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柏德·甘迪

柯柏德·甘迪(英語:Kobad Ghandy;1951年)是印度共產黨(毛主義)前黨員、前政治局委員。2009年被捕,2019年出獄。

柯柏德·甘迪
原文名Kobad Ghandy
出生1951年(72—73歲)
印度孟買
國籍印度
別名Kamal、阿扎德(Azad)
母校St. Xavier's College, Mumbai
劍橋大學
知名於印度毛主義運動首要人物
配偶阿努拉達·甘迪
1983年結婚—2008年去世)
父母Nergis(母)
Adi(父)

生平 編輯

生於孟買一個富裕的帕西人家庭。父母是Nergis和阿迪(Adi),阿迪是葛蘭素史克公司的高級財務主管。[1] 先在杜恩公學學習,然後在孟買St. Xavier's College學習。[2] 他去英國進修特許會計課程,深受巴蘇·阿查里亞(Basu Acharya)的革命思想的影響。[3] 在那裏他參與了左翼政治,但很快被逮捕並被驅逐出境。[4]未完成其學業。[5]

英迪拉·甘地總理任期內,他首先在孟買進行社會政治活動。[6] 到1982年,他和妻子離開孟買到那格浦爾[7]他是保護民主權利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Democratic Rights)的創始成員。[8]

1981年成為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和印度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合併為印度共產黨(毛主義)時,也成為其中央委員,並在2007年成為政治局委員。

甘迪主管西南局,協調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納薩爾派活動,在那裏他們的活動仍然停滯不前。考慮到他分析國家和國際發展的能力,他被賦予在城市地區傳播毛派影響力和管理其宣傳部門的任務。[9]甘迪承認,儘管印度中部和北部的納薩爾派運動迅速蔓延,但它並未在其他邦紮根。即使在奧里薩邦賈坎德邦比哈爾邦切蒂斯格爾邦,該黨也未能贏得平原地區和城鎮的人民,而這一運動在部落地帶得到加強。該黨意識到它一直未能獲得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支持,它要求甘迪制定戰略和措施以贏得這兩個人群,為此組建了群眾組織分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Mass Organisations),由甘迪領導。

接受癌症治療時,[10]於2009年9月17日在南德里被捕。[11]2013年,在獄中寫了幾篇名為《自由和人民解放的問題》的文章。2019年獲釋。2021年9月,出版其回憶錄《斷裂的自由:獄中回憶錄》。2021年11月27日,印度共產黨(毛主義)中央委員會發表聲明,將柯柏德·甘迪開除出黨。其後,印共(毛)中央發表了對柯柏德·甘迪《斷裂的自由》一書的答覆,認為他否定了馬克思列寧毛主義和黨的路線,違背了黨的組織規則,背叛了黨、運動和人民。[12][13]

個人生活 編輯

1983年與阿努拉達·甘迪(後來成為印共(毛)中央委員)結婚。[5][14]

文化 編輯

描述印度毛派的電影《無法避免的戰爭》中的角色戈文德(Govind Suryavanshi)教授受柯柏德·甘迪啟發。[1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Vishwa Mohan, Rahul Tripathi. Cancer landed Kobad in police net. The Times of India. 24 September 2009 [200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2. ^ India's unlikely Maoist revolutionary. BBC News. 23 September 2009. 
  3. ^ https://www.amazon.in/s/ref=dp_byline_sr_book_1?ie=UTF8&field-author=Basu+Acharya&search-alias=stripbooks
  4. ^ Nauzer Bharucha and Soumittra S Bose. This Naxal leader studied at Doon. Times of India. 23 September 2009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5. ^ 5.0 5.1 Rahul Pandita. The Rebel. Open magazine. 26 September 2009 [26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9). 
  6. ^ India's unlikely Maoist revolutionary. BBC. [20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7. ^ India's unlikely Maoist revolutionary. BBC News. 23 September 2009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8. ^ Punwani, Jyoti. The Kobad Ghandy I knew. Hindustan Times. 22 September 2009 [20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9. ^ Maoist who went to school in Doon, London. Indian Express. 23 September 2009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3). 
  10. ^ Rahul Tripathi and Vishwa Mohan. Cancer landed Kobad in police net. Times of India. 24 September 2009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11. ^ B Vijay Murty and Karan Choudhury. Top Maoist leader arrested in Delhi. Hindustan Times. 22 September 2009 [28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26日). 
  12. ^ Abhay. Release of Reply to Kobad Ghandy’s ‘Fractured Freedom-A Prison memoir’ (PDF) (新聞稿). 2022-05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7) (英語). 
  13. ^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oist). ‘Fractured Freedom – A Prison Memoir’ – A Document of Betrayal (PDF). 2022-05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6). 
  14. ^ Kobad Ghandy. Letter to the Editor. Open magazine. 8 May 2010 [12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5. ^ Om Puri plays Maoist Kobad Ghandy - The Times of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