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扎的歷史始於古羅馬時代,正式命名為摩迪斯阿(Modicia), 但在蒙扎附近一帶地區,考古證物顯示有人居住的日期比古羅馬更早。公元七世紀左右,蒙扎是倫巴底王國的夏季首都,在政治和藝術發展上都非常鼎盛。跟着被納入神聖羅馬帝國,卻能保持高度的自主權。至十一世紀,成為米蘭的衛星城市。十三世紀則是一個自由市府。十四世紀被米蘭的貴族家系維斯孔蒂管轄。之後,受西班牙人和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直到1859年成為撒丁王國所屬,至1861年受治於意大利王國

源流 編輯

二十世紀末,考古學家在蒙扎地區找到銅器時代(公元前二千年)遺留下來的不少古蹟:埋葬用品,武器,,瓶子等。今天這些古物都收藏在公民博物館裏,證明當時已有些可能是原籍凱爾特人在此群居。一群屬於古代高盧族因素比里亞人(gli Insubri), 跨過阿爾卑斯山,在今名為米蘭的梅蒂奧拉努地區定居,組成很多大小的村落。這種高盧-凱爾特族類的人群,在蘭布羅河岸與後來古羅馬由美因茨遷移到埗的士兵匯成一族。

古羅馬時代 編輯

公元前222年,古羅馬派出的執政官員格奈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卡爾弗斯馬克盧斯征服了高盧-凱爾特人。幾年後(公元前218年),這地區卻歸於漢尼拔統治。公元前二世紀初期,山南高盧人重歸羅馬統治,公元前9年從凱撒大帝手中得到羅馬公民的地位。蒙扎得到羅馬正式命名的書面證據寫在兩塊石版上,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一塊在卡羅比奧魯的聖瑪利亞聖堂里,另一塊在皇家別墅里。據推斷,此城市的拉丁文原名該是摩迪斯阿(Modicia)。古羅馬統治的遺蹟可從出土的日用陶器上面看到,一般都有凱爾特人羅馬字化的名稱。在市中心的藍波河兩岸都有上古居民遺下的跡象。河上的橋是現在僅有的羅馬古蹟,因近於當時少年人練習體育運動的場所,所以叫做鬦技場橋。這條橋長70米,寬4米,在十九世紀拆除後建立了現存的獅子橋。古橋原有7個弧形的橋樑,現在還剩下明顯的一個,是當時從米蘭到萊科必經之地。在奧古斯都王統治期政區的分割形態下,摩迪斯阿是屬於第十一區跨帕單尼亞區(Transpadania)。由於地理上非常接近當時稱為梅蒂奧拉努的米蘭,摩迪斯阿不是一個自立的城市,直到第三世紀,都依附着米蘭,並不斷地保持她以農作業為重點的特色。 隨着古羅馬帝國的衰落,公元402年哥特國王亞拉里克征服跨帕單尼亞。

第五至第八世紀 編輯

 
特娥多琳達皇后
 
鐵釘冠
 
阿之路夫逝世時 (616年)倫哥巴度帝國的領土(藍色區域)

羅馬帝國的沒落令蒙扎也受到影響,其他種族的人民不斷遷移到此地。首先是打敗羅馬最後一個國王的日耳曼蠻族的奧多亞賽。 跟着公元493年是東哥德人狄奧多里克把蒙扎選為居所之一,建造了偉大的宮殿。保羅執事著作的《倫哥巴度歷史》(Historia Langobardorum)上也有提及,但這宮殿已無跡可考。

之後,公元553年,查士丁尼一世對哥特人開戰,把意大利重新帶回拜占庭王朝下。

公元568年在阿爾博因王領導下,倫哥巴度王朝到臨。倫哥巴度王國伸展至意大利領土大部分,分為大倫哥巴度帝國(Langobardia Maior)和小倫哥巴度帝國(Langobardia Minor),蒙扎此時成了一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中心,由摩迪斯阿改名叫摩度俄提亞(Modoetia)。

