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許特環形山

科爾許特環形山(Kohlschütter)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恩斯特·阿諾爾德·科爾許特英語Arnold Kohlschütter(Ernst Arnold Kohlschütter,1883年-1969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科爾許特環形山
阿波羅13號拍攝的東向斜視圖
緯度14.24°N
經度153.95°E
直徑56.3公里
深度2.4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206°
命名來源阿諾爾德·科爾許特英語Arnold Kohlschütter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北向斜視圖

描述 編輯

該隕坑西北毗鄰列昂諾夫隕石坑、北面靠近更小的長岡隕石坑康斯坦丁諾夫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東側則為范亨特隕石坑,而米爾斯隕石坑聖約翰環形山分列於東南和西南。科爾許特環形山西北數百公里坐落着遼寬的莫斯科海[2]。環形山中心的月面坐標14°14′N 153°57′E / 14.24°N 153.95°E / 14.24; 153.95,直徑56.3公里[3],深度2.4公里[1]

科爾許特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狀,外側邊緣已被侵蝕和磨損。坑壁平緩難辨,西北側緊挨着一座醒目的大撞擊坑,西側和東北坐落着更多的小隕坑,而南側壁較其它部分更低。隕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150米以上[1],坑內容積約為2300公里3[1]。坑底地表較為平坦,不像大多數月背的隕坑,它的裏面填滿月海物質[4],地表上散佈着眾多小隕坑;中心點偏東有一處雙聯坑的殘跡。隕坑的東側蜿蜒着一道淺淺的月溪

衛星隕石坑 編輯

 
LAC-67 月圖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太陽低照下的斜視圖,揭示了環形山內表面特徵的細節。右邊的淺色部分是隕坑東側內壁底部,而幽暗區是西側壁投射的影子。可看到中央峰以及它右側的一道皺脊

按慣例,最靠近科爾許特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科爾許特 緯度 經度 直徑
N 11.6° N 153.7° E 27 公里
Q 13.2° N 153.0° E 20 公里
W 16.3° N 151.2° E 32 公里

̈* 衛星坑"科爾許特 W"形成於酒海紀[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Kohlschütter on LAC-67 map (PDF). [2016-07-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4. ^ The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1987, Wilhelms, Don E.; with sections by McCauley, John F.; Trask, Newell J. USGS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igure 5-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