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柱(1584年—1631年),字仲玉,號森琅廣東廣州府順德縣倫教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元柱貌殊端秀,聰穎絕倫,稍長有大志,外恂謹而中持剛介,嘗觀競渡溺,族父援就己舍,勖之學。元柱感奮力讀,無寒暑間。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由副榜領鄉薦,天啓二年(1622年)成壬戌科進士。考選庶吉士,四年正月改授陝西道御史,掌陜西道。是時廠監魏忠賢奉聖夫人客氏交煽內外,權勢赫灼,宰執皆俯首聽命,廷臣稍有聲者,率羅致而計去其異己。會所識同僚某人願為介紹以結交魏璫,輒峻拒之,某曰:履虎尾不畏咥人耶?不答,索筆大書二十字示之曰:不憂不懼,君子乃能遯世;患得患失,鄙夫安可事君。某以為不識時務,逡巡去。甫入台,條上七事,侃侃數千言皆切中時弊。勛貴子弟得蔭者,輒用郡守、部郎,往往驕侈,不習吏事,疏請改用間散光祿典簿,許以忠倚要路,巧營戶缺,侵剝官物,並論罷之。四年汪文言獄興,忠賢藉以羅織,人人自危。左副都御史楊漣抗疏列二十四大罪,下旨切責。元柱與台省諍臣合疏繼言,不納。會六月京畿大雨雹,獨上穹蒼告變疏,疏入,魏忠賢深感憤怒,摘疏末數語指以誹謗,將矯旨置於極刑,有同縣宗人某方黨忠賢,陰為調度,僅擬嚴旨削籍為民[1],即為介見忠賢者。歸隱五年,築園城北粵秀山南,濬池得奇石,移古樹為配,謂皆偶得也,署堂曰「偶然」,日與其淵舊鄺露黎遂球陳子壯趙焞夫梁繼善輩詩酒高會,醉後畫山水人物神鬼,無不精絕,好事者得片楮爭寶焉。獨不喜與當事往還,值上元,露跨馬抵南海令前驅,令怒,將拘辱之,元柱為緩頰不可。崇禎改元,詔戮忠賢屍,復諸臣被冤陷者,元柱以原職召還[2]。二年(1629年)十月,清兵分三道入大安口進龍井馬蘭,軍官周鎮戰沒,張安、王純臣遁,張萬春降,遂圍薊州,破遵化,京師戒嚴。既而大兵將越薊州,拒於袁崇煥,遂破玉田、順義諸縣,向德勝門攻南城。時元柱行抵河間,同召諸臣聞警皆遲疑不敢進,元柱慨然曰:主憂臣辱,此時恨不飛入都門,稽首殿階,以笏書策上前,為國家三百年養士報耳,泄泄留此,意且奚為?聞者咸愧服,悉隨之行,無逗留者。至京,補福建道御史,監順天鄉試,出巡清壩,旋按雲南。自審理舉劾,以迄清厘錢穀,一矢公平,積弊頓清。差峻,請便道歸省,連丁內外艱,守制六年如一日,設祭田,由始祖而本支而分支,祖廟均焉。初元柱少時,族有忌者辱之不能堪,至貴,詣門謝,置弗校。服闋,崇禎四年八月遷陜西右參議[3],未赴病卒,年四十八,國朝雍正中祀鄉賢。著有《疏要》四卷、《偶然堂集》四卷。

家族 編輯

系出宋招討使梁起,祖梁夢雷號明霖,嘉靖四十年辛酉舉人,歷官荊州通判,政多奇績,萬曆二十二年甲午亢旱,荊尤甚,有旨令所在虔禱,夢雷禱雨晨出,遇道士不避,自稱能召風雨,亟下車揖之,攜至東郊,偕登壇,須臾雷雨大作,問足乎?夢雷曰:足矣!願暫息。果晴霽,因與入城,中途道士私謂曰:公德及人多,但仙召有日矣,可速歸,當今異人生爾家。言訖忽自去,城中民歡呼以迎,上官特薦,夢雷堅辭,棄官歸,抵家百日而元柱生。夢雷旋卒,父士芳,諸生。

子泰臣、莊臣、蓮臣,並庠生。墓在古樓睡牛崗[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一》:天啓七年二月,削工科給事中顧其仁、御史周邦基吳甡、梁元柱、謝奇舉、吏部員外郎張其實籍,仍追誥命,皆以推升藩臬,謂其久系門戶也。
  2. ^ 《崇禎長編卷之十八》:崇禎元年三月,推陞被處官三十員:通政司通政使管左參議事韓國藩、光祿寺少卿王伉、大理寺右少卿陳胤叢、南大理寺右寺丞彭維城、太常寺少卿周之綱、徐揚先、光祿寺少卿蔡獻臣、光祿寺寺丞許鼎臣、尚寶司少卿湏之彥、行人司司正李徵儀、兵科給事中杜三策、工科都給事中顧其仁、山西道御史侯恂、吳甡、陝西道御史梁元柱、巡按廣東御史胡良機、吏部騐封司郎中徐楠、稽勳司郎中龔世法、員外張其實、文選司員外李白春、主事沈景初、稽勳司主事徐天衢、兵部職方司添注郎中葉大受、車駕司主事江用世、刑部浙江司員外郎張雲鶴、太僕寺寺丞趙士煥、河南按察司副使史孔吉、江西撫州府知府朱大典、福建漳州府知府汪康謠、山西布政司參政張大猷。
  3.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九》:崇禎四年八月,以河南分守道劉伸為本省按察使,戶部郎中喻思慥為貴州左參議,工科給事中趙京仕為四川右參議,御史梁元柱為陝西右參議。
  4. ^ 《順德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