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龍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滄龍列表滄龍科或其上級分類群滄龍超科所有的綜合列表,表中列出各屬的屬名、命名者及有效性。該列表包括所有被普遍接受的屬(有效屬),亦包括無效、可疑(疑名)、未正式命名(裸名)的屬和有效屬的次異名,以及不再歸入滄龍超科的屬。其中註明哪些分類單元屬於非滄龍科滄龍超科。列表目前包括83個屬。

科羅拉多林地公園落基山恐龍資源中心英語Rocky Mountain Dinosaur Resource Center船首海王龍骨骼

泛圍和術語

編輯

目前沒有官方的或較為規範的滄龍列表,但最全面的可在米克·哈拉莫(Mikko Haaramo)支序分析檔案的「蟒形類」部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找到。

命名慣例和術語遵循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本列表使用的術語包括:

  • 次異名:用於描述同一分類單元的舊名。若有兩個或多個屬被正式指定且模式標本均被分配到相同的屬,首先公佈的名字(按時間順序)為首異名,其他名字則屬於次異名。首異名通常都被正式使用,除非ICZN有特別的決定,而次異名則不可以被再次使用,就算是棄用名也是如此。次異名往往是主觀的,除非所描述的屬都是基於同一標本。
  • 裸名:屬於已經發佈,但未被ICZN的標準正式公佈的名字。裸名都是無效的,因此裸名不會被寫為斜體並作為一個適當的通用名。如果名字後來正式公佈,那該名字就不會成為裸名並會在此列表中寫成斜體。通常情況下,用於描述同一標本的正式公佈名字會與裸名區分開來。
  • 復名:是指已經正式發佈,但已被用在另一分類單元的名字。第二次使用的名字會變成無效(因為後續用途)而需要重新命名。復名不屬於正式屬名。
  • 疑名:用於描述沒有單獨鑑別特徵的化石的名字。因為這可能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和有爭議的名稱,這裏不將使用這一條件。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崖蜥
 
安哥拉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硬椎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始泅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球齒龍
 
哥隆約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海諾龍
 
大洋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海蛇神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寬板踝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滄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奧普特蜥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板踝龍
 
近板踝龍
 
近瘤龍
 
扁掌龍
 
浮龍
 
傾齒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海怪龍
 
海王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巴耶西約龍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參見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滄龍科更原始,疑似非滄龍科滄龍超科,也可能是種伸龍科
  2. ^ 滄龍科更原始,在有鱗目中的分類地位不明。
  3. ^ 屬名已被鬣蜥科蜥蜴窄尾蜥屬的一個次異名佔用。
  4. ^ 屬名已被一種掘足綱佔用,後改名為龍骨齒龍
  5. ^ 儘管分類不明,但有可能是種非滄龍科滄龍超科。
  6. ^ 可能是海王龍次異名[1]但目前存在爭議。[2][3]
  7. ^ 馬什誤以為該名稱已被一種稱作海蜥魚英語Halosaurus魚類佔用,故在1870年將其更名為「潛龍」。
  8. ^ 屬名被飛蜥科的一種蜥蜴佔用,後更名為海蜥英語Pontosaurus
  9. ^ 屬名已被幻龍的一個次異名佔用,後更名為浮龍
  10. ^ 屬名被一種魚佔用,後改為Liodon
  11. ^ 儘管分類地位不明,但有可能是種非滄龍科滄龍超科。
  12. ^ 屬名已被一種蜥蜴佔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Jiménez-Huidobro, P.; Caldwell, M.W. Reassessment and reassignment of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mosasaur Hainosaurus bernardi Dollo, 1885, to Tylosaurus Marsh, 1872.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6, 36 (3): e1096275. S2CID 87315531. doi:10.1080/02724634.2016.1096275. 
  2. ^ Hornung, J.J.; Reich, M.; Frerichs, U. A mosasaur fauna (Squamata: Mosasauridae) from the Campanian (Upper Cretaceous) of Hannover, northern Germany. Alcheringa: 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2018, 42 (4): 543–559. S2CID 134724144. doi:10.1080/03115518.2018.1434899. 
  3. ^ Sachs, S.; Hornung, J.J.; Scheer, U. Mosasaurid and plesiosaurian remains from marginal facies of the lower Campanian (Upper Cretaceous) Bottrop and Vaals formations of western Germany. Cretaceous Research. 2018, 87 (2018): 358–367. doi:10.1016/j.cretres.2017.05.02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