從狄奧多里克死後到奧塔里(Autari - 590)和他後人阿之路夫(Agilulfo 616)兩代王朝之間,蒙扎沒有特別的歷史記載,在公元589年,倫哥巴度王朝,奧塔里娶了巴伐利亞加里巴爾德(Garibaldo)的女兒特娥多琳達(Teodolinda), 一年後猝死,繼位人阿之路夫與特娥多琳達結偶,成為意大利王國國王。把米蘭選為王國首都,蒙扎則成為夏宮所在地。這華麗的夏宮已無跡可尋,只在至今仍存在的皇后送給蒙扎聖約翰教堂的聖經封面上有提及。

特娥多琳達在595年在藍波河畔和她居住的皇宮之間建造了一所祈禱處,是第一座聖約翰洗者的聖殿,位於皇家別墅旁邊。這些記載都在保羅﹒迪阿克諾所著的《倫哥巴度歷史》(Historia Langobardorum)上。今天在大教堂里,仍可見到特娥多琳達皇后朝代遺留不少古蹟。現在貼着大教堂的倫哥巴度大鐘樓據推斷該是當時守望皇宮的樓台。

不久之後,根據民間傳說,這所祈禱殿的建成,是由於特娥多琳達皇后一天與皇室人員去打獵時,在藍波河邊睡着了,夢中見到一隻象徵聖神的白鴿子,對她說了一句話:「modo」(摩多),表示希望有一塊屬於神的處所。皇后馬上回答說:「etiam」(額提俺),表示答允神的願望。由兩個字加起來,成了「modoetia」(摩多額提阿),是蒙扎原始名字的起源。這故事在蒙扎大教堂里的特娥多琳達小聖堂里的壁畫上記載着。

教宗額我略一世受皇后勉力把當時大部分仍屬於異教和阿里烏教派的倫哥巴度人歸化天主教所感動,把很多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禮品送給這個城市,其中就有現今只遺下封面的聖經書面。

特娥多琳達皇后於公元627年逝世,埋葬在祈禱殿裏。到1308年遷往現在以她為名的小聖堂里。

公元774年,當時的狄西德里烏斯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征服,查理大帝冠冕大典在蒙扎舉行,接受當時只有王帝才能戴的鐵釘冠(Corona Ferrea)。由於此鐵釘冠從古到今都是停放在蒙扎的大教堂內,故蒙扎有「皇城」的稱謂,表示她直屬國王所有,擁有在地位和稅收方面的優待。

第九世紀 編輯

公元843年查理王朝三分,蒙紮成了意大利王朝的一分子,在洛泰爾一世(Latorio I)治下。

十世紀 編輯

貝倫加爾一世成了意大利王朝國王以後,在915年更成了羅馬帝國皇帝,統治整個意大利,蒙扎又重新擔起從特娥多琳達皇后去世後失去的政治上的重任。

貝倫加爾在蒙扎戴上鐵釘冠受冕,選擇蒙扎為帝國基地。並建造了一個軍事城堡抵抗馬扎兒人的侵佔。

在他的統治下,蒙扎有額外的自主權,有自己定的度量衡制度,有財產的充公權和用本城蓋章公證文書的記錄能力。

貝倫加爾對蒙扎城市非常慷慨,贈與很多寶貴的禮物,其中有一個鑲滿寶石的十字架。對當地教會更另眼相看,大教堂的神職人員總管更有政治權力。

有軍營的蒙扎,在980年為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二世的居所。1000年奧托三世成為蒙扎和周圍各屬地的保衛者。

以後兩個世紀蒙扎的地位不斷上升,導致米蘭市千方百計要把她壓低的風尚。

十一世紀 編輯

1018年,從科莫出生的阿里貝爾多(Ariberto d』Intimiano, 970-1045)在米蘭受封為主教,成了蒙扎的大官主人,蒙扎在米蘭眼中的額外自主權隨着這事件漸漸消失了。米蘭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康拉德二世之間的鬥爭從未間斷過。死後,阿里貝爾多主教給蒙扎的大教堂和神職人員留下大量的遺產。

