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殺達令》(英語:Kill Your Darlings)是一部2013年美國傳記劇情電影。影片由奧斯汀·本恩(Austin Bunn)編劇,約翰·克洛奇達斯導演,這也是克洛奇達斯執導的首部長片。

愛殺達令
Kill Your Darlings
影片在台灣上映時的宣傳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約翰·克洛奇達斯
監製
編劇約翰·克羅基達斯
劇本約翰·克洛奇達斯
奧斯汀·本恩(Austin Bunn
故事奧斯汀·本恩
主演
配樂尼可·穆利
攝影里德·莫拉諾(Reed Morano
剪接布萊恩·凱茨(Brian A. Kates
製片商Killer Films
Benaroya Pictures
Future Film
片長104分鐘[1]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美國 2013年1月18日辛丹斯電影節
美國 2013年10月16日(部分地區)
新加坡 2014年3月6日[2]
中華民國 2014年5月9日[3]
發行商索尼經典影片
票房$1,875,159[4][5]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殺死汝愛[6]
臺灣愛殺達令[3]
新加坡愛殺親愛的你[2]

影片由丹尼爾·域基夫丹·德翰等人主演,主要講述了美國文學史上「垮掉的一代」早期成員艾倫·金斯堡盧西安·卡爾威廉·柏洛茲傑克·凱魯亞克等人在大學時的生活,以及這些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歷史上與這些人相關的一件真實兇殺案。

電影在2013年辛丹斯電影節首映,獲得了諸多好評。[7]影片在2013年多倫多國際影展期間首次海外上映,[8]並於2013年10月16日在北美部分地區院線公映。[9]影片的藍光DVD則於2014年3月18日在美國發行。[10]

故事情節 編輯

1940年代,青年時代的艾倫·金斯堡丹尼爾·域基夫飾)一直嚮往哥倫比亞大學,希望能去感受那裏的藝術、智慧、文化和自由。當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之後,他的父親,工薪階層詩人路易·金斯堡(Louis Ginsburg大衛·克羅斯飾)勸他離開精神錯亂的母親娜奧米(Naomi Ginsburg詹妮弗·傑森·李飾),前往紐約追尋自己的夢想。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天,艾倫就遇到了在安靜的圖書館內高聲朗誦亨利·米勒所著禁書的同學盧西安·卡爾丹·德翰飾),隨後二人相識。盧西安不守成規,反對傳統和建制。在他的影響下,艾倫逐漸發現這所大學不僅固守沉悶的傳統,而且抵制大膽的創新想法。盧西安一頭金髮極具魅力,而且生活放浪不羈。羞澀不諳世事的艾倫逐漸迷戀上了盧西安,很快也沉醉於他的社交圈中。這些朋友常常酗酒、吸食大麻、沉迷爵士舞會,其中就包括威廉·柏洛茲賓·科士打飾)和大衛·卡默爾(David Kammerer米高·C·賀爾飾)。威廉的家庭富有,但他的生活卻荒淫無度;大衛則是一直默默跟隨盧西安,而且嫉妒艾倫和盧西安越發親密的關係。大衛是一位老師,但現在做着清潔工的工作。他曾經和盧西安關係親密甚至有些曖昧,跟隨盧西安來到紐約。如今盧西安表面上已經對他並無感情,只是利用他幫助自己完成學校的作業,大衛卻一直深愛着盧西安。盧西安的魅力吸引着大衛和艾倫兩人,但他自己卻從未明確表示自己的感情。這幾人組成了文學團體「新視界」(New Vision),希望能開創全新的文學風格。

艾倫和盧西安的關係日漸緊密,兩人意識到對方和自己一樣,都有着感情複雜的過去,都熱愛詩歌充滿激情。二人都迫切希望徹底震撼文學界和社會的陳舊傳統,盧西安志向遠大,他命艾倫將這一志向付諸筆端。艾倫和大衛都努力希望獲得盧西安的偏愛,但盧西安卻又和新認識的傑克·凱魯亞克傑克·休斯頓飾)逐漸親近起來。傑克比這些人年長,性格也更粗獷自大,他曾是美式足球運動員,後來和商船隊一起出海,現在和妻子埃迪·帕克英語Edie Parker伊莉莎伯·奧森飾)住在一起。他熱愛文學創作,而且有着野人一般的瘋狂。傑克個性狂妄,但並沒有傷害自卑的艾倫,反而鼓勵艾倫的詩歌創作。隨後盧西安、艾倫、威廉和傑克以及在外面默默看着他們的大衛為了試圖撼動哥倫比亞大學恪守的傳統,在深夜闖入圖書館把圖書館的經典作品全部換成了禁書,徹底顛覆了學校的權威。學校官員和家長震怒不已。

