於《尼伯龍根的指環》)。
- 卡特琳娜·維特(1965-),花樣滑冰運動員。
- 費立茲·瓦爾特(1920-2002),足球運動員,195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德國隊時任隊長,帶領隊伍奪冠。
- 妮歌(1960-),流行歌手。
- 腓特烈·馮·博德施溫(1877-1962),神學家,貝瑟爾基金會的創始人。
- 奧托·李林塔爾,(1848-1896)航空先驅,發明了滑翔機。
- 瑪麗恩·格拉芬·多霍夫(1909-2002),記者。
- 湯馬士·曼(1875-1955),小說家(代表作《布登勃洛克家族》、《威尼斯之死》)。192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小說家(代表作《荒原狼》、《流浪者之歌》)。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羅密·施奈德(1938-1982),電影演員(代表作《我愛西施》),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擁有德國和法國雙重國籍。
- 斯文·漢納瓦爾德(1974-),跳台滑雪運動員。
- 奧地利-匈牙利的伊麗莎白(1837-1898),人稱 「茜茜」,奧匈帝國的皇后,生於慕尼黑。
- 威利-米洛維茨(1909-1999),演員和喜劇演員。
- 格哈特·施羅德(1944-),德國總理(1998-2005)。
- 約瑟夫·博伊斯(1921-1986),藝術家(代表作《如何向死兔子講解圖畫》)。
- 腓特烈·尼采(1844-1900),哲學家(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魯迪·杜契克(1940-1979),德國六八學運領袖、代表發言者之一。
- 嘉祿·萊曼(1936-2018),牧師。
- 貝特·烏斯(1919-2001),飛行員、企業家和色情產業先鋒。
- 「瓦礫女」,對二戰後重建被炸建築物的婦女之暱稱。
- 卡爾·腓特烈·高斯(1777-1855),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代表作《算術研究》)。
- 赫爾穆特·拉恩(1929-2003),足球運動員,在1954年世界盃踢進致勝一球。
-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1471-1528),畫家和雕刻家(代表作《啟示錄》、《憂鬱 I》)。
- 馬克斯·施梅林(1905-2005),拳擊手。
- 卡爾·平治(1844-1929),商人和發明家,發明了第一輛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奔馳專利電機車1號。
- 腓特烈二世(1194-1250),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20-1250)。
- 萊因哈德·梅伊(1942-),流行歌手。
-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詩人、記者和小說家。
- 格奧爾格·艾爾塞(1903-1945),木匠,反納粹人士,1939年試圖刺殺希特拉,失敗被處決。
- 康拉德·杜登(1829-1911),語言學家,編寫了德語詞典《杜登辭典》。
- 占士·拉斯特(1929–2015),作曲家、大樂隊指揮、輕音樂大師。
- 烏韋·澤勒(1936年),足球運動員。
類似活動
編輯- 法國電視二台舉辦了「最偉大的法國人」(Le Plus Grand Français)票選。
- 英國廣播公司於2002年舉辦了「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100 Greatest Britons)票選。
- 荷蘭KRO電台舉辦了「最偉大的荷蘭人」(De Grootste Nederlander)票選。
- 加拿大廣播公司於2004年4月舉辦了「最偉大的加拿大人」(The Greatest Canadian)票選
- 南非廣播公司舉辦了「最偉大的南非人」(SABC3's Great South Africans)票選。
- 芬蘭YLE電視台舉辦了 「偉大的芬蘭人」(Great Finns).[4]
- 美國在線電視台舉辦了「最偉大的美國人」(The Greatest American)票選。
- 比利時電視臺曾舉辦「最偉大的比利時人」(De Grootste Belg) 票選.
- 捷克在2005年6月播出「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
- 「100位威爾斯英雄」 的票選結果產生於2003年4月的在線投票。
- 保加利亞的「偉大的保加利亞人」 (Великите българи)在2007年2月結束活動。
- 在西班牙,Antena 3於2007年5月22日選出現任國王胡安·卡路士一世為「歷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El Español De La Historia)第一名。
- 2005年,紐西蘭Prime TV播出了「紐西蘭100大創造歷史者」(New Zealand's Top 100 History Makers)
- 希臘Skai TV於2009年1月播出「偉大的希臘人」 節目(Megaloi Ellines, Great Greeks)
參考資料
編輯- ^ "Best Germans: Adenauer Beats Marx and Luther", About.com, 28/11/03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6-07.
- ^ Druk nr 417 12 czerwca 2003 r.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4 May 2011. [1]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4 May 2011.
- ^ Der Spiegel Online, 08/08/03 (in German).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1-16).
- ^ Suuret Suomalaiset. [2012年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8日) (芬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