蒙紮成為自由地方政府城市的來源無跡可尋。大部分歷史家認為該起於第九世紀或第十世紀初,是對米蘭高級神職人員對抗的行動。

十二世紀 編輯

 
康拉德三世

此時的蒙扎市內有大約7000個居民。雖然手工業開始萌芽,但農業仍然是蒙扎的主要生產業務。

1128年,在聖米凱勒聖堂,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個羅馬人民的國王康拉德三世在米蘭大主教手中接受加冕成為意大利國王。可是他戴的王冠歷史上沒有記載,因為當時在蒙扎的王冠有三個:一個是特娥多琳達的,一個是鐵釘冠,另一個是阿之路夫的。據推斷後者比較適合,因為前兩者面積太小。剩下來的最後一個,不屬於倫哥巴度時代,是十一世紀產物,但已被拿破崙在十八世紀帶到巴黎溶掉了。

這世紀三十年代聖哲拉多爾(San Gerardo dei Tintori)在蒙扎出生,是蒙扎醫院的創辦人。

到1135年,康拉德三世把王國交到洛泰爾三世手中。同年,教皇英諾森二世把蒙扎耐入自己保護權下,再給予特惠。

後一年洛泰爾認許蒙扎的神職人員可與米蘭教會分離,蒙扎重新得到自主權,不單在土地和財富方面自立,宗教靈性上也不再受米蘭管轄。比方,與其他地區有別,蒙扎可以自立地指升神職人員,但仍需先得米蘭主教權威允許。

1158年和1163年康拉德三世的侄兒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來過蒙扎。城市再得到更多自主權而與米蘭分政,因為米蘭當時非常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宣稱蒙扎為自己的領土,並頒發在道路上收取稅項的法例,這種法例是一般「皇家總部」才有的。在與米蘭和其他「倫巴第聯盟」的城市鬥爭之間,蒙扎是紅鬍子的行政總部。

直到1185年,紅鬍子和倫巴第聯盟簽了「康斯坦茨和約」,蒙扎又回到米蘭的管轄下,並把大教堂的財寶收納為己有。

1185年紅鬍子的兒子亨利六世在蒙扎與西西里島的康斯坦絲公主聯姻,並被加冕為羅馬人民的國王。

十三世紀 編輯

 
蒙扎的阿領卡里奧城樓

蒙扎的城市的獨立象徵在阿領卡里奧(Arengario)城樓。是意念上與十二世紀末建好的宗教勢力代表的大教堂對立的表象。

這時期首次出現了蒙扎的城市徽章:一個藍色的盾牌,上面有一個紅色的月亮,月亮的下頤是一個白色的半圓形。在大教堂里的章節圖書館(Biblioteca Capitolare)里珍藏的《蒙扎行政市區成文法》上有記載。

另一個十三世紀遺留下來的場地是今天的「的里雅斯特與特倫托廣場」(Piazza Trento e Trieste),是當時公眾市場所在地。

十三世紀的蒙扎隨着體制的改變,生產形式也跟着改變了,有一個注重農業的地方,開始發展手工業,在城邊開始生產羊毛紡織品。

這段時期,由於政治原因,蒙扎再與米蘭惺惺相惜,緣由1221年米蘭的總主教把蒙扎絕罰。

到1242年,蒙扎的高級神職人員阿爾巴里克(Alberico da Oreno)為了資助米蘭居民抵抗腓特烈二世,把蒙扎市中的財富盡情使用,到償還抵押品的時候,卻缺了一個叫做「偉大」的純金爵杯。第二次與腓特烈抗戰時,米蘭又向蒙扎借貸,償還時加的條件是取消絕罰,1254年達成了,還杯時杯上缺了17粒寶石,這些都記載在1275年的一張清單上。

這樣兩個城市的事實與敵人越來越分不開。1255年蒙扎被教皇指派給吉伯林派,1259年從威尼托過來的俄則里諾(Ezzelino da Romano)更要佔領蒙扎的城堡,卻被強力趕走了。