大衛為了獲得盧西安的感情,一直在跟蹤盧西安。而盧西安終於無法忍受,和大衛徹底斷絕了關係,希望與傑克一同加入商船隊,準備前往巴黎。但大衛也跟蹤而至,二人在晚間發生衝突,大衛在衝突中被刺身亡。次日早晨,人們在哈德遜河發現了大衛的屍體,盧西安也涉嫌謀殺大衛而被捕。盧西安請求艾倫幫他寫一份證詞證明自己的無辜,艾倫於是對當晚的事件展開調查,希望能了解事件的真相。在調查過程中,艾倫發現盧西安年輕時曾和大衛一同居住在芝加哥,大衛也是第一個吸引盧西安的人,二人甚至可能一度相愛。而在芝加哥期間盧西安曾試圖自殺,也是大衛最終救下了他。艾倫認為盧西安只是不敢面對自己對大衛的情感才最終選擇了謀殺,然而盧西安卻稱是因為受到大衛不斷的性騷擾而不得已出於自衛才殺掉他。艾倫最終根據自己的調查以「疑問中的一夜」(The Night in Question)為題寫下了一篇證詞。最終盧西安拒絕了這份證詞,但懇求艾倫不要把證詞曝光於世。盧西安最終沒有被判處謀殺罪名,僅被判18個月的徒刑。

艾倫最終把這份證詞當作學校的期末文章交給了教授。教授對這篇不守傳統的文章十分不滿,威脅他如果堅持把這篇文章當作期末作業就將被開除。艾倫則選擇了寧可被開除也堅持自己的創作。在他被開除不久之後,教授把他的這篇文章寄回給他,鼓勵他繼續從事文學創作。[11][12]

主要角色 編輯

丹尼爾·域基夫(左)和丹·德翰(右)出席2013年倫敦電影節宣傳本片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11][13]

製作 編輯

影片劇本由奧斯汀·本恩和導演約翰·克洛奇達斯共同基於真實事件創作,這也是克洛奇達斯首次導演長片。[14]2008年,二人完成劇本後找到當時正與本恩合作著書的製作人克里斯婷·瓦陳英語Christine Vachon,三人於是展開合作開始了電影的製作。[14]選角期間,丹尼爾·域基夫正在百老匯出演戲劇《》,他參與了試鏡並獲得艾倫·金斯堡一角。然而拍攝由於資金不足而遲遲未能開始,丹尼爾於是重回《哈利·波特》劇組拍攝《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的兩部。[15]在此期間,基斯·伊雲斯謝西·艾辛堡賓·韋沙等人也參與了試鏡。隨後電影在米高·本納羅亞英語Michael Benaroya的幫助下獲得足夠資金,於2012年正式開始拍攝,導演克洛奇達斯決定仍由丹尼爾飾演艾倫·金斯堡一角。[14][16][17]電影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市周邊取景,只用了24天便完成了拍攝。[14]

迴響與評價 編輯

《愛殺達令》獲得了評論界總體正面的評價。媒體評論網站爛番茄綜合了125位評論家的評價,其中76%的評論家給出正面評價,平均給分為6.6分(滿分10分)。網站給出的評語中稱:「影片憑藉着丹尼爾·域基夫和丹·德翰之間強烈的化學反應,把『垮掉的一代』早期的故事推到了聚光燈的焦點上。」[18]另一家評論網站Metacritic根據36位評論家的影評,給影片打出65分(滿分100分)的分數,以及「總體好評」的評語。[19]

每日電訊報》評論家羅比·柯林(Robbie Collin)給影片打出了三星(滿分五星)的評價,稱這部影片「探討了這場文學運動的價值,如實表現了這些角色的天賦才能。」[20]同一媒體的另一評論家詹妮·麥卡特尼(Jenny McCartney)更是稱讚影片是「會動的詩歌」。[21]衛報》評論家達蒙·懷斯(Damon Wise)看過影片在辛丹斯電影節的首映之後給影片打出四星(滿分五星)的分數,盛讚影片「真材實料」,是「探索美國20世紀文學中真實的反傳統文化開端的一次真正嘗試」。他還稱影片「創造了真實的能量感和激情感…… 講述了一個理智和道德的艱難抉擇,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完美的故事,在今天仍然與觀眾產生共鳴。」[22]綜藝》雜誌評論家賈斯汀·張(Justin Chang)評價影片「以出色的表演技巧、黑暗的詩歌意象和1940年代的生動場景,重現了垮掉一代的神秘註解。」[23]影評人對片中演員的演技也給出了好評。《獨立報》影評人艾瑪·瓊斯(Emma Jones)稱讚丹尼爾·域基夫有「決定性的演技」,稱他「和18歲的金斯堡一樣出色」。[24] 丹尼爾·拉德克里夫在片中出演的同性床戲也獲得大量關注。他在主演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之後曾正面全裸出演戲劇《》,這一次出演同性床戲也被認為是他的又一次突破。[25]娛樂周刊》編輯傑夫·拉布萊克(Jeff Labrecque)還稱讚丹·德翰在片中的演技堪稱「明星級別」。[26]

