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川之戰是萬曆朝鮮之役中的一場戰役,1598年10月,明將董一元率領3萬大軍攻擊由島津義弘防守的泗川城,爆發了泗川之戰。

泗川之戦
萬曆朝鮮之役的一部分
日期1598年10月30日
地點
結果 日軍勝利
參戰方
島津義弘
川上忠實
董一元
盧得功
李寧
指揮官與領導者
島津義弘 董一元
兵力
約7000人 50,000人
傷亡與損失
不詳 被斬首38,000人

此戰島津義弘以約7000日軍以寡擊眾,派出伏兵點燃明軍彈藥庫引發爆炸,明將董一元所率領的明、朝聯軍潰不成軍。經此一戰,明、朝聯軍只好放棄進軍九州的念頭,而擊敗明軍的島津義弘則被明朝及朝鮮方面稱之為「鬼石曼子」。[1]

背景

編輯

1598年9月至10月間,明朝與朝鮮的聯軍兵分三路分別進攻日軍的順天城(小西軍防守)、泗川城(島津軍防守)以及蔚山城(加藤軍防守)。其中明軍將領董一元率領約3萬左右的明、朝聯軍進攻由島津義弘所率兵防守的泗川城。泗川城位於順天城與蔚山城之間,是日軍中線的戰略要衝,駐守在泗川稍微東方的固城立花宗茂原本有意主動救援泗川城,但被義弘回絕[2][3]

泗川舊城的前哨戰

編輯

查覺到明、朝聯軍意向的島津義弘下令駐守泗川舊城、永春、昆陽以及望晉的日軍部隊向泗川新城集結。但川上忠實不願撤退決定主動出擊,派遣部將瀬戸口重治偷襲明、朝聯軍的兵糧庫。結果 瀬戸口重治成功燒毀明、朝聯軍的兵糧,大火持續燒了兩天兩夜才熄滅。經此打擊,明、朝聯軍陷入缺糧的狀態,被迫放棄持久戰而改為短期決戰,並決定在10月1號發動總攻擊。[4][5]明、朝聯軍先鋒李寧跟蘆得功首先進攻泗川舊城,日軍守將川上忠實率兵500頑強抵抗,並且擊殺李寧、蘆得功兩員明將,斬獲數百人。然而由於明、朝聯軍佔有人數優勢,川上所部日軍也損失慘重。 川上忠實決定率領部隊突圍,最後雖然身中36箭損失150人,但成功撤退到由島津義弘把守的泗川新城。[6]

泗川新城之戰

編輯

此戰日軍大量使用火繩槍與地雷不斷擊退明軍的進攻,並在大筒(輕型火炮)中填入鐵釘與碎片對明軍猛烈轟擊。久攻不下的董一元心急之下,令部下將大炮架在衝車上逼近城門,此時島津義弘使出其所謂"釣野伏"戰術,引誘明軍逼近城門,然後一口氣出動伏兵以火繩槍和大筒集中攻擊明軍大炮衝車,從而明軍大炮被日軍點燃並產生爆炸。島津義弘隨即派出瀬戸口彌七郎與隨軍僧侶、佐竹光明坊對明軍的火藥庫展開奇襲,瀬戸口彌七郎雖然被明軍狙殺,但日軍仍然成功引爆火藥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延燒,明軍以為被日軍援軍夾擊而陷入恐慌開始潰退。[7][8]此時預先埋伏好的日軍伏兵將明軍分割成數個部隊使其無法互相支援。島津義弘趁勢領軍攻擊明軍,明軍瞬間潰不成軍各自逃亡。島津義弘本人親自斬獲4級,島津忠恆斬則也斬獲7級。經此一戰,明軍與朝鮮軍隊對島津義弘產生畏懼之心,畏稱義弘為『鬼石曼子』(石曼子為島津的漢文音譯)。[9]