 
阿利普蘭迪徽章

1273年與1311年,蒙扎的財寶經過另外兩次轉移,都是用來當抵押品。一次在現在的卡拉比奧洛聖堂(Chiesa del Carrobiolo)內, 另一次抵押給一些銀行家而被轉到法國的阿維農。直到1319年,當時的米蘭官主和羅馬神聖帝國的代表馬特奧·威斯康迪(Matteo I Visconti)才把蒙扎的財寶送還。 蒙扎也涉及在德拉·托雷家族維斯孔蒂家族兩家族的戰鬥中,1275年被侵佔。1277年當威斯康迪總主教在德斯奧(Desio)打贏了德拉托雷後,蒙扎跟着被宣佈為米蘭的領域。

十四至十六世紀,維斯孔蒂和斯福爾扎家族時代 編輯

公元1300年是天主教教會第一次舉行聖年的慶典,蒙扎的大教堂開始重修。

羅馬神聖王朝的新皇帝亨利七是在1311年登基,在蒙扎用來加冕的皇冠被德拉托雷族人搜掠了,新皇帝便下令做一個新的皇冠,成為羅馬人的皇帝。1312年蒙紮成為教皇派(Ghibellina)的支持分子。

1322年蒙扎的一個貴族家庭成員恩里科·阿里普蘭迪(Enrico Aliprandi)為了支持德拉托雷派在市內招集兵士而自命蒙扎的主翁。同年,魯吉諾·維斯孔蒂(Luchino Visconti)與弗朗西斯科﹒噶爾班納特(Francesco da Garbagnate)把蒙扎的圍城城牆拆了,以消除對米蘭來的抵抗。

1325年馬特奧·維斯孔蒂(Matteo I Visconti)的兒子加萊亞佐一世(Galeazzo I)在長期圍攻蒙扎後取得勝利,就開始加重城市的防衛設備。把藍波河分支,建造第三個城堡。城裏的第一個堡壘是一座40米高的大樓,後來變成了市內的監獄,1327年噶勒阿左一世在羅馬皇帝路易四世(Ludovico IV il Bavaro)的命令下,竟被監固在這監獄內,一年後才獲釋。噶勒阿左一世建的城堡,今已無跡可尋。

 
蒙扎大教堂

1329年馬爾蒂諾·阿里普蘭迪(Martino Aliprandi)協助他弟弟皮納拉·阿里普蘭迪(Pinalla Aliprandi)帶領着一支維斯孔蒂屬下的騎士重把在路易四世統治下的蒙扎征服。

這樣米蘭的領主阿佐內·維斯孔蒂(Azzone Visconti)允許蒙扎再建圍城,城牆的建造工程由1333年開始至1381年完結。

馬爾蒂諾·阿里普蘭迪(Martino Aliprandi)於是從1334年到1336年成為了蒙扎的主人,建城牆的同時,他更原來三扇城門加建為七扇,都設有防衛用的吊橋。1354年教皇依諾增爵六世頒令為各朝皇帝加冕的意大利皇冠,鐵釘冠,法定存留在蒙扎的大教堂內。

1380年米蘭的第一個公爵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把蒙扎的城堡送與他夫人卡特琳娜(Caterina)。她在1404年受到她兒子喬凡尼·瑪利亞(Giovanni Maria)的囚禁後死於此城堡。1402年鼠疫開始傳播。

1407年埃斯托雷·維斯孔蒂(Estorre Visconti)成了蒙扎的主翁,並自製貨幣。1412年他外甥吉安·瑪麗亞·維斯孔蒂死後,他便名正言順地成為了米蘭的公爵,把另外一個外甥菲利波·瑪利亞·維斯孔蒂不放在眼內。1413年在蒙扎城堡中被一塊石頭扔中,傷了腿,跟着去世。

 
蒙扎大教堂內壁畫,關於梯娥多琳達治下的歷史

從1427年到1436年蒙扎的總督卻是扎可姆·卡斯提里歐尼(Giacomo Castiglioni)。

在維斯孔蒂的主人管制漸漸失勢,1440年至1446年蒙扎大教堂里的壁畫在扎瓦塔里(Zavattari)兄弟手中完成了。1447年最後的米蘭公爵菲利波·瑪麗亞·維斯孔蒂逝世後,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一世登台,蒙扎1449年又重歸米蘭政權下。

