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雄獅」(拉丁語Leo Belgicus,英語:Lion of Belgium)是在歐洲紋章和地圖系統中常見的雄獅形狀,一般用來標誌西歐的低地國家,也就是今天的荷蘭盧森堡以及比利時

Bello Belgico由Stradæ於1631繪製。

名稱起源 編輯

「比利時」一詞是從拉丁語中的「Belgae」和「Belgica」演化而來,現在一般用來表述歐洲的一個國家。不過,在16世紀低地國家被不同政權分裂之前,這個詞彙也用於虛指當時的整個低地地區,同時也是對拉丁文中「尼德蘭」一詞的常見翻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尼德蘭」作為一個地理名詞的解釋應該包括當今的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以及法國北部的一小部分。


這個詞彙也能夠在荷蘭共和國後期的一些地圖之中見到,不過和如今的比利時國界幾乎沒有交集。同時,在十七世紀時的荷蘭殖民統治中,北美東岸的一個荷蘭共和國殖民省也被稱作「比利時」,在當時的荷蘭語中被稱作「新尼德蘭(Nieuw-Nederland)」,也就是拉丁語中的「新比利時(Nova Belgica或Novum Belgium)」。

歷史 編輯

最早的「比利時雄獅」地圖是由奧地利繪圖師Michaël Eytzinger於1583年完成的,時值尼德蘭地區尋求獨立的八十年戰爭。這個雄獅的形狀本來在尼德蘭的一些紋章系統中便是常見的,比如荷蘭,盧森堡,法蘭德斯等,同時,它還是威廉·奧蘭治的紋章。

Eytzinger的地圖是三個不同版本中的第一個。目前最常見的一個版本中,「雄獅」的頭部一般位於尼德蘭的東北地區,而尾巴位於東南地區。

Claes Janszoon Visscher在安特衛普停戰協議時繪製的地圖是這個系列中最負盛名的一個,出版於1609年。有時候這個「雄獅」的造型是平放而非站立的,這個版本可以在Jodocus Hondius的「比利時雄獅」中找到。

第三個版本是在戰爭的後期出版的,也就是荷蘭共和國在西發里亞合約中被正式確認之後。不過這個版本一般被稱作「荷蘭雄獅」,因其僅包括了當時的荷蘭省的部分。

畫廊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