爭議

編輯

日本認為代表中國的官方史書明史記載不實,例如明史稱在露梁海戰中島津義弘被擊斃,然而島津義弘在兩年後還參與了關原之戰。另外,日軍將領立花宗茂並未參加這場戰役,而在協防蔚山城,不應出現在泗川城,而明史卻記載其參與了此戰。這場戰役中島津家所部日軍損失未有具體數字,大部分日方史料稱島津家戰損輕微。此外中國認為日方史料對此戰的明軍傷亡記載有誤,據李朝《宣祖實錄》記載,此戰明軍傷亡達7000餘人[10];《宣廟中興志》亦記載明軍「步兵死者三千餘人,騎兵多墜崖死,失軍糧二萬餘石」。日方史料對此戰的明軍傷亡記載大多極其誇張,如《《南浦文集·戰亡文》和《新日本史》等所收錄之《朝鮮陣戰死者供養碑》等資料,宣稱明軍「伏屍八萬」。但據朝方《宣祖實錄》和《東國史略》等史料記載,明軍中路董一元部實際總兵力不過21000餘人至26800人左右[11][12] ,日方史料記載嚴重誇大。不過無論如何,此戰明軍被日軍擊敗且損失慘重是不爭的事實。

後續

編輯

此戰後董一元部中路明軍一路後撤至星州,晉州、望津峰等城寨全部被放棄,且在撤軍潰退過程中丟失了大量輜重糧草。泗川之戰後中路明軍未能再對日軍發起任何有效進攻。此後董一元被停職,貶秩三等[13]。回到日本之後,島津義弘、島津忠恆父子連名在高野山建立了慶長之役(萬曆朝鮮戰爭)的供養碑,其中紀載了南原之戰的戰果「慶長二年八月十五日於全羅道南原表大明國軍兵數千騎被討捕之內至當手前四百廿人伐果畢」、 泗川之戰的戰果「同十月朔日於慶尚道泗州表大明人八萬餘兵擊亡畢」[1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桑田忠親 [Kuwata, Tadachika], ed., 舊參謀本部編纂, [Kyu Sanbo Honbu], 朝鮮の役 [Chousen no Eki] (日本の戰史 [Nihon no Senshi] Vol. 5), 1965.
  2. ^ 然而據明史記載,此戰最後,島津軍出城突擊,固城的日軍(立花軍)亦到來,明軍遂大敗潰走。十月,董一元遣將四面攻城,用火器擊碎寨門,兵競前拔柵。忽營中火藥崩,煙焰漲天。倭乘勢衝擊,固城倭亦至,兵遂大潰,奔還晉州『明史 朝鮮伝』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Swope, Kenneth M. (December 2002), "Deceit, Disguise, and Dependence: China, Japan, and the Future of the Tributary System, 1592–1596"
  4. ^ 島津顕彰會 編『島津歴代略記』、1986年10月。
  5. ^ 山本博文『島津義弘の賭け』中央公論新社〈中公文庫〉、2001年10月。
  6. ^ 北島萬次 『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と民衆』 岩波新書、2012年、102-106頁。ISBN 9784004313908
  7. ^ この時の二匹の狐に纏わる踴りが『吉左右踴り』で鹿児島県無形民俗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ている
  8. ^ Swope, Kenneth M. (2006), "Beyond Turtleboats: Siege Accounts from Hideyoshi's Second Invasion of Korea, 1597–1598",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9. ^ 三木靖『島津義弘のすべて』新人物往來社、1986年7月。ISBN 4404013566
  10. ^ 《宣祖實錄》. 董提督既攻晉州,乘勝進逼泗川,東陽之賊,不戰而散走。遂進攻新寨,以大炮打破城門。大兵欲入之際,茅游擊陣火藥失火,陣中擾亂。倭賊望見,開門迎擊,左右伏兵四起,大兵倉皇奔潰,死亡之數,幾至七八千,提督退晉州
  11. ^ 東國史略. 中路駐防官兵共二萬一千餘名馬七千餘匹
  12. ^ 宣祖實錄. 中路天兵二萬六千八百我兵二千二百五十名
  13. ^ 《明史—董一元傳》
  14. ^ 那波利貞「月峯海上錄考釈」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