 
斯福爾扎紋章

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西班牙統治 編輯

150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盧多維科·斯福爾扎拘捕並下獄,後者宣稱成為米蘭的公爵,蒙紮緊步後塵。

1512年至1515年間,馬西米利安諾·斯福爾扎戰勝了法國和神聖聯盟,成了米蘭的公爵。但1515年法國弗朗索瓦一世馬里尼亞諾戰役中征服米蘭而成為米蘭公爵

1522年蒙扎在勞特力將軍和其他意大利兵團統治下。至1525年帕維亞之戰法國人被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征服,米蘭的公爵位重歸弗朗索瓦二世所有。而西班牙的勢力不斷擴展。

隨着鼠疫傳播,米蘭公爵弗朗索瓦二世逃往蒙扎城堡,蒙扎也跟着受鼠疫傳染。

1526年蒙扎再次受圍攻,安東尼奧·德雷瓦(Antonio de Leyva)是米蘭總督兼王朝軍隊無上將軍,1527年把蒙扎城市虜獲。同年蒙扎的城堡在一次地雷意外爆炸中差不多全毀壞了。1529年安東尼奧﹒德雷瓦成了蒙扎的主翁。他主要的政務是維護教會事務,管理稅務和把幾個城門封閉。

1530年查理五世在博洛尼亞會議後,在蒙扎戴鐵釘冠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哈布斯堡紋章

1535年弗朗索瓦二世去世,由於他無後代,這時展開了繼承爵位的爭奪。

1537年至1557年間,領土由路易·德雷瓦(Luigi de Leyva)管轄。這家族裏頭的瑪麗安娜(Marianna)是曼宗尼(Manzoni)所寫的《承諾的配偶》中「蒙扎的隱修女」的靈感引發形像。

1576年城內傳播着聖卡路鼠疫,在1577年終止,病死者無數。蒙扎大教堂的廣場上,樹立了一個巨型的十字架,讓人們在空曠的地方參加宗教禮儀,以避免傳染。

兩年後,在聖卡路波羅米奧主教就任後,他把整個教區統一管治,把蒙扎也算在教區內。蒙扎市民從古代一直都是隨從羅馬禮儀的,不願意順從,就向教皇額我略十三世上訴。教皇可能為了避免在當時已經開始風行的基督新教火上加薪,把米蘭總主教樞機主教的政策取消,1578年6月24日,蒙扎重新使用羅馬教會禮儀。

1630年鼠疫再次暴發,此次鼠疫在曼宗尼(Manzoni)的書上也有記載,從此,蒙扎深陷人口和經濟上的危機。

1648年在一個米蘭富有銀行家族都靈尼(Durini)在蒙扎購買了很多地產,並建造大量房屋。

米蘭的公爵領域,包括蒙扎在內,受西班牙王國統治直到第十八世紀。這段時期,是整個意大利,特別是整個區域,經濟上最衰落的年代。

十八世紀,哈布斯堡王朝 編輯

 
皇家別墅,東面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米蘭公爵爵位轉移到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族手裏。這年代是蒙扎城市翻身的時候,農業和手工業都有蓬勃的發展。

蒙扎城內有名的別墅都是這個時候建造起來的。皇后瑪麗亞·特蕾西婭為了滿足在米蘭當總督的第四兒子費迪南的願望,建造了皇家別墅(1777-1780)。選擇蒙扎的原因除了此地風景優美外,也因為她與米蘭和維也納都很近。皇家別墅是由福利尼奧(Foligno)出生的建築師皮爾·馬力尼(Giuseppe Piermarini)設計建造的。

1796年拿破崙結束意大利之旅後,米蘭公爵領域被列入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共和)內,再後成為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的領土,在1802年成為意大利共和國領土。

十九世紀 編輯

 
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一世)

在法國人眼中,蒙扎的皇家別墅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象徵,從來就不樂意它的地位。法國人把別墅賣了,想要拆掉,經過蒙扎市民反對,最後沒把別墅拆掉,但遺棄的後果做成整個建築日趨腐朽。