部分評論家也給影片提出負面評價。影評網站The Dissolve英語The Dissolve評論家薩姆·亞當斯(Sam Adams)認為丹尼爾·域基夫和丹·德翰兩人的演技雖好,但影片「不懂得怎樣好好利用他們的演技」,批評影片的拍攝手法「沒有道理」。[27]洛杉磯時報》影評人貝茨·夏奇(Betsy Sharkey)則認為影片「過於保守」,並沒有滿足觀眾的預期。[28]

獲獎與提名 編輯

年份 獎項 獲提名者 提名分類 結果 參考來源
2013 棕櫚泉國際電影節 約翰·克洛奇達斯 最受矚目導演 獲獎 [29][30]
2013 辛丹斯電影節 評審團大獎 提名 [31]
2013 威尼斯影展 「威尼斯之日」單元國際獎 獲獎 [32]
2013 英國電影協會倫敦電影節 約翰·克洛奇達斯 薩瑟蘭獎
The Sutherland Trophy
提名 [33][34]
2013 哥譚獨立電影獎 丹·德翰 最佳突破演員 提名 [35][36]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KILL YOUR DARLINGS' (15). The Works.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3-10-21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2. ^ 2.0 2.1 Kill Your Darlings 爱杀亲爱的你 Opens 6 March 2014. Incinema.sg.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6). 
  3. ^ 3.0 3.1 愛殺達令. Yahoo!.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4. ^ Kill Your Darlings. Box Office Mojo.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5. ^ Kill Your Darlings. Box Office Mojo.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6. ^ 杀死汝爱 (2013) Kill Your Darlings. 時光網.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7. ^ Kill Your Darlings: Sundance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3-01-19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8. ^ Toronto film festival 2013: the full line-up. The Guardian. 2013-07-23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5). 
  9. ^ Kill Your Darlings (2013). Cinema Blend.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Kill Your Darlings 2013 - Movie Rental & DVD Release Dates. ondvdreleases.com. [2014-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11. ^ 11.0 11.1 Kill Your Darlings. Sony Classics.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12. ^ Kill Your Darlings FINAL SHOOTING SCRIPT (PDF). Sony Classics.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1-29). 
  13. ^ Scott, A. O. The Watchful Years, Before the Howling Began. The New York Times. 2013-10-15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4. ^ 14.0 14.1 14.2 14.3 Five Questions with Kill Your Darlings Director John Krokidas. Filmmaker. 2013-01-18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15. ^ Daniel Radcliffe on his latest role and life after Harry Potter. Get Surrey. 2013-12-18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16. ^ Daniel Radcliffe Officially Lands Role as Poet Allen Ginsber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1-24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17. ^ Daniel Radcliffe signed for Allen Ginsberg role, says casting director. Digital Spy. 2012-01-24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8. ^ Kill Your Darlings (2013). Rotten Tomatoes.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0). 
  19. ^ Kill Your Darlings. Metacritic.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1). 
  20. ^ Collin, Robbie. Kill Your Darlings, Venice Film Festival,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3-09-05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8). 
  21. ^ McCartney, Jenny. Kill Your Darlings: Poetry in motion.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3-09-05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6). 
  22. ^ Wise, Damon.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13: Kill Your Darlings - first look review. The Guardian (London). 2013-01-20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4). 
  23. ^ Chang, Justin. Review: 'Kill Your Darlings'. Variety. 2013-01-18 [2014-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2). 
  24. ^ Jones, Emma. Sundance Film Festival review: Kill Your Darlings - Daniel Radcliffe provides a defining performance as Beat poet Allen Ginsberg. The Independent. 2013-01-19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3). 
  25. ^ Toomey, Alyssa. Daniel Radcliffe Says Gay Love Scenes in Kill Your Darlings Are "Tame" in Comparison to Equu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10-08 [201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6. ^ Labrecque, Jeff. Daniel Radcliffe in 'Kill Your Darlings': 'Dane DeHaan is the ma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10-01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5). 
  27. ^ Adams, Sam. Kill Your Darlings. The Dissolve. 2013-10-16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28. ^ Sharkey, Betsy. Review: Death and the Beats' birth drive 'Kill Your Darlings'. Los Angeles Times. 2013-10-16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29. ^ VARIETY TO HONOR DAVID O. RUSSELL AND "10 DIRECTORS TO WATCH" AT 2013 PALM SPRING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Palm Spring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2-12-31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5). 
  30. ^ Janosik, Erin. WATCH: Daniel Radcliffe in ‘Kill Your Darlings’ Teaser. BBC America. BBC Worldwide. 2013-08-06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31. ^ ‘Kill Your Darlings’ slays Venice. Cornell Chronicle. 2013-09-09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32. ^ The Venice Days International Award goes to Kill Your Darlings. Venice Days. 2013-09-07 [201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33. ^ Kill Your Darlings in Contention for BFI London Film Festival Sutherland Award. Cinema Chords.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4). 
  34. ^ 57th BFI London Film Festival Awards announced. BFI.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2). 
  35. ^ Nominees Announced for the 23rd Annual Gotham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By IFP. Independent Filmmaker Project. 2013-10-24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36. ^ 'Inside Llewyn Davis' Tops Gotham Awar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3-12-02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