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號交響曲 (海頓)
B大調交響曲,作品號Hob. I:46,是海頓編號第46號的交響曲作品,作於1772年,其調性是罕見於當代的B大調[a],其曲式為四樂章體裁。
分析
編輯B大調的調性不但是海頓所有交響曲作品中所獨有,更是當時非常少見的選擇[1]。本作的所有樂章皆是B調寫作,使之成為單一主調的作品。本作的配器是當時樂團的標準配置:雙簧管兩把,圓號兩把,以及弦樂[2]。另外,按當時的演奏習慣,低音管、大鍵琴也會視情況加入低音聲部。
- 第一樂章
甚快板,4/4拍子
此樂章採奏鳴曲快板曲式寫作。樂章的開始,使用了70年代的海頓作品中常見的對比手法:個性相異的兩個短句(見譜例),前者是有力的全體齊奏,令人聯想到第44號交響曲的類似動機[3],後者則相對地安靜許多。
發展部取用了上述的齊奏動機,在弦樂部門做了簡單的對位(i.e. m.60),而後主調的動機突然再返(m.70),聽眾還在驚喜之餘,小調的風暴(m.76)卻出人意表地襲來,是典型的、海頓式的幽默。
- 第二樂章
略慢的,6/8拍子
在風格上,恬適的第二樂章較近似於海頓早年的作品。弦樂部門擔負了此樂章大部分的責任,管樂則以重複、增色的角色居多,其發揮較少。
- 第三樂章
梅呂哀舞曲,3/4拍子
此樂章的中段特別值得注意,B小調的調性設定,以及暗沉的色彩,都使人回想到第44號、第45號交響曲的樂念。此外,有論者認為,中段配器的顯著減少,暗示著海頓可能曾考慮在其上安排一獨奏樂器,但這個說法沒有實際的證據可供支持。
- 第四樂章
終曲。詼諧的急板,2/2拍子
海頓筆下的終曲樂章一向有別出心裁的安排,在此亦不例外。這個樂章有多次突兀的「停止」(e.g. m.28, m.76),予人措手不及的新鮮感。音樂繼續進行,明顯是屬和弦結束的長句(m.142)被梅呂哀舞曲「闖入」而告中斷,是整個樂章最大的驚奇。隨着主題再返,類似於前述屬和弦長句的配器──圓號和低音部的長音踏瓣,但這裏(m.203)是主和弦──也再次出現,宣告整個樂章的結束。
樂章末尾記有反覆,忠實按譜呈現者亦可體會「停止」與發展部再次「闖入」的樂趣,其舞台效果十足。
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的終曲樂章也有類似於此的安排,即原先的音樂素材遭到中斷,突地引入前一樂章的音樂。但並沒有證據顯示貝多芬是參考了海頓的前例。
錄音
編輯在海頓的年代,圓號的機械裝置尚未被發明、應用,而對大部分的現代圓號演奏者而言,演奏此曲的音域是相對困難的。除了少數的「古樂」詮釋及演奏之外,少有樂團嘗試錄製此曲(以及大部分的早期海頓作品)。較為著名的錄音有:
- 餐桌音樂樂團,布魯諾‧魏爾,《海頓1772年交響曲作品:第45、第46、第47號》。索尼音樂,1994年(Tafelmusik, Bruno Weil, Haydn Symphonies 1772: Nos. 45, 46 & 47. Sony Classical, 1994)(Discogs的唱片資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釋
編輯- ^ 本曲是海頓所有交響曲作品中唯一採B大調為主調者。
參考資料
編輯參照
編輯- ^ Beechey, Gwilym. Edition Eulenburg No. 528. London: E. Eulenburg Ltd. 1971: iii.
- ^ Landon, Howard Chandler Robbins. The Symphonies of Joseph Haydn. London: Universal Edition & Rockliff. 1955: 686.
- ^ Brown, A. Peter. The Symphonic Repertoire (vol. 2).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2: 136–139. ISBN 0-253-33487-X.
樂譜
編輯- Beechey, Gwilym. Edition Eulenburg No. 528. London: E. Eulenburg Ltd., 1971. Foreword.
- Landon, Howard Chandler Robbins. Joseph Haydn: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Vienna: Universal Edition,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