這段時間,蒙扎的財寶中三分二的金具和銀器都交給了米蘭的金庫,用來溶化成錢幣資助軍事使費。拿破崙也把大教堂的寶藏據為己有,並把章篇圖書館藏着的書籍轉移到巴黎國家圖書館。鐵釘皇冠則暫時可以留在蒙扎。

1805年意大利共和國變成了意大利王國,以米蘭作首都。1805年5月26日鐵釘皇冠被送到米蘭用來為拿破崙加冕。拿破崙自己把皇冠放在頭上,並呼喊出「是上天給我的,誰都不能動它」。跟着拿破崙成立了《鐵釘冠勳章紀隊》(Ordine della Corona Ferrea),蒙扎接受了《皇城》的名銜。那時意大利的總督是歐真·貝哈爾訥(Eugenio Beauharnais),他在1805年在皇家別墅定居。這時,建築物重新發揮光彩,正式命名為「皇宮別墅」。

1807年蒙扎的城堡全拆完了,剩下來的石頭都用了來做皇家公園的圍牆。皇家公園是總督建立的。

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倒台,奧地利把倫巴帝和威尼托合成一個王國,並派本身的官員嚴厲管理。蒙扎此時成為米蘭省的一部分。

蒙扎市民要求索回拿破崙從城市拿走的寶藏。1816年3月2日,在首位神職人員普諾拉主教的推動下。差不多全部財寶都回歸蒙扎市,只缺了阿之路夫國王(Agilulfo)的皇冠,在巴黎給溶掉了。

1816年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頒令蒙扎自成一市。1818年大公爵冉尼額里(Ranieri)成為倫巴帝和威尼托王國的總督,用蒙扎的皇家別墅作居所。

他的後人費迪南一世於1838年在米蘭用鐵釘皇冠加冕,並增加蒙扎城市的福利。開建了新的道路,當時名為費迪南大道的,是今天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路(Via Vittorio Emanuele),1842年建造了獅子橋,用煤氣燈照明。1841年意大利第一條鐵路聯繫米蘭和蒙扎的一段在這裏開幕。

羊毛加工漸漸退出,跟着而來的是氈和帽子的手工業的盛行。

意大利統一時代 編輯

1848年3月22-23日,蒙扎也參加了「米蘭五日」起義,把當時奧地利駐監人員葛培(Geppert)趕走。蒙扎的愛國主義者跟萊克的一起,到米蘭的凱旋門戰鬥。把奧地利人趕走了以後,蒙紮成立了一個「市民保衛隊」,蒙扎的婦女們紡織旗幟為他們打氣。

意大利第一次獨立戰爭完結後,1849年奧地利人由約瑟夫·拉德茨基·馮·拉德茨將軍領導下,重新取回管理權,跟着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弟弟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都住在皇家別墅。蒙扎城內最引人垂涎的當然是大教堂的財寶,拉德茨將軍拿到了以後,1849年帶去曼托瓦,但同年送還蒙扎市。

1859年第二次獨立戰爭後,整個倫巴第區都不再受奧地利人管轄,從而加入了撒丁尼亞王國

但蒙扎的寶貝鐵釘皇冠被奧地利人拿走,帶到維亞納,直到第三次獨立戰爭完成後,在1866年12月6日才完整無損地回到蒙扎。從此,只有兩次離開過蒙扎城市:一次是1878年在羅馬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登基時,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被放在梵蒂岡保管。

1860年朱塞佩·加里波第進佔西西里島時,一個蒙扎青年學生阿馳里·馬培立(Achille Mapelli)放棄學業,跟從他做志願軍去了。1861年意大利王朝成立時,蒙扎居民人口約有兩萬五千。

1862年朱塞佩·加里波第到蒙扎探訪。在他死後25年,蒙扎為了紀念他,由巴扎羅(Bazzaro)雕像家塑造了他的雕像,放在以他為名的廣場上。

1868年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成立意大利皇冠勳章紀隊(Ordine della Corona d』Italia),此隊徽章上以鐵釘皇冠做標誌。

