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晉鐵路是抗戰時期山西省的一條窄軌鐵路。

技術概述 編輯

隸屬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太原鐵路局沁縣設總段。同時在分水嶺、沁縣兩站設置了三角鐵路供機車調頭用。每個車站由三部分人員組成,分別是客貨運站、養路工區、警務分所,一個車站約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

全線設東觀、子洪、盤陀、來遠、南關、分水嶺、南溝、漳源、牛寺、固亦、沁縣、新店、虒亭、夏店、東周、常村、呈寺、潞安(長子門)18個車站。

歷史 編輯

1925年閻錫山在山西省推行「六政三事」,始修祁縣白圭鎮晉城的公路,長348公里,1930年通車。1932年4月,閻錫山提出「造產救國」的思想、「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其中白晉鐵路始於祁縣白圭鎮從同蒲鐵路出岔,終至晉城大口村晉豫省界,長300公里,軌距1000毫米。0年可賺回30.63億元。1934年10月,工程處處長李其昌主持完成了白晉線全線勘測。1935年6月晉綏兵工築路局正式開始施工。至抗戰暴發,路基修至潞安(今長治),全面停工。

1938年初,日本礦山株式會社工程技術人員勘察,把白晉鐵路起點改為祁縣東觀村,終點為長治(舊稱潞安府)長子門,定名為東潞鐵路。但民眾與八路軍仍然沿襲閻錫山政府對這條鐵路的舊稱白晉鐵路白晉線。1939年2月從祁縣開始復工。1939年10月13日東觀至武鄉南關段通車。1939年10月17日,八路軍三八六旅攻入南關,燒毀車站及日軍軍裝萬餘套,毀電台兩部,炸毀鐵橋一座。11月5日,三八六旅七七二團郭國言部奇襲南關,炸毀敵汽車10餘輛,殲敵100餘人,繳獲電線千餘斤,摧毀鐵橋一座,繳獲大批棉衣、子彈。1940年5月,武鄉南關到襄垣夏店段通車。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機關提出「面向交通線」口號,發起白晉線破襲戰役[1],5月份準備破擊白晉鐵路北段:

  • 師特務團及部分地方部隊、游擊隊破擊東觀至來遠段
  • 三八五旅、平漢縱隊主力和晉冀豫邊區縱隊一、三團破擊來遠至故城段,並奪取南關敵人軍用物資。5月5日夜,七六九團在旅長陳錫聯和團長鄭國仲的率領下,攻入南關,並將其守備隊200餘人大部殲滅,解救被抓來的築路民工2000餘人。
  • 三八六旅和決死一縱隊為南段破擊隊,破擊故城至段柳段。

1940年5月5日黃昏,各部隊在二百多里長的鐵路線上,展開大規模破擊。5月7日晨戰役結束。白晉路被破壞了50餘公里,炸毀大小橋樑50餘座,火車5列。斃傷敵700餘人。

1940年7月31日,鐵路修到長治北郊長子門,全線通車。2010年8月在長治城西護城河東岸發現一塊日本高崎部隊昭和十五年所立的日文石碑:「這是延綿187公里,貫穿太行山脈,連接太谷與長治平地的東潞線鐵路」「昭和14年6月12日在東觀鎮開始動工……於翌年7月31日在長治才完工,歷時十又三個月。其間出動兵員131 524人次和民夫283 321人次。」

白晉鐵路把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分割為太岳太行兩部分。

1944年,白晉鐵路被八路軍破壞得停運。1944年秋,道軌被八路軍全部拆除。

1946年2月,閻錫山部8個師2萬多人及白晉線東觀沁縣段的留華日軍第14旅團及偽軍一部,以「保護鐵路」之名,沿白晉鐵路兩側南下。1946年3月上旬,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及太岳、太行軍區各一部,3月11日談判破裂,發起白晉戰役,主戰場在祁縣來遠鎮南側的羅山垴。3月16日,攻克北關鎮,腰斬白晉線,切斷了南北之敵一切聯繫,並控制了白晉線兩側山頭,迫使閻軍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3月23日,軍調處第二次進駐來遠鎮,白晉戰役結束。11天殲閻軍4000餘人。

遺址保護 編輯

「劉家垴村白晉鐵路遺址」位於祁縣來遠鎮,為三個橋墩和一小段路基。[2]2008年9月24日晉中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祁縣組在來遠鎮劉家垴村普查中發現,填寫了編號為140727-0254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文物名稱填為「劉家垴村白晉鐵路遺址」。橋墩高約10米,底徑3.4米,頂部直徑3米,共有三座;橋墩底部為漿砌石,頂部為混凝土結構。路基位於橋墩南側,長約150米,高約10米,頂部夯土因長期風雨沖刷,截面呈圓拱形。

文化影響 編輯

戲劇《小二黑結婚》中的唱詞:「小二黑去參戰白晉線上,於小芹身在家心在前方……」。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白晉鐵路破擊戰」,《沁州新聞》,2015年9月3日 第704期(總第991期),第4版
  2. ^ 「山西祁縣發現窄軌鐵路白晉線遺址」, 來源:山西省文物局官網,時間:2008-10-13, 作者: 任元俊 李建平[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