十九世紀下半世紀 編輯

幾個世紀來,藍波河河水都是磨坊動力的來源,由於藍波河流過整個蒙扎城市,手工業得到動力而蓬勃發展。十九世紀中葉,蒙扎的手工業包括絲綢紡織,帽子生產,特別是棉布紡織。城市周圍的比利安扎(Brianza)各小城市漸漸是家具生產區。

這世紀最後二十年,蒙紮成為工業城市的面貌越來越顯著。製作帽子的大工廠有出名的瓦雷拉,坎比阿格(Cambiaghi),利茨(Ricci);紡織業有佛撒提(Fossati),機械業的有佐陪費(Zopfi),電池生產的漢森貝爾(Hensemberger)。

1891年8月22日第一家以聖哲拉爾多(San Gerardo)為名的醫院誕生。聖哲拉爾多和聖洗者約翰(San Giovanni Battista)兩位都是蒙扎城市的保護聖人。醫院受到意大利國王翁貝托一世大力資助。

1895年12月31日,此時的蒙扎有大約三萬七千五百居民,有三十一條街道,全長四十二公里。城內外的田地生產各樣農產品。也生產桑蠶,供應城市附近比利安扎滿布的紡絲廠。

刺殺意大利國王 編輯

1900年7月27日,一個無政府主義蓋塔諾·布雷西美國來到蒙扎,租住在皇家公園附近的一家飯店。把當時的意大利國王翁貝爾多一世的日常行程打聽好,知道國王29號星期天晚上會在「堅強和自由」體育館(Forti e Liberi)參加典禮。那天晚上10點半,國王離開體育館時,坐着馬車與民眾打招呼,布雷士開槍把他刺殺了。國王的承繼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路三世為了紀念這事件,建造了贖罪小聖堂(Cappella Espiatoria)。

二十世紀 編輯

1911年蒙扎市人口大約為四萬一千二百人,是當時意大利八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之一。主要工業仍是紡織業,機械工業和帽子生產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蒙扎跟其他很多的意大利城市一樣,參加戰爭。戰後在市中心由雕刻師潘側拉(Pancera)鑄造了大戰英雄像,放在「的里雅斯特與特倫托廣場」(Piazza Trento e Trieste)上。

在兩次大戰時期,市內的生產業沒受太大的影響,反而生產量不斷上升。房產隨着擴展,可是城市計劃卻不很有秩序,於是1925年市政府決定訂好一項城市發展計劃。城市市容因此漸漸改變了,比方在「的里雅斯特與特倫托廣場」(Piazza Trento e Trieste)上建造的市政府大樓等等。

1922年在皇家夏宮左翼開立了工業藝術高級中學(ISIA),是意大利在這方面教育的先鋒。同年在皇家公園裏建立了賽道,1925年則建立了高爾夫球場。1930年新的墳場完成了,跟着一年的統計,蒙扎的人口到達6萬。在市中心原本是醫院的舊址建起新的法院,在羅馬廣場豎起了青蛙泉水雕像。

1940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蒙扎受到不少的轟炸,死傷慘重,1943年更被納粹黨軍佔領。當年蒙扎市民贊尼·茨特里奧(Gianni Citterio)領導反法西斯行動組對抗。1945年4月25日,一些蒙扎市民打算和德國軍人相議避免殘害平民時,德軍收到起營命令,馬上離開了城市。但戰時喪生的義士不少。

這世紀下半葉市民人口激增,城市建築進度加快。造成交通堵塞的難題。

當代 編輯

如今的蒙扎已經達到12萬人口。

米蘭比科卡大學在蒙扎駐分校,有醫學院系的外科和教育科學院系下的培訓兩科。

由於蒙扎和她鄰近的城市在經濟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2004年6月11日蒙紮成了蒙扎和比利安扎省的省會。

2009年春天,「的里雅斯特與特倫托廣場」(Piazza Trento e Trieste)重修完成,很多古時紡織業用過的渠道在地面玻璃塊底